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方言语汇 > 修辞论艺 > 正文

老鼠就怕这张画——婉曲修辞简介

发布日期:2011/10/18 10:40:17  阅读:4221  【字体:
 
 
 
      山西有个民间故事,叫《县官画虎》。说的是从前有个县官喜欢画虎,可是画技不高,往往画虎成猫,偏他又爱到处炫耀自己画的虎。这一天,他画了只老虎,叫来一个衙役,问道:“你看老爷画的是什么?”这衙役一看,就说:“是猫,我的老爷!”县官气坏了:“混帐,这是老虎!”于是他下令把这个衙役重责四十大板。县官又叫来一个衙役,这衙役一看,明明是猫嘛,可他不敢说,怕挨板子啊。县官问:“你说老爷画的是啥?”衙役回答说:“老爷,我不敢说!”“你怕啥?”“我怕老爷。”县官生气地质问:“那么我怕谁?”“老爷怕皇帝。”“皇帝又怕谁?”“皇帝怕老天。”“老天怕什么?”“老天怕云。”“云儿怕什么?”“云儿最怕风。”“风儿怕什么?”“风儿怕墙。”“墙怕什么?”“墙怕老鼠。”“老鼠怕什么?”“老鼠怕什么?”这时,这个衙役指着县官的画说:“老鼠什么都不怕,就怕老爷这幅画!”县官气得干瞪眼,却没法子发作。
 
      这后一个衙役,实际也是说县官画的是猫,但为啥县官没法打他的板子呢?这是因为他没有直接明说,而是采用了委婉曲折的话语,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烘托暗示出来,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做婉曲。一般来说,婉曲总是要想办法减缓听话者的心理冲击力,减轻自己话语的刺激力度。这是婉曲通常所要求得的修辞效果。
 
      婉曲修辞的运用还和运用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十分紧密,据此我们可把婉曲修辞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不敢明说而又不得不说。象上面故事里的第二个衙役就是这样,他不能不说,可是直接明说的话,第一个衙役的榜样在前要挨板子,只好婉曲一下。
 
      二是不能不说而又不好明说。比如《左传》“殽之战”中皇武子辞秦师的那段话,郑穆公得悉协助郑国守城的东门驻军“厉兵秣马”准备里应外合攻袭郑国,那非下逐客令不可,但若是明说,秦师可能百般抵赖,甚而狗急跳墙,那就无法达到目的了,所以他派了一位擅于辞令的皇武子,皇武子说:“吾子淹久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如吾子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意思是说,您们长久地住在我们国家,我们是很欢迎的,只是干肉、粮食等等都没有了。在您们离开的时候,您们可以到我们的原圃中去取些麋鹿用作路粮,也好让我们国家得到休息。这么一说,那些将领们就觉得不好继续赖在郑国不走了,所以“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郑国一场灭国之灾便化险为夷了。
 
      三是不愿意明说而又不肯不说。仍以“殽之战”为例,秦军统帅孟明被晋国释放后,对又想将他们骗回去的晋大夫阳处父说的那段话就运用了婉曲的手法。孟明心里恨死晋君了,他既要让阳处父了解自己的意图,但又不愿意明说;另一方面既要让阳处父明白,又不能失去外交风度。所以他说:“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意思是,我们回国后,如果我们的国君因为你们国君的恩惠而赦免我们,三年之后,我们将要拜谢你们国君的恩赐。其实哪里是什么“将拜君赐”,而是说要兴师复仇。《赤壁之战》中曹操挥师南下攻打东吴时,曾下了一道战表给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里所谓的“会猎于吴”也就是与吴决战的意思,曹操不故意不明说,而使东吴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与恐惧,这种用婉曲的手法来加大冲击力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四是不忍心明说而又不得不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叙述马克思逝世时是这么说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那种沉痛哀伤的心情可以说溢于言表。
 
      当然运用婉曲要注意场合与目的,要与语境中的气氛相一致,要能让人体悟到你婉曲语后面所要表达的语义。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