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史海帆影 > 正文

盐城近代人物及史事漫录(下)

发布日期:2020/9/22 11:19:19  阅读:8623  【字体:
 

谢俊美

 

七、翁同龢赏识胡松林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是同光两朝帝师,担任过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四年因支持戊戌变法,被开缺回籍。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他再遭严谴,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编管。

翁同龢在籍,不能随便与人交往,一次, 门生张謇邀请他到南通小游,他唯恐遭人举报,坚辞谢绝。日常与他交往的只有他的侄孙辈、外甥和虞山兴福寺僧等人。翁同龢有二个俞姓外甥,其中一个叫俞钟銮 (字金门) ,系他大姊寿珠所生。俞钟銮家有位管家叫胡松林, 翁同龢开始并不认识,在一次结算田亩账目时,胡氏演算干净利落,给翁同龢留下很深印象。在此后交往中,对胡氏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他“字鹤年,盐城人,精珠算”,称他“能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翁同龢如此称赞一个平民出身的管家,这是极为罕见的事。

查阅《续盐城县志·人物志》,盐城史上确有胡松林其人。胡氏,字鹤年,自号迂道人。盐城滩胡庄人 (当属盐都区西乡, 距今日沙沟不远) ,父亲早卒,自幼随母居沙沟。沙沟地处兴化、盐城、宝应三县要冲,水陆交通、商贸发达,南来北往客人很多。胡氏受此影响,“壮岁弃家出游,浪迹浙、赣”,其间“客常熟最久,乐其山水不返,鬻画自给,好饮酒,善鼓琴, 磊落尚气节,为人司出纳,不合即去”。在常熟时间久了,经人介绍,结识了俞金门,而成为俞家账房先生。又因俞氏关系而认识翁同龢。

胡氏仗义气,好助人排忧解难。浙江杭州人徐大漳曾任沙沟巡检,后受胡氏影响,移家常熟,因病去世。徐氏无子,死后族人争夺财产,胡氏“涕泣解之,为定嗣”,最终平息纷争。有一个酒友名叫萧云门,任山西岢岚州吏目,死后无法回常熟安葬,其族父萧化南需次保定,贻书家人,言之胡氏,胡氏慨然请行,,随带萧化南家人七、八人前去接运。行至天津,而萧化南又卒。胡氏遂决定将云门、化南两棺柩同时运回常熟。途经景州,商之于萧氏亲戚陆纯甫 (翁同龢表侄) ,又致书沿途州县,给予资助,经历各种艰难困苦,最终将两萧灵柩及其子弟安妥送至常熟。事闻,一时常熟轰动,人咸称其义士。李楞伽、俞金门、沈石友等无不对其表示敬佩。常熟、昭文两县与之结交的人士越来越多。胡氏对当地赈灾救荒等活动无不参与,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是任劳任怨,奔走不息。终因劳累过度, 罹疾不起,在常昭学宫旁的宾兴局内去世,享年61岁。死时“布被萧然”,无论老幼见之,无不“感叹惜之”。遵照其遗嘱, 安葬在虞山脚下,常熟北门外周神庙墓道旁。生前无子,未立嗣。胡氏死后, 萧氏、俞氏、李氏三姓族人每逢年节均前往“祭其墓”。胡氏只是一介平民,生前并无显赫事迹,但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盐城人的不畏劳苦、崇尚气节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广大。

八、为辛亥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杰出盐城人

有关辛亥革命与盐城,周梦庄先生在《盐城光复记》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学者可查阅盐城文史资料。这里,介绍两位对全国辛亥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盐城人。

一位叫底奇峰。提起底奇峰,也许上了年纪的少数上海老人还有点印象,但对于大多数盐城人,包括学者在内,底奇峰的名字,十分陌生。辛亥革命年间,上海平望街 (今福州路口) 有一家名叫“新世界”的刻字店,店主人是浙江吴兴 (今湖州市) 人周柏年 (又名周觉、周延龄) ,店的日常主持就是盐城人底奇峰。 (底奇峰有时亦写成底其峰。) 周氏和底氏平日富有革命理想, 赞成民主共和。武昌起义爆发后, 革命党人、浙江湖州人陈其美 (英士) 为响应革命,策划起义,谋刻印章,以便届时钤印文告。他曾商之多家刻字店,但这些店家老板惟恐遭受株连,均不敢承应。万般无奈之下,陈其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新世界”的周柏年和底奇峰。想不到两人一口答应,这使陈其美大喜过望。结果底奇峰连续花了四个晚上就将陈其美所需要的印章全部镌刻好了。九月十三日 (113) 上海起义,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出任都督,所有文告钤印赫然在目,居然和朱印无二,这些印章全部出自底奇峰之手。后由陈其美推荐,底奇峰离开了“新世界”刻印社,参加了革命,出任沪军都督府秘书。19121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内特设印铸局。经陈其美举荐,底奇峰出任印铸局局长,从而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为民主共和作出杰出贡献的盐城人之一。

一位叫刘天恨,字鹏飞,盐城新潭人 (疑今西乡大潭人) 。少年时就“慷慨有大志”,16岁前往苏州参加新军。后秘密加入同盟会,追随黄兴、李烈钧、柏文蔚,奔走于香港、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地。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组织决死团 (敢死队) , 刘氏奉都督黎元洪命令,委办青山 (疑为洪山) 粮台事宜,为革命军筹措粮饷。辛亥革命后,奉命赴日本和美国旧金山考察和慰劳华侨。1913年,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剌死于上海火车站。“宋案”发生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决定发动“二次革命”, 武力讨袁。刘氏奉孙中山之命,亦从海外回国。同年6月底,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刘氏多所策划,并被命为江北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先后流亡日本。刘氏按孙中山的安排, 继续留在国内。“遁居上海寿祥里”,秘密从事反袁斗争。袁氏图谋帝制,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军讨袁。刘氏仍任江北讨袁军总司令。不久,为袁世凯的爪牙捕获,押至南京,与湖北革命党人、师长王宪章同时被杀害于雨花台, 当时年仅26岁,成为为民主共和作出重要贡献的又一名杰出的盐城人。

九、张謇与盐城

张謇,字季直,南通海门人,光绪状元。清未,张氏以南通为基地,,开展实业救国活动,开办大生纱厂,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成立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为苏北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南通与盐城邻近,张謇因事业的需要,多次到过盐城。通海垦牧公司成立后,购盐城以东的滩涂为公司的植棉之地。因开筑水道、修桥、铺路、建闸、设立居民点,多次来盐城。张謇《柳西草堂日记》中多有关于盐城的记载。如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八月初八日日记写道:“知晓珊 (指沈曾植) 署盐城 (知县) ,足偿清丈之劳矣。”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二月初七日日记写道, “盐城买粮改至镇江”,并有《春愁》诗记其事:“春风先到海东头, 芦筍茅铖次第抽;不见垂杨管离别, 人间何处有春愁。”

张謇对盐城人也很关心。有见盐城交通不便,专门开设大达内河轮运公司,开辟由长江口、六圩、八圩、高港经泰州、兴化、沙沟、建湖至阜宁的航线,后又将其延伸至射阳境内。开辟南通至盐城的大达内河轮运专线,大大便利了盐城及里下河地区同江南各地的联系。民国八年 (1919) 、十一年 (1922) 运河堤决, 泰州、兴化、高邮、宝应、盐城等里下河地区一片泽国。盐城、兴化因地势低洼,灾情特别严重。张謇时任全国水利总裁,奉命察看灾情,曾亲自到达盐城灾区,慰问灾民。时至今日,盐城一些老人仍记得张謇当年来盐察看灾情的情景,仍亲切地称他叫“张四爷爷”。

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几位盐城学者

民国时期,盐城的学者很多,苦于没有专书,无从知道。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盐城编有《盐城高级人才名录》《盐城高级人才名录续录》两书,但内中多党政名人。这里根据个人读书所见,记其一二,略叙于此。

乔跃汉,生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原名国章,字梅庄,室名涵晖馆,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市政府秘书、暨南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行政专员等。著有《改革教育方案》《政治学纲要》《中国学术文汇编》《涵晖馆文存》等。

李寿雍,生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卒于1984年。字震东,北京大学毕业。1924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北平政治分会委员。1929年赴英国留学,1935年回国。1946年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暨南大学校长等。1949年去台湾。

孙人和,字蜀丞,盐都区大孙庄人。生于光绪二十二年 (1896) ,卒于1966年。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 历任中国大学教授、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讲师。抗战胜利后,任中国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晚年任中华书局研究员。一生致力于中国古籍校勘整理,著作有《论衡举正》《吕氏春秋举正》《抱朴子校补》《新书校本》《花外集校本》。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评价他说:“不辞夕纂与晨抄,七略遗文尽校雠;读罢一瓶常借得,笑君全是为人谋。”在今日看来,我们就需要这种甘为人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孙氏死于十年“文革”,仅以此文悼念他。

张景祥,字锄翁,民国十九年 (1930) 生。大学毕业,后来上海谋生,其事迹不详。擅长书画诗词,曾为上海美协成员和上海古典文学研究会会员。所写诗词多为题画之作,带有浓重的历史感。《满江红·重到金陵》:“重到金陵,旧游地,沧桑变易。荡尽了,六朝金粉,,千年陈迹。白鹭风和玄武佾,乌衣日丽秦淮碧。听莫愁湖畔笑声传,谈今昔。长虹架,车似织,红旗举,钟山赤。更生龙活虎,石城添翼。战鼓咚咚星斗转,江流滚滚春潮急。望神州泼彩绘新图,千秋笔。”《南乡子·游南京棲霞山》:“潭影动秋光,枫叶经霜尚带黄;幽径半埋零乱草,芬芳:点点山花淡淡妆,何必问周郎,曲换人间慨且慷,把酒高歌且放眼,辉煌;万道红霞映大江。”张氏诗词用辞典雅高洁,意境高远,上下千古,气势磅礴,读后令人无限遐思。

陈锺凡,一写陈中凡,号觉元,生于光绪十四年 (1888) ,卒于1981年。盐城湖垛 (今建湖县) 人,1917年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历任多所大学教授。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主纂《续盐城县志》。1952年后任南京大学教授。著作甚多,代表作有《古书读校法》《中国文学批评史》等。后人编有《陈中凡先生年谱》《陈中凡教育思想文存》等。

印鸾章,盐城人,著名学者、出版家,曾任中华书局编辑,著有《清纲鉴目》等书。

沈云龙,,宣统二年(1910) 生,盐城东台人,早年事迹不详。赴台后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文海出版公司董事长。所主编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嘉惠学林,影响很大,因由文海出版社影印出版,人称《文海影印丛书》。

戈公振,盐城东台人,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出版家。戈氏著作、手稿至今珍藏在上海图书馆。

此外,尚有滕为藻,盐城阜宁人。早年曾任南开大学教授、联合国华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末, 任南开大学校长。

陈锡祺,盐城人,广东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孙中山研究专家。著有《孙中山年谱长编》等。

其他盐城学者,此处不再一一列举。笔者如此写,是说盐城虽无高邮学派、泰州学派之类名目,但史上不乏知名学者和学术大家。

十一、抗日民族英雄盛业

盛业,原名盛承业,盐城城区人。祖籍苏州,太平天国起义期间避居盐城,后遂定居盐城。自幼聪颖,事亲孝顺,某年盐城水灾,随父母徙居上海,以教书为业。不久从军,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转战于闽、粤、赣等省。1930年,部队改编,编入蔡廷锴、蒋光鼐的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二旅第三团任准尉连附。部队再次改编,编入第七十八师一百五十六旅第五团第三营,师长区寿年,旅长翁照垣,团长丁荣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釆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沦于日本之手。次年,日军又在上海一手挑起一·二八事变,妄狂叫嚣在四个小时内解决战斗,殊不料遭到我第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战斗一直持续了二个多月,日军伤亡惨重。日军进犯嘉定南翔、黄渡、大场、庙行一带,盛业所部奉调至前线作战。3月初,日军猛攻孟家角,派出坦克沿公路向闸北推进,盛业率敢死队12人,身绑手榴弹,呈一字行横卧在日军坦克经过的公路上,待敌一至,突然轰的一声,数辆坦克全被炸毀,盛业等敢死队员全部壮烈牺牲。盛业牺牲时,年才26岁。1934年,盛业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少尉,盐城则在城内为其建立纪念碑,以缅怀这位抗日民族英雄。

十二、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告倒的盐城人顾竹轩

对老一辈盐城人,尤其是在上海的老一辈盐城人来说,顾竹轩的名字并不陌生,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气仅次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之后的上海大佬。日本侵占上海后,张氏当了汉奸,黄氏、杜氏未当汉奸,大节无妨;而顾氏则支持共产党和新四军,贡献不小。

顾竹轩,又名如茂,光绪十一年 (1885) 出生于盐城,家中排行第四。那时,,上海、盐城同属江苏,来去极为方便。顾氏16岁那年,盐城大水,随难民队伍逃到上海,以拉黄包车为生。不久,经人介绍加入青帮。又经曹焕智介绍,拜刘登阶为老头子。刘氏也是江苏人,是青帮“大”字辈领袖。有了青帮这座靠山,,顾氏不再拉黄包车,并当上了公共租界华探。几年后,顾氏又巴结上黄金荣,拜黄氏为师。华探地位不高,但油水十足。待攒了一笔钱后,顾氏在闸北开了一家车行,当起了车行老版。由于他当过华探,上下左右人头很熟,所以他的车行生意特别红火,麻烦极少,几年后,车子由最初的几辆增至几百辆,俨然成了上海人力车的龙头老大。他也学会开香堂、广收徒弟,居然成为上海滩上的一名大佬。随着他的政治地位蒸蒸日上,到二十年代末已是闸北商会总董、江苏绥靖督办公署参议、陆军第二师参议,成为亦官亦商的人物。

1921年,顾氏与人合伙在南京路、浙江路口开设了一家戏院兼舞厅——天蟾舞台。两年后,该舞台由顾氏独资经营,声势一时大震。与天蟾舞台临近的是国内外著名的永安公司,公司老板是澳大利亚籍华侨郭乐。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上海公共租界原名英美租界, 亦属英国管辖。郭乐也早就看中这一地段,通过收买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费行淳,租界当局遂借口天蟾舞台地产属于公共租界,现作他用,决定收回,并给补偿500大洋。顾氏天蟾舞台地产原是黄楚九建造新舞台时向工部局购买的,有契约在,顾氏当然不服,于是在上海总商会领袖虞洽卿、江一平 (虞的女婿、上海著名律师) 、黄金荣等人的支持下,将工部局告上法庭。这是中国人告英国人,是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以来遇到的头一回,工部局成被告,一时轰动了全上海。官司从上海打到英国驻华使馆,最后一直打到英国伦敦大理院,居然工部局败诉,,顾氏打赢了官司。判决书指出,工部局违约拆迁不合法,应赔偿顾氏10万元, 由顾氏选址,重新建造天蟾舞台。10万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给工部局面子, 顾氏用这笔钱在福州路、云南路口转弯处另购地皮,新建天声舞台,但仍挂天蟾舞台牌子。

1929年,孙中山奉安南京中山陵。南京国民政府遵孙中山为“国父”,在全国开展纪念活动。盐城人民在城南修建了中山公园,顾氏在公园一侧购地数亩,构筑“宦园”,园内花木扶疏,叠石为山,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蔚为名胜,与中山公园相互晖映。但因其长期居沪,偶尔回乡,后将其转手给淮扬镇守使马玉仁。

顾氏思想进步,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是闸北纠察队成员。四·一二政变后,掩护过中共地下党的活动,营救过共产党人,受到周恩来等人的赞扬。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顾氏亲率闸北保卫团配合第十九路军对日作战,并将天声舞台临时改为难民收容所。1938年上海沦陷后,他拒绝日伪引诱,誓不当汉奸。多次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掩护中共人员,将新四军受伤干部接到上海家中养伤,用大达轮船公司轮船为新四军秘密运送药品。将自己15岁的儿子送到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他的帮会办公室在他掩护下,成了中共上海地下党秘密活动据点。解放战争时期,顾氏为中共秘密搜集情报,为上海解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解放后,顾氏当选为上海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特别代表。陈毅市长还专门到新天蟾舞台看望过他,勉励他好好为人民服务。19567月,顾氏在上海病逝。

十三、苏北民众抗日武装领袖马玉仁

在上小学时,笔者就听父亲说起过马玉仁的抗日事迹,那是新四军未到盐城之前的事, 现在许多中年以上的人大都不太了解这一段历史。

马玉仁,字伯良,盐城市射阳县人,光绪元年 (1875) 生。马氏本是一位农民,读过几年私塾。粗识文理,人既聪明,又讲义气,好为人打抱不平。因家境贫寒,清末参加新军。辛亥革命后,继续留在北洋军中。在清末民初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马氏经过多年征战,跌打滚爬,由哨长 (班长) 、升至团、旅、师长, 直至军长, 被授予上将军衔,一时成为苏北地区的风云人物。

民国初年,张謇在苏北的垦牧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受张謇开发苏北思想和活动的影响,1915年,马氏与其弟马玉怀在射阳兴桥镇创办射阳垦牧公司,占地38 000多亩。1920年,马氏升任淮扬镇守使,其间对苏北沿海垦牧业多有维护,引进技术,疏浚河道,编民为户,架桥修路,开办学校,辟点巡防,等等,多次得到张謇的肯定和赞扬,为苏北沿海的开发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1937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次年,苏北沦陷。马氏在“保田保家, 抗日卫国”的号召下,以苏北民众抗日游击司令的名义,组织抗日义军1000多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成为新四军到苏北之前,盐阜民众自发的抗日武装。在1939年至1940年间,马氏率领的苏北民众抗日武装在淮阴、涟水、射阳、滨海、盐城等地,先后与日伪大小作战20余次,给日伪在苏北的反动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940年,日军出动100多人,加上机枪大炮,包围安乐场马氏抗日军司令部,企图一举消灭马氏及其抗日武装力量。马氏亲率三个大队180多人迎击日军。战斗中,马氏身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马氏牺牲后,余部由副司令、马氏外甥计雨亭统一指挥,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经过新四军的大力工作,这支民众抗日游击队编入新四军部队行列,正式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革命武装力量。解放后,计雨亭曾任苏北行政公署生产救灾委员会的部长。

人类文明的枢纽操之于学术,而学术的枢纽则操之于史学。历史是过去了的政治,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近代史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虽然短暂,但直接影响现代及未来。现代是近代的延伸,今日是未来的起程。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亦是如此。“述往事,思来者。”盐城近代历史虽已远去,但不可不知。承接这段历史,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取更多启示,把盐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