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史海帆影 > 正文

最早见诸文献的建湖地名

发布日期:2021/11/4 17:08:32  阅读:2930  【字体:
 

唐张新

 

建湖立县虽迟,但境内文明发展则早在春秋时期。作为文明发展载体之一的地名,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个有趣的问题,建湖最早见诸文献的地名是哪个?

 

我一直以为“长建里”是最早的,而且这个地名联系到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

 

很长时间,我一直以为“长建里”是最早见诸文献的建湖地名。长建里即今建阳镇一带,这个地名关联着一个伟大的人物。长建里是负帝蹈海的民族英雄陆秀夫的故乡。陆秀夫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3岁时随父离开家乡投奔朱方(今属镇江)的亲戚,15岁时回原籍读书备考,先后县试、州试,以优异成绩获得贡补太学的告身(凭证)。宝祐四年(1256),京试进士中式,与文天祥同榜,列二甲第二十七名。最可宝贵的,这年的《登科录》得以完整保存了下来。

《登科录》本是官方编纂的当届科考文件汇编。据专家考证,唐代晚期宣宗李忱时出现了第一部官方的登科录,到了宋代除了官方的登科录,又出现了新科进士们自己编刻的同年小录,也称为登科小录,后世则径称为登科录。登科小录记载有新科进士的姓名、表字、名次、年龄和籍贯。从《宝祐四年登科录》(卷1)记载看,编纂小录的费用也是皇帝赐给的。宝祐四年,宋理宗给了五百贯文。宋代保存到今的同年小录仅有《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宝祐四年登科录》两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传记类一》(卷57):“《宝祐四年登科录》一卷。宋文天祥榜进士题名也。首列御试策题一道及详定编排等官姓名。其覆考检点校试卷官为王应麟,故《宋史·文天祥传》载‘考官王应麟奏其卷,称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敢为国家得人贺也’。其一甲第九人为王应凤,即应麟之弟,盖当时法制犹疏,未有回避之例耳。天祥本列第五,理宗亲擢第一。第二甲第一人为谢枋得,第二十七人为陆秀夫,与天祥并以孤忠劲节,支拄纲常,数百年后,睹其姓名,尚凛然生敬,则此录流传不朽,若有神物呵护者,岂偶然哉。”

此届科举状元文天祥,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三甲七十九人,四甲二百四十八人,五甲二百一十三人。陆秀夫列在二甲第二十七人。《宝祐四年登科录》(卷2)其小传云:“二甲第二十七人陆秀夫,字君实,第六二,具庆下,年十九,十月初八日寅时生,外氏玉牒赵,治赋,一举,曾祖荣,祖大有,本贯淮安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父为户。”此传中小名、小字均空缺,第六二是指其家族排行第六十二,具庆下是指父母健在(亦可写作双侍下。偏侍下则指父母有一方去世,亦有写明父亲健在为严侍下,母亲健在为慈侍下,而永感下则指父母均已去世)。年十九,或据此推其生于理宗嘉熙二年(1238),然而有学者考证当时考生填报年龄多有减岁虚报的情形,陆秀夫此时虚岁为二十一,下半年出生减两岁为实岁,此俗至今吾乡犹存。外氏玉牒赵,是说外祖父姓赵,属皇族一脉。治赋,是说考试科目为治赋,为进士科之一目(进士科还有治诗、治书、治周礼、治易、治春秋、治诗赋、等目),进士科以外的其他科目合称为诸科。一举,是说此为第一次参加科考。此传中兄弟一栏空缺,其有兄长清夫,时在楚州府中管勾(做办事员),未知何故空缺。娶妻一栏空缺,则此时尚未娶妻。最可奇怪的是其父亲一栏姓名空缺,或后世刻印时缺漏也未可知。从《宝祐四年登科录》可知,陆秀夫是前两甲六十一人中年龄最小的,文天祥当时25岁,谢枋得当时31岁,有的进士已年过半百。

当然,这里从地名一块,最当引起我关注是最后所记的陆秀夫本贯,淮安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我曾以为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本地地名不单单是长建里,还有个长建乡。宋制,全国分为若干路(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路下设州府军,北宋初号初八百州,南宋时只有四百州了。州下设县,县下为乡,乡下有里等。楚州属淮南东路,下辖山阳(今淮安区)、宝应和盐城三县。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长建乡的范围,而长建里则就是现在的建阳镇区一带。这两个地名很长时间成为历史地名。近二三十年,经过陆秀夫研究会等文史工作者的努力,在建阳明清一条街树立起“长建里”地名牌坊,这一地名又重新鲜活起来。睹名思人,光前裕后的陆秀夫,也好像一下子矗立在故里的清水绿树之间。

 

后来发现原来朦胧更早,且沿用至今。又疑神堰即神台堰之称,则朦胧、神(台)堰两地名或为最早

 

前不久,翻阅洪迈《夷坚志》,其支丁卷第九载有《盐城周氏女》一事,记朦胧周氏女嫁到神台堰,为夫家逐归,流落为乞丐,后得遇吴生,两人竟成佳眷。其文曰:

“盐城民周六,居射阳湖之阴,地名朦胧。左右前后皆沮洳(jùrù,低湿之地)薮泽,无田可耕。且为人阘茸(tàróng,愚钝),不自振拔,唯芟刈芦苇,织席以生。一女年十七八,略不识针钮之事,但能助父编苇而已。以神堰渔者刘五为其子娶之,不能缝裳,逐之归。父母俱亡,无以糊口,遂行丐于市。朱从龙寓居堰侧,时时呼入其家,供薪水之役,久而欲为择配。楚士吴公佐,本富家子,放肆落魄,弃父而出游,至寄迹僧寺为行者。后还乡里,亲族皆加厌疾。郡庠诸生容之斋舍,因相与戏谋,使迎周女为妇。假衣襦,具酒炙,共僦茅舍一间,择日聘取,侪辈悉集,姑以成一笑。意吴生知为丐者,必将弃之。已而相得甚欢。偶(偶遇)钤辖(qiánxiá,武官名)葛玥之子,富于赀财,拉吴博(赌博)。吴仅有千钱,连掷获胜,通宵赢过百缗,葛不能堪。明日复战,浃辰之间,所得又十倍。吴由是启质肆(当铺),称贷军卒,不数年,利入万计。其父呼还家,读书益勤,两预贡籍(贡生)。周女开敏慧解,妇功(女红,针钱活)不学而能,肌理丰丽,顿然美好。初,里中有严老翁,吻士(犹言说书人)也。善讲解《孝经》,又能说相(看相)。见周于丐中,语人曰:‘此女骨头里贵。’果如其言。向使在刘渔家时已如是,则饥寒举世矣。”

所云盐城周氏女,其家居射阳湖之阴,即位于射阳湖南岸。射阳湖宋时号称方圆三百里,为大运河之一部分,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北宋时范仲淹自京城赴西溪盐监过此,曾作《射阳湖》(《全宋诗》卷166):“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后来因为黄水入淮,射阳湖渐渐湮没,明清时仅剩尾闾入海水道。今朦胧实为两地同名,一在射阳河南岸,一在北岸。南岸朦胧即今建湖县宝塔镇(原辛庄村)宝塔村朦胧庄,人称朦胧小街。北岸地当今阜宁县东沟镇永兴社区,即永兴集,亦被称为朦胧镇。永兴集当地有一种说法,以为朦胧原属阜宁,后改属建湖。由《盐城周氏女》所记位置来看,此说并无根据。朦胧本即位于南岸,后来射阳湖逐渐淤塞,北岸始成陆地,亦有聚落,称为永兴集,以朦胧名气更大,遂借用此名。未料,竟至久假不归。此亦地名文化中一颇有趣味之事。

《夷坚志》作者洪迈,南宋初年人,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另著有《容斋随笔》、《万首唐人绝句》等。其卒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这样来看,《夷坚志》中记录的盐城朦胧这一地名,较之《宝祐四年登科录》中的长建乡长建里要早了54年,而且朦胧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最早见诸文献的建湖地名,自然当是朦胧了。

《盐城周氏女》中还说周氏女初嫁神堰渔者刘家子。这里神堰未知何所地名。建湖县城原名湖垛镇,而湖垛镇是由神台庄逐渐发展而来。神台今为近湖街道的一个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区域。神台庄附近曾有西塘河堰,旧名神台堰。其位于今黄沙港与西塘河交汇处,建湖县城段黄沙港是1971年新开挖的入海水道。我怀疑这里的神堰或即神台堰,果真如此,则神台堰亦或与朦胧一起,成为最早见于文献资料的建湖地名之一。不过,从故事看,讲到郡庠诸生捉弄吴公佐的恶作剧来看,似乎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地是在楚州治所山阳县(今淮安区),则神堰或为淮安区的一处地名。

当然,自己所读之书有限,这里的所谓“结论”或许早有人讲过,不值一提。不过,在寻找最早见诸文献的家乡地名,能得到别样的趣味与满足,这或者就够了。地名所承载的文化元素是很独特的,我们说到长建里就会联想到陆秀夫,想象到七百多年前的厓山悲歌;说到朦胧就能想到当年浩瀚的射阳湖面,想到范仲淹行经时所抒发的感慨。历史上的地名,是祖先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由此想到,今天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面对历史地名,把她们视作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与利用。特别是在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留住历史地名,保留住历史痕迹,保留住我们祖先的足迹。同时我又想到,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历史地名,让我们现在的地名增加文化内涵,体现县域特色,激发爱县爱乡的情感,使之成为熏陶感染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元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