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史海帆影 > 正文

“鲤鱼跳龙门”石础中的交睦庄游氏人文信息

发布日期:2021/11/29 17:07:54  阅读:1368  【字体:
 

游育林

清明节前,建阳镇交睦村传来一条消息:游氏古宗祠大门的两块石础找到了。细看这两块石础,材料为上等汉白玉,除左边一块下部一小角缺失外,其余完好。每块总宽、总高、厚度分别为46、42、12厘米,为L形,上半部宽、高分别为26和22厘米,下层上平面各有一个直径6厘米的门臼,设计非常精致、讲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石础上半部“鲤鱼跳龙门”的雕刻,画面约500平方厘米,不是很大,但维妙维俏,栩栩如生。特别是鲤鱼尾部弯曲,身体大部出水,腾空跃起,直冲云天,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使人立即联想到鱼跃的高度不可限量。鲤鱼的下半身连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方是无垠蓝天上的祥云,给人莫大的想象空间。画面上鲤鱼的鳃线、眼睛、嘴角、脊鳍,海水的波澜、浪纹,天上祥云的飘逸流动等细节描绘清楚真实,完美灵动。画面全为阳刻,非一般工匠所能为。主体画面的下方陷进约2厘米,雕出曲线为角的阴刻长方形,再下面的平面上刻有蝙蝠、元宝结合之图案,和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就石刻而言,是水乡现今不可多得的珍品。

两块游氏宗祠的大门石础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说来话长。此石础为交睦庄盐城立雪堂游氏宗祠始建时所用。抗战之中,游氏族人为防范日伪军聚集,毁祠纾难,拆除了宗祠主殿,材料用于打坝阻挠日军汽艇。而前堂三间因小没有拆去,大门石础得以保存。此后,宗祠基本没有再用。建国前,为解决身体残疾的族人游连碧无房居住的困难,游氏长者决定宗祠所剩的三间前堂由他居住。后来土改房屋分配时,宗祠也就变成了游连碧的住房。1958年前后,当时的大队决定拆除宗祠,改作它用,游连碧拿出区政府所发的产权书证,大队予以保留。到了1968年前后,宗祠被彻底拆除,游连碧只好到交睦庄外新建住房。为防止再受损伤,宗祠中的两块大门石础被他埋入墙下保存。五十多年过去,游连碧早已离开人世,其儿子游立培对原住房也做过改建,但两块宗祠大门石础一直没动。游立培的住房2020年被列入拆迁范围,两块石础再度现世。

旧时人们对“鲤鱼跳龙门”的向往,有着传统文化的根脉。古宗祠两块大门石础重现人世,流出了交睦庄游氏家族大量人文信息。

两块石础告诉世人交睦庄游氏古宗祠的形制。康熙甲申年首修的游氏宗谱编修条例十二则第一条载:每代必以次弟相列,如在宗庙,则以昭穆分座次,在谱中则以长幼列世代。这里提及到宗庙之事。第十一条又强调:各门支派服制渐远,斯情义渐疏,必在春秋祭期,各备祭份,或蔬或腥,合祭于宗庙,轮流举(办),逐年不间。籍此从伸(重申)追远之忱,而寓睦族之道,慎勿吝费阙(缺)典。这里讲得就很到位了,祭祀活动必须到宗庙举行。很清楚,如果没有宗庙,此话无从谈起。说明最迟在康熙年间,游氏宗祠已建。屈指算来,也应有三百年以上。据族中老人回忆前辈的口述,古宗祠占地约有十亩,四面围以壕河,以吊桥与外界通连。大门朝南,一进三堂,前堂过后,中间正殿为交睦庄周边最高最大之建筑,上方挂“立雪堂”匾,两边楹联为:氏系溯成周新郑广平数典系天潢世胄,家声稽历史名儒戚畹分支增射水光辉。三重为后堂,两边还有厢房。前堂为退里八字墙,正门上挂“游氏宗祠”横匾,门边书有“洁藻采蘋愿百世馨香勿替,牵牲奉币祝万年俎豆常新”之楹联,美观大方,庄严肃穆。这两块石础即为当时大门安附之基。尽管到了光绪年间,因战争和水患等原因,宗祠破旧损毁,难以继续使用,遂在原地重建,所以后人称原宗祠为“古宗祠”。重建的宗祠缩减了后堂,但正殿、前堂基本维持原样,石础原样未动,保持了原有形制。

两块石础告诉世人交睦庄游氏家族的骄人历史。康熙甲申年间交睦庄盐城游氏宗谱首修时,南州名士吴绣縯应邀所作之序中称“游氏者,盐之巨族也”。建湖的历史名人,清代探花孙一致“惟我大明”的题诗及王大然等诸多盐城名流的题词题字,也都描述了交睦庄游氏当时门庭的显贵。尤其是明英宗驸马游泰的世系记载,这和后来游氏族人在寻根问祖中找出的游泰等三块墓志铭的反映是一致的。里下河一带“望夫台”的历史传说感天动地,充满原野之美,是有足够的事实依据的。游氏一族在盐城地区的兴盛,也就有了游氏宗祠的兴盛,极有可能明代成化年间过后,也就是游泰成为驸马过后,交睦庄游氏已经有了宗祠。望族门庭的宗祠,门础石如此讲究,则在情理之中了。

两块石础告诉世人交睦游氏族人的行事风格。广袤的里下河水乡不产石材,如此质地的汉白玉石材,须得外地购置。根据史料分析,此石材一是直接从出产的北京、云台山(连云港一带)等产地购回,二是从当时全国最为发达繁华的扬州、淮安等地购回。更重要的是石材需雕刻成精美的画面,且这种雕刻在家乡很难找到能够承担的专业人才,极有可能需在外地完成,无疑增加了难度。为两块大门础石费如此周折,一般人家、一般人所不愿为或不能为也。而交睦庄游氏家族愿作此举,可见当时游氏族人的能力和心智。也是凡事该做则做,做则必成的游氏族人之风。

两块石础告诉世人游氏族人的善良和对明天的希冀。“鲤鱼跳龙门”,曾是多少人对酬志的描述,也曾是多少人对功有所成的形象比喻。如果不是站在人民对立的一面,这种描述和比喻是美好的、向上的。宗祠大门石础的画面上祥云行天,福托在地,意味着广庇大众,祐在各家。更重要的是鲤鱼跳龙门的画面上并没有门,这个门在那里?很清楚就在安装的宗祠大门上,这就突破了对某一人、某一户的赞咏,而有了大众的概念。这和游氏历代倡导的“为族众、效祖先、上国人”的祖训是一致的。族中人力求上进,脚踏实地,出则为国效力,留则耕读传家,这种清正的家风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游氏族人,当今的交睦庄游氏族人中,不乏政界精英,商界骄子,学界名流,以及包括种田能手在内的大量能工巧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