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丹青难写是青春——记烈士张平

发布日期:2016/5/17 11:12:19  阅读:2840  【字体:
 

1

张平,1919出生,原名张承训,承是辈份,安徽当涂县人。张家在当涂是望族,祖上在清朝做过官受过朝廷的封敕。当涂大事记记载,宣统三年(1911),邑人张次乾在白伫山创办鸿兴公司,植树25万株,首次开展大规模人工营林活动。张次乾就是张平的父亲,民国年间做过当涂的红卍字会会长,红卍字会是当时中国第一个大型民间慈善组织,会员多是有钱大户,主要做施粥、施衣、施诊、施棺一类的善事。

张平出生的那一年,中国开始了新文化运动,五四青年成为中国最有希望的标志之一。张平短暂的一生,就是一个标准的五四青年的一生,理想、纯净,对明天充满希望与热情,相信有我的力量可以让中国不亡。

张平是家中长子,读完私塾,开明的父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送他与族中一班少年到南京的安徽公学读高中。1935年,新旅来到南京,借住在安徽公学的一间库房里,安徽公学的校长是陶行知先生的同乡。这时,张平知道了新安旅,他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吸引,也被他们抗日救亡的精神感动,提出加入新旅的要求。当时新旅经费非常困难,连吃都吃不饱,团员们也正准备辗转全国各地宣传抗日,负责人汪达之先生婉拒了他。在南京读书时,张平是抗日救亡的活跃分子,学生会领导人之一。为声援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参加游行示威、卧轨抗议活动,因撒传单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家人重金保释下出狱,并被当局规定必须离开南京。  

1936年,在家人的要求下,张平与堂兄张承典到上海考大学,考大学的同时,家人也安排了留学的计划。出国留学是当时富裕家庭知识青年的一种选择,张平和堂兄原来准备留学法国的,因为战争的问题,后改英国,堂兄的姐姐和姐夫在英国讲学。7月,新旅来到上海,借住愚园路胶州路口的明光中学,不巧又遇到了张平。这时,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下来了。张平改变了想法,再一次提出参加新旅,他说,如果国家亡了,大学毕业也没有用。只有把日寇赶走了,国家才能得救,我们才有出头之日。经费困难,我可以自费参加。张平跟堂兄和堂嫂商量,最后把三个人出国的费用和第一年的学费拿出来,交给了新旅。堂嫂极支持张平的做法,因为日军的侵略破坏了一家人原来很安定的生活。他的执着和热诚感动了汪达之先生。参与抗战,有人是自愿的,有人是迫于无奈的,他的自愿用的是一团火的热情。

音乐家孟波先生在回忆也提到与张平这段时间的交往,19368月左右,孟波先生接替洗星海先生给新旅教唱歌曲,最初的新旅只有十几个人,张平是其中之一,他们借住在上海租界一所学校的小教室里,教室也是卧室,晚上把课桌拼起来当床,一早上把铺盖卷起,就成了教室。在1941年北秦庄转移的时候,孟波与张平又有了第二次见面,战地重逢无比喜悦,但因情况紧张无法多谈,只是紧紧地握了握手,这一握手竟成了永别。

为了让张家子弟在上海读书,张次乾在上海置办了一处房产,马当路28号,张平和堂兄张承典两家住在这里,堂兄也是进步青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张平参加新旅后,这里就成了新旅团员往来的客栈和地下党接应联络点。就像老电影里的地下工作一样,来人只要拿着张平和侄子张觉先的合影(这是张平和家人约定的联络暗号),开明的父亲和进步的堂兄就热情接待,安排吃喝、住宿,提供掩护。有新旅老同志曾回忆,1941年从香港经上海转赴苏北抗日根据地时,因日军扫荡不能马上进入苏北,这里就成了新旅临时庇护所之一。当时派来联络的是童常的爱人华世贞,童常与华世贞都是新旅的,华世贞与堂兄在参加学生运动时认识,堂兄爱人陪华世贞为小团员买去农村穿的服装,买时谎称是演话剧用,暗中挑结实耐穿的面料。除了招待吃喝,堂兄一家还安排他们看电影,给他们看外国小说。有自称黄先生的地下交通员两次持照片找堂兄为新四军买药。

2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平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1938年,张平去武汉工作,并加入共产党。19388月,武汉形势紧张,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张平和部分团员留在武汉工作,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新旅第二团),其余人由汪达之带领去长沙。1938年的辛亥革命纪念日,是新旅成立三周年,茶话会上请来了陶行知、田汉、王洞若、任光等,陶行知先生当场赋诗赞扬了他们: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

武汉失守后,新旅向西南转移。1938年底,新旅到达桂林。桂林的几年,新旅在国统区宣传抗日的全盛时期,也是张平短暂一生中最忙碌最有风采的时期。1939年,张平任新旅西南工作队队长、桂林少年儿童星期谯会负责人。1940年,张平担任新旅总干事兼党支部书记,也就是新旅的总负责人。在新旅团员中,张平是文化水平最高,年龄较大的一个,在他身上,温柔与果断成为一对相互锦上花的词,艺术化的领导方式,总是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光和热,大家都叫他张大哥,他让新旅有了家的温暖。

在桂林,张平接触到许多以前一直想见到的人,周恩来、李克农,周恩来还到新旅住所看望团员并讲了话。还有作家茅盾、夏衍、艾青、司马文森、林山等,戏刷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焦菊隐、马彦祥、石凌鹤、郑君里、金山、王莹等,音乐家张曙、李凌、赵飒、陆华柏、林路等,美术家叶浅予、黄新波、廖冰兄、刘建庵等,舞蹈家吴晓邦、戴爱莲等,都给过新旅专业上的指导与帮助,大家都对新旅这个年轻的负责人充满了好感。

风景如画的桂林七星岩,是一个3公里长的天然防空洞,团员们常常在那里演唱,引得许多群众围观,当地人对新旅有了理解和好感为了扩大影响,李克农的支持下,新旅公开向社会招收新团员很多家庭送子女参加有一位医生带着一套医疗器械和许多药品要求参加新旅,新旅的实力不断扩大,团员发展到近百人,分编成许多工作队(组),他们去工厂、农村、学校、保育院、伤兵医院宣传演讲国难,教唱抗日歌曲,画连环画,创作小说,踩高跷、打腰鼓,奔赴前线慰问受伤将士,文艺活动搞得热火朝天。他们还当起小先生,在岩洞里教群众识字、唱革命歌曲,在致和村恢复新安小学。

19404月,国民政府停发新旅的抗日活动经费,全团经过精简,由一百人减到四十多人。1941年,为筹集活动经费,新旅排演大型四幕歌舞剧《虎爷》,整个桂林文化界都来支持,公演后引起轰动,募集了不少资金,缓解了经费紧张问题。

3

皖南事变后,广西形势进一步恶化,抗日活动受到限制。国民党特务搞了一个逮捕进步人的黑名单,张平的名字列上了黑名单。周恩来给在桂林办事处的李克农拍电报,让新旅密转移,取道香港、上海,到苏北新四军地区去

19412月开始,新旅团员分批离开桂林,张平带领岳荣烈、陈明、张拓、郭华、韩枫共六人第二批离开他们一路化妆成兄弟姐妹,老大哥张平成了他们的舅舅,由桂林步行到湛江,从湛江乘船到香港,由香港乘船到上海,再乘小火轮到青龙港,过青龙桥,步行几十里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盐城。

与张平同来盐城的团员陈明回忆了当年的细节:

我又正好被分配在张平组,我和岳荣烈装着姐妹俩,由我们的舅舅张平带我们去苏北探亲。他很快地帮我们买来了旧旗袍和皮鞋,把我们装扮好,自己也穿起了长衫,给我们讲好是舅舅和外甥女的关系。一路上,他常给我们讲故事,记得他带着点安徽和南京的口音,有时,还讲他怎样向他的父亲要钱来支援新旅,又怎么甩掉国民党特务的尾巴,讲讲笑笑,特别乐观,一会儿,他问我:肚子饿了吧?塞个面包给我吃,一会儿又问我:今天记日记没有?要自己抓紧学文化啊!有时,我们乘长途汽车,他把我们安排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而自己却坐在一个加出来的凳子上,由于他要对外联系车次、住宿等劳累得头靠在车门上就睡着了,那一次,差一点被车门夹住了头。

今天读这段文字,依然觉得很温暖,那时候的张平才22岁,换作今天,也就是一个正在读大一大二的学生,这是一个多阳光多会照顾人的大男孩子呀。张平的侄子张觉先回忆说,张平性格外向,是一个极幽默的人,他能让冰天雪地变得温暖如春。

张平是19416月到盐城的,722日,平与张杰、张牧、左林一起新四军军部陶家舍,找刘少奇和陈毅关于新旅今后发展方向的意见。这时,日伪军第一次大扫荡开始了。第二天下午,军部决定转移。张平四人被临时安排跟随鲁艺二队转移。二队师生200多人,多半是学生出身的文艺兵,没有战场经验,只有八支枪和几个手榴弹,由许晴、邱东平带领。723下午4时左右,队伍出发,一路都是乡村小路,异常难走,深夜在北秦庄宿营休息。724日清晨出发时队伍遭遇日伪军的偷袭,张平中弹牺牲。牺牲前几天张平患了痢疾,体质极差,陷在泥泞的稻田里难以冲出包围圈

张平去世后,新旅的团员无法接受也不能确定,很多人希望有奇迹发生,希望他活着,一直到10月份新旅7周年时,才为张平补开了追悼会。

4

对每一个青年来说,爱情是一个永恒而美好的话题。张平在南京求学时,有过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是同样出身大户人家的小姐。张平希望女友来新旅,一起为国家的存亡做点事情,女友希望留在大城市,过舒适稳定的家庭生活。青涩的恋情因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渐行渐远。在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爱情之间,他选择了前者,这样的选择,同样是痛苦的。

张平是个很有魅力和感染力的青年,真诚、热情,会照顾人,具有一个好男人在有的品质。在新旅,一个叫岳荣烈的女孩子默默地爱上了张平。岳荣烈,出身旧军人家庭,从小受过很好的音乐训练,是《虎爷》剧的女主演,多才多艺,当时很多艺术家赞她有舞蹈天赋,领悟力极高,她把剧中一段难度较大的舞蹈表演得出神入化,为《虎爷》增色不少。多年以后,艺术吴晓邦在文章中回忆还提到她:我在新安旅行团的一个月教课期间,发现了这样一位具有舞蹈素质的天才。后来,我还发现她在戏剧表演上,也具有非凡的才能。一个半月以后,当我决定要给他们排练歌舞时,舞蹈基本训练工作便由她代理;在排练节目时,她又是我的最好助手。她是我永远难忘的一位舞蹈天才。

爱是心有灵犀的,不必用语言,互相就能感受到。张平也喜欢这个单纯、娴静、勇敢的女孩子,但作为新旅的总负责人,张平只能把这份爱藏在心里。战火纷飞的红色岁月里,他们的爱一直用含蓄而庄重的方式表达着。其实新旅不少孩子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喜欢,暗地里祝福这对很般配的才子与佳人。

19416月,岳荣烈入党张平作为她的入党介绍人之一7月份张平牺牲。性格内向的难以消化这人世间的无常,变得十分忧郁。19427月,全团去盐城五区帮助农民收,五区也就是今天的洪桥、小阜庄一带,岳荣烈夏收时得了伤寒,转郭墅张庄新四军三师卫生部医院治疗,将要好转时并发急性肺炎因封锁造成根据地缺少药品无法医治,于7 7 日凌晨去世,离世时刚满20周岁。诗人芦芒为这位早逝的好姑娘写了一首诗,《坟墓里的快乐人》,范政张天虹合作了一首《岳荣烈挽歌》:

在一个黑沉沉的夏夜里

病魔夺去了你。

你悄悄地离去,

永远和我们分离。

同志!请你安息!

安息在祖国的土地里。

因为,黑暗终将破晓!

明天早上,

苏北平原上,

千百万孩子们将为你歌唱!

同志!请你安息!

我们可以代替你!

阜宁县芦浦镇芦浦村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的石碑上,张平岳荣烈的名字。青春正好的一对璧人,长眠在盐城大地上,把血色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抗战。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