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忆陈玉楼、刘国君二同志(向真)

发布日期:2013/6/2 16:36:02  阅读:2379  【字体:
 

    

 

    我和校友潘泽同志于一九四一年春,从抗大五分校被分配到盐城十一区(后为建阳县第六区【起初改为第九区,后并入第七区,再划出为第六区——编者注】),任务是建设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潘泽同志任区委书记我任委员。潘泽同志因病已逝世。

 

    在一九四一年春夏之间,敌人盘踞在本县东夏庄、楼夏庄、湖垛镇、江阴镇【应为蒋营镇】,对我人民政府和人民武装恨之入骨,曾悬赏捉我,死的八百活的一千块大洋。各据点的敌人轮番进行清乡扫荡,企图扑灭我抗日力量。在中共建阳六区党委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坚持这一地区的斗争,并采取严厉打击、铲除汉奸和反动封建势力。

 

    为维护根据地的巩固,我们组织以区委书记为首的五人锄奸小组,白天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开展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晚上开展锄奸活动。为防止敌人的袭击,我们的住地每个晚上常常变动几个地方,时间是很紧张的,斗争是非常激烈残酷的,真正所谓“提着脑袋干革命”。有一天晚上我们一个农民出身的区委徐委员,因事回家,汉奸通风报信,被敌人袭击,当场被枪杀,激起我们对敌伪地下势力无比愤恨和高度警惕。对那些敌伪势力,认真进行调查,掌握证据准确地开展锄奸活动。有一次晚上我们锄奸小组镇压两个汉奸,对敌伪势力起了震慑作用。

 

     有一次我和陈玉楼、刘国君三同志早晨八点多钟找区委汇报工作。出门里许,清晨大都茫茫,十来米就看不清楚。稻子已长有齐腰杆高,在路途上与敌人相遇,敌人嚎叫喝令我们站住。在这万分紧急关头,陈玉楼、刘国君紧忙提出分散跑,要我向西,他俩向东,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这时敌人的机枪、步枪子弹从我们头上飞过。当时谁也不知道什么叫“怕”,一心想到宁可被打死也不能当俘虏,就拼命跑。我跑过八字桥,拆掉桥板,沿着河堤掩护,我打了一梭子驳壳枪,迷惑敌人,同时也准备万不得已时,饮弹牺牲,不当俘虏。当时敌人只注意陈、刘他们一边,集中包围,抓住陈、刘二同志。敌伪害怕我们有埋伏不敢前进,撤回据点。后来得知,敌伪对陈玉楼、刘国君二同志严刑拷打,要他们供出有多少共产党员,被陈、刘二同志严词拒绝:“要命有一条,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并痛骂黑狗队(即和平军):“你们认贼作父,残害百姓,如不醒悟,决没有好下场!”他们凛凛正气硬骨头精神,气得敌伪一班人暴跳,惨下毒手,刘、陈二同志不畏威胁利诱,至死不屈,结果被敌人活埋,为革命而光荣献身。

 

     六十多年前的事,使我永难忘怀。陈玉楼、刘国君二同志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硬骨头精神,如日光辉永照千秋,永远是我们活着的人学习榜样为革命而奋斗终身。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第三师分会编《苏北抗日烽火》,2002年8月第一版)

 

〖建湖文史网注〗

    潘泽,安徽省舒城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任盐城县第十一区区委副书记(书记为树海)兼民运队长,建阳立县后,任九区区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他因病定居于沈韩乡,在地方工作。1964年任建湖县政协副主席,1972年病逝。

 

    向真,原名嵇孝明,灌南县百禄镇人。先后任盐城县十一区区委兼宣传科长、建阳县第九区区委委员兼宣传科长、建阳县第七区(原第七区与第九区合并)区委委员兼宣传科长、建阳县第六区(即原第九区)区委委员兼宣传科长,1943年9月调离建阳县。解放后曾任广东省珠海市市长。

 

    陈玉楼(1906.6~1942.9),九龙口镇乔庄刘家墩人,1943年3月参加革命,任第七区区队战士,同年9月在东夏战斗中牺牲。刘国君,《建湖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建湖县志·英名录》均失载,据向真此文看,当亦为第七区区队战士。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