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汉末文学家陈琳(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5:29  阅读:5204  【字体: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袁绍带了30万精兵伐曹,命陈琳草檄,陈琳“援笔立就”。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问守护在身边的曹洪:“此檄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遂聚众谋士迎敌。
 
    陈琳何许人也?其檄文能使曹操如此震惊。陈琳字孔璋,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盐渎(今建湖西境)人,他生逢乱世,空怀壮志,饱有文才,与孔融、王粲、徐干、阮瑀、应汤、刘桢一起,并称为“建安七子”。初为汉末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不听陈琳劝谏而被宦官所杀,陈琳遂避难冀州,投事袁绍。其后,袁绍与曹操同盟破裂,两军相争,袁绍令他作《为袁绍檄豫州》,指责曹操无德,不可依附。檄文文词冷峻,语锋凌厉,数述了曹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的盗墓丑行。而且还公然骂曹操的祖父曹腾,父亲曹嵩。气得卧病在床的曹操,一跃而起,引出了开头故事所说的那段情景。
 
    袁绍兵败后,陈琳归曹操。曹操问他:“卿昔为本初(袁绍)移书,但可罪状孤(指曹操自身)而己,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答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操爱其才,不咎既往,反命他作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草拟军国书檄公文,后徙为门下督。据《三国志》裴注引《典略》云:“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曹操)。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从这些记述中,反映了陈琳的文章是很有震撼力的,曹操赞赏陈琳的文才也是事实。曹丕《典论·论文》说:“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时曹操政令檄书多出于陈琳之手。
 
    陈琳除了檄书之外,尚善辞赋,曹植曾经称赞他“不闲于辞赋”(《与杨德祖》)。陈琳文章流失,遗存不多,明代人曾将其散文佚诗辑为一集,曰《陈孔璋集》(又称《陈记室集》)。陈琳的诗仅存四首,多为五言,为五言诗的形成作出贡献。其中《饮马长城窟行》最为后人称道,它以乐府旧题反映现实,借用秦代长城的故事,把繁重的劳役给人民带来苦难的境况,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使陈琳作为一位诗人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建安二十二年(217),陈琳因染于瘟疫病逝。葬于故乡盐渎(今建湖)境内的古射湖畔射阳村。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曾到坟前凭吊,有《过陈琳墓》诗一首: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零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主无才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秋草,铜雀荒凉锁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毛泽东很爱读这首诗,曾亲笔书写放在书房内,现已收入《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公开发表。
 
 
笔者注:关于陈琳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古射陂(射阳湖、古射阳县之俗称)人,一说古盐渎人,另一说是广陵人,最近笔者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追其原因,是因当时陈琳故乡盐渎已废县,成了无名邑,难以说清籍贯。
 
    汉末,射阳、盐渎二县为孙权、曹操两大军事势力的争夺地带,战乱连年,人户逃散一空,二县因此废置。直到晋武帝统一全国后,二县才恢复建置。陈琳生活时代,正是盐渎县废地虚之时。陈琳死后葬于古射湖堤下射阳村。《方舆纪要》、《扬州府志》和《淮安府志》都说,射阳古县在盐城西90里,其在宝应者为镇,在盐境者为村。明万历间,盐城知县杨瑞云有祭墓诗文。民国初,印水心主编的盐城县乡土教科书亦将陈琳列为盐渎名人。从多方面说明,陈琳确是盐渎人。当年盐渎包括今建湖全境,建湖西境村庄与射阳村同在古射湖堤下,今九龙口镇与其只有一河之隔。1941年建湖立县(始名建阳县),射阳村一带隶属建湖第十区,后因韩德勤部队盘踞荡西,建湖在荡西部分民户始归淮安,但大部分荡田仍属建湖。说陈琳籍贯古射陂还有一原因,就是历史上盐渎地域曾划属过古射阳县,是盐渎所属的老县名。有人称他为广陵人,是因盐渎废置后,所隶广陵郡(今徐州)仍在,其籍贯只好以郡名之。1997年出版的《盐城市志》,定陈琳籍贯为盐城西北乡(今建湖县境西),笔者认为是较为合理的。
 
 
【编者注一】陈琳的籍贯一直颇多争议,本文作者认为造成的原因在于当时盐渎县县废地虚,以致当时即已无法准确记载籍贯,混而言之为广陵郡,或古射阳县,也有记为古盐渎县。这个观点很好地解释了陈琳籍贯之谜,为学术界之首次提出并作了充分论证,很值得关注。
 
【编者注二】《建湖县志(1986~2008)》“前志人物补记”中专门补记了陈琳及臧洪、陈容。《〈建湖县志(1986~2008)〉编纂随录》第18章对此作了说明,现录载于此,供读者一阅。按说志书应该是“书不出境”,但实际上有时又必然的要“出境而书”,特别是由于区划调整等造成的区域重叠。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盐城市志》把“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也大书一笔。陈琳、臧洪、陈容皆古射阳县人,其后所居之境入盐渎县境,抗日战争期间属于盐阜行署第十区。据《建湖县志》前志,民国30年(1941)秋,盐阜行署划前盐城县西北境第五、六、十、十一、十二区和第四区、第十四区的串场河以西部分建立建阳县,原来的盐城县第十区也就成了建阳县第十区。第十区位于射阳湖西,为国民党韩德勤政权所控制,政令未及。据《盐城市志》,民国32年(1943),原第十区(在原盐城县西北境)南部安丰、曹甸一带划归宝应县,北部流均沟、泾口一带划归淮安县。也就是说直到1943年陈琳他们生活的区域才脱离盐城、脱离建阳(建湖)。这样来看,我们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把生于建阳县第十区的陈琳、臧洪、陈容三位名士大书特书一回。所以我们在《前志人物补记》中据《盐城市志》录存三人小传,并加了附注。据陈玉澍光绪本《盐城县志》臧洪、陈琳数人均录入《人物志》,在《凡例》中着重说明这一问题:“建置沿革兼详射阳,以射阳立县先于盐渎且其故城在今盐城境内。有《方舆纪要》、《清史稿·地理志》可据。程志谓汉射阳县与今盐城无涉,《人物志》因削去臧旻、臧洪、陈容、陈琳诸人。沈志驳之,是也。”陈钟凡民国本《续修盐城县志》所载《盐城县境简明全图》明载第十区辖境如前之所述。
 
【编者注三】曹操读陈琳《代袁绍讨曹操檄》而头痛病顿愈,此乃《三国演义》据《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卷21)中裴松之注,所作的艺术创作。裴注所引《典略》之语,是说陈琳成为曹操秘书之后,曹操闻其所作“诸书及檄”,而头风病立愈。《典略》,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是一部业已失传的中国古代野史著作。内容上起周秦,下至三国,纪事颇广,体裁驳杂,系作者抄录诸史典故而成。清代名士纳兰容若辑有佚文。《典略》的作者鱼豢在正史中无传,生平无从考知。当然,其真实性肯定比《三国演义》要还是要高得多。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