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独树一帜的弹道学专家鲍廷钰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5:27  阅读:3281  【字体:
 

 

     鲍廷钰(19181998),江苏建湖人。建国前就读于重庆兵工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建国后,先后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华东工学院教研室主任和弹道研究所所长等职。

 

 前进途中坎坷路

 

      鲍廷钰年轻时就刻苦钻研,立志建立我国自己的内弹道学事业。三十岁时,他就连续发表了几篇颇有见解的论文,使当时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吃惊地翘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有才有志的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他感受到当时画、加、打设计方法的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又亲耳听到学生们对内弹道理论提出的弹道学瞎胡诌,算不准用系数凑的批评。作为弹道理论工作者,他深感痛心。他想:科学的东西怎么允许如此多的经验性呢?由于理论计算不准确而造成的设计周期长、弹药消耗大,这样的教训还少吗?当时中国搞内弹道学的老一辈专家只有一两个人了,我们究竟要传给后人一些什么呢?仍然传外国人自己也认为很不准确的理论计算吗?他感到责任重大,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世界上还没解决的难题,一定要传给后代一些新的东西。

 

     鲍教授认识到,要解决难题,要在科学上有所突破,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甚至可能需要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为此,他倡导成立弹道研究所,调集一批弹道研究人才,集中优势兵力攻关,造就一批后来人。196511月,他郑重地向当时主持国防科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写了信,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聂帅很快亲笔回函,对他的想法给予肯定并表示支持。科委首长和部、学院领导的支持,同行的鼓励,使鲍廷钰信心满怀地开始了成立弹道研究所的筹备工作。

 

      正当他着手选地点、置设备、收罗人才,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袭来了。他,这位在弹道学方面很有造诣也很有雄心的专家,正在努力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时刻,却一下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被迫抬炮架、搬炮弹。他遗憾、气愤、烦闷,他微颤的手放下了笔。自己倡导的事虽说被迫停止,但强烈的事业心驱使他,又主动参加了一种新炮研究小组。他白天劳动,晚上进行内弹道计算、总结,并撰写了《涡轮尾翼弹无后座炮的内弹道研究》一文,这项研究成果对这类结构的内弹道理论起了指导作用。后来,鲍教授又将论文用到“40火箭筒的研究上,帮助该项研究取得了成功。1972年,当时学院的党委表扬了他对科研的贡献,并恢复了他的工作,任命他担任教研室副主任。   

 

欣逢盛世酬壮志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鲍廷钰高兴不已,一连干了三杯老酒。壮志未酬誓不休,他重振精神,首先给当时的邓小平副主席写信,要求恢复建立弹道研究所。在兵器工业部和学院领导以及同行的支持下,研究所终于迅速筹建起来,鲍廷钰在担任系主任的同时兼了所长,又开始了《势平衡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在他的系和研究所里,汇集着一批有才能的老、中年知识分子,他们拥护他、支持他的研究,并为他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辅助工作,这使他对事业的成功充满了信心。在热烈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锣鼓声中,鲍廷钰十七年的夙愿实现了,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天时、地利、人和,党的温暖,使他激动、兴奋,干劲倍增。他说:我虽说参加工作已经四十多年,可是,过去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真正安安静静地做工作的时间并没多少,太可惜了!现在平静了,应该加倍地工作,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鲍廷钰以与时间赛跑的姿态投入科研攻关。1979年,他把以前作为个人志趣的研究正式列入自己的研究议程。当年,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之后,写出了《内弹道势平衡理论》一文,在中国弹道学会上宣读。后来该文还荣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又完成了《势平衡理论的解法》一文,发表在学院的学报上。从此,被人们沿用百年的法国人维莱提出的内弹道的几何燃烧定律禁区被突破,一个崭新的内弹道势平衡理论宣告诞生。

     鲍廷钰的《势平衡理论》与维莱的几何燃烧定律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前者完全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后者只是半经验性的。鲍廷钰的实践就是亲自参加靶场试验,从测定的压力——时间曲线整理出各项数据。当时还没有给他配备计算机,他只能用对数表进行大量的计算。按说,他60多岁高龄,很多具体工作让助手做就可以了。可是他不,每条曲线都要亲自处理。两年多时间,不管严冬酷暑,他一直进行这种繁琐掌握内弹道规律的最基础的工作。实践出真知。待整理出各种枪炮的压力——时间曲线二百多条之后,他终于发现了势平衡点存在的规律,并提高到理论上进行总结,从而创立了内弹道势平衡理论,进一步又利用此理论为研究膛内火药实际燃烧规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当然,这在科研工作中,也许算不上奇迹。但是,他的不少同行都认为,如果没有事业心,没有拼命精神是难以完成这种研究工作的。

     鲍廷钰在家里习惯把工作、学习、饮食起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形成了自己一套秩序;可是一跑靶场,这些秩序就被打乱,而他也往往就要生病。他的痔疮比较重,一上火就复发,然而,他却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的心里,只装着一件沉甸甸的事,那就是要解决百年难题,建立中国自己的弹道学体系。就这样,鲍廷钰经过为时七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四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八万多字的《内弹道势平衡理论及其应用》这一科学专著,解决了国内外几十年没有解决的火药在膛内实际燃烧规律这一难题。从此我国自己的内弹道理论体系终于建立起来了!同行一致推荐,将这项重大研究成果列入由国防科工委正在主持编撰的《军事科学大百科全书》,以体现我国在世界弹道学发展史上的新贡献。

 

言传身教育桃李

 

      为了建立包括内弹道、外弹道的全部体系,促进中国武器设计的现代化,鲍廷钰十分重视对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当年在鲍廷钰身边工作的几乎全都是他的学生。他从不放松对他们的培养,在这些学生身上渗透着鲍廷钰言传身教、谆谆善诱的心血。他作为系主任、弹道所所长,注意观察分析他们每一个人,掌握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不断发展,不断成长。比如对善于搞科研的人,鲍廷钰就给他指出主攻方向,甚至为他拟定科研课题;有些人外语还没过关,鲍廷钰就把他们组织起来,为他们请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攻外语。鲍廷钰对中青年教师的讲课要求十分严格,这在学院里是出了名的。他要求每个教师正式讲课前都必须先脱稿试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而且每讲他必听,直到满意才行。

 

      他的桃李遍布兵工战线。他的学生们有的当了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更多的晋升为教授、副教授。这些人对鲍廷钰十分敬重,鲍廷钰忠于弹道事业的精神始终鼓舞着他们不断进取。

 

     晚年的鲍廷钰,仍然热心于多年从事的事业,关心、培养中青年知识分子。他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先后系统整理了他过去自编或与人合编的三套教材,认真、精心地带好博士研究生,为中国的弹道学流尽最后一滴汗。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