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团体 > 正文

盐城市首家民间诗词组织——蒹笳诗社(季如华、徐国茂)

发布日期:2011/10/17 14:42:54  阅读:6757  【字体:
 
 
诗缘雅结  异军突起
 
    “建湖文坛,诗盛东南”。上世纪90年代初,文化底蕴深厚的建湖县芦沟镇几位离退休老同志和一些诗词爱好者自发聚集,研究诗词,交流新作,并自费油印《报春花》、《童心集》、《刺玫瑰》、《夕照红》等诗词作品小册子,形成诗社雏形。主要创办人为乡土诗人、农具厂退休干部余士林先生,镇政府离休干部田云飞、冯仰之协助,参与者有退休教师肖耀球、夏咸尧、徐凤阳、退休医生王建元、退休职工苏云龙以及农民朱耀超等。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活动规模的扩大、诗词作品的增多和知名度的提升,在芦沟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经建湖艺文社批准,于1995年3月成立盐城市第一家民间诗词组织—蒹笳诗社,同时创办全市第一家镇级诗词刊物《蒹笳诗声》。蒹指没长穗的芦苇,笳是一种民族乐器,用蒹笳冠名,意在突出诗社的基层性和民间性以及作品的乡土气息。
 
诗社振铎  引领风骚
 
    诗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诗词爱好者参加活动,每年按季至少四次,内容着重开展诗词知识培训、深入工厂农村采风、进行诗词创作交流、举办诗词朗诵吟唱、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并通过编印《诗词基础知识》和诗词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单位的“六进”活动,扎实开展诗词创作和普及教育。2008年6月,县委宣传部批准诗社与县《西塘论坛》接轨组建“蒹笳学堂”,作为全县诗词爱好者的培训基地,目前已开办普及班和提高班12期。
 
诗书创作  蜚声中外
 
    诗刊《蒹笳诗声》每年按季出刊4期,创刊16年已达63期。诗社编辑出版诗文类《蒹笳系列丛书》54本(详见附表)。本社诗人1000余首诗词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华诗词》等国内10多家报刊录用,并在美国、日本、泰国和港台华文诗词刊物发表。诗社与全国16个省市20个诗词组织及数百名诗友保持正常联系和唱酬交流。诗社和诗刊的辞条被载入《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和《中国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华诗词》、《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建湖日报》等报刊均对诗社作过专题报道。
 
诗人会团  群星璀璨
 
    诗社拥有基本社员86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3人(余士林、田云飞、王建元、崔汉明、季如华、朱耀超、陈坤、王学林、王有庆、谷兴中、崔寿伟、朱日祥、郝飞),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12人(余士林、田云飞、王建元、徐凤阳、濮云飞、季如华、朱耀超、王学林、吕立琢、夏兆熙、王有庆、郝飞),盐城市湖海艺文社社员30人(理事3人:余士林、季如华、王有庆)。诗社15人出版个人诗词专集累计24本,6人作品和成就被载入全国诗词类大典和名人录。在中华诗词学会2009年举办的“国庆60周年诗词大奖赛”中,诗社顾问王学林荣获 “德艺双馨诗人奖”。
 
诗乡殊誉  光耀梓桑
 
    2007年起在诗社倡导和参与下,芦沟镇积极开展创建“诗词之乡”活动,将500多名诗词爱好者组建成28个群众诗词兴趣小组,诗教和创作掀起高潮,取得了丰盈硕果。该镇2009年12月被江苏省诗词协会授予江苏省“诗词之乡”称号,2010年12月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词之乡”称号,成为盐城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2011年3月,裴刘学校被授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芦沟中学、裴刘学校、大崔小学被授予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诗社余士林、刘大东、王孝荣3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受诗社影响,全镇所有村居、单位、学校都有诗词爱好者写诗、吟诗、读诗、赏诗;每逢新婚、祝寿、乔迁、入学,人们都习惯写诗填词进行恭贺,诗词新风逐步替代陈规陋习,诗词已融入群众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民间特色文化项目。
 
诗风词韵  遒劲婉约
 
    诗社以唱祖国雄风、歌家乡巨变为宗旨,创作题材广泛,内容健康向上。从港澳回归到上海世博,从三峡移民到抗震救灾,从神舟飞天到奥运举办,从企业风采到田园风光,从国计民生到风土人情,从凡人新事到见闻感悟,无所不写,无所不吟,围绕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诗社编印《廉旌高举》等专题诗词集7集,以传统的体裁、先进的内容,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积极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弘扬科学发展观、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大力鼓呼,激浊扬清,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协调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