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赵敬之:战地传奇教育家(游育林姜水静)

发布日期:2016/7/21 10:26:21  阅读:2423  【字体:
 

 

      在建湖有一位充满传奇的战地教育家。他,坚持在抗战中创办学校,为革命培养“抗战种子”。他,曾在盐城县女中和盐城县农职中当过教师,曾在14区区长的任上兼任上冈中学校长,参与筹建了盐阜区联立中学,牵头创办了盐城县县立中学和盐阜区射阳中学,还参与筹办过“盐城县第一中学生补习团”。他,后来还在著名的新四军红色教育基地钟庄海南中学任过校长。他,在创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的途中光荣牺牲!他,就是赵敬之,今建湖县上冈镇草堰口社区堰东村人。

 

(一)陈毅令他专门从事党的教育事业,

他成了抗战时期盐阜平原的战地教育家

 

      194010月,八路军、新四军在盐城胜利会师后,赵敬之被任命为抗日民主政权盐城县第14区区长兼县立上冈中学校长。建政初期,14区区公所所在地上冈一带,地痞流氓、土匪特务活动猖獗,绑架、暗杀我地下党员事件时有发生,赵敬之无所畏惧,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经常起早摸黑带人下乡剿匪、征粮,同时过问学校工作。

      1941年初,陈毅同志令他辞去区长之职,专门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利用原盐中、盐城县中余部和上冈中学之基础,创办一所新的盐城县县立中学。这在当时困难是很多的,师资、校舍、教具、资金都缺乏。赵敬之不畏难,不气馁,坚决按照陈毅同志的指示办事。经过月余时间的紧张筹备,终于聘来了30多名教职员工,招了430多名学生,在盐城郊区福慧庵办起了民主建政后由我党直接领导的盐城县县立中学。县长贺希明兼校长,赵敬之任副校长,主持校务。陈毅同志对该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都作了具体指示。当赵敬之把一枚新颖校徽赠送给陈毅同志时,陈毅同志高兴地说:“这是苏北中等教育史上的天之骄子!”

1941年上半年,赵敬之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苏北文协理事、苏北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盐城中学教员救国联合会常务理事、盐城县参议会常委等职,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和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同年夏天,赵敬之率盐城县中师生参加“盐城中学生夏令营”活动。722日,因日寇大举“扫荡”盐阜区,夏令营提前结束。赵敬之组织部分师生员工转移至阜宁的郭墅张庄。在那里,他根据刘少奇、陈毅同志的指示和盐阜行署领导的决定,参加盐阜区联立中学(后叫一联中)的筹建工作,并任联中生活指导部副主任。

1943年初,日伪又集中兵力,再次对盐阜区实行大规模梳篦式的“扫荡”,联中分三路疏散。赵敬之带领一部分师生转战在盐城和阜宁两县交界处的射阳河两岸,采用敌来分散、敌退集中的方法,坚持在敌人的“鼻尖上”“眼皮下”游击教学。不久,根据行署指示,以赵敬之率领的这部分师生为基础,在射阳河与西塘河会合的三角地区——朦胧以东的周徐三庄,创办了盐阜区射阳中学,赵敬之担任校长。

区立射阳中学成立后,由于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180多名师生吃饭住宿成了突出问题。赵敬之发动全校师生节衣缩食,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搭起了一座大草棚,既当教室,又作饭厅,还做宿舍,把教学活动坚持下来。赵敬之在战时办学过程中,既抓教学质量,更抓勤工俭学。他把师生分成农艺、捕捞、纺织和油炸4个勤工俭学小组,开展种粮食、长蔬菜、捞鱼虾、摸蟹蚌、炸果馓、煎油和纺纱、织布等活动。特别是在开展纺纱、织布活动中,他先后花了一年多时间,经过反复实践,最后终于制成一架同时可纺40根棉纱的大型纺纱车。就是这架纺纱车在1944年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纺纱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曾受到行署领导的表彰和军民的赞誉。

 

(二)

抗战关键时刻奉命涉险密会陈中柱

将军,被陈毅表扬为“统战模范”,赋予这

位教育家更多的战火传奇。

 

陈毅将军夜密召,言李日内投汪二。

令我赴泰觅中柱,说项依刘家国保。

特殊使命千斤重,生死度外闯“陈桥”。

差成复命再负重,创建红中第一校。

 

      这是赵敬之在抗日战争时期密会陈中柱将军,完成任务后在日记中留下的诗句。

陈中柱烈士生前是国民党员,抗战时期跟随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李明扬并委任他兼江都县县长。陈中柱将军和赵敬之是幼年时的同窗、好友,共生死的结拜弟兄,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男儿,尽管分别参加了国共两党,但报国之心相同。1940年夏天,赵敬之被韩德勤部队抓去,陈中柱急令五弟持信去韩部保释,并把他接到泰州,直到伤愈后才送返盐城。1940年底,由于正面战场的连续失利,加之日寇将要袭击泰州,驻扎在泰州一带的李长江(鲁苏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部为保存实力,准备公开投向汪精卫。陈毅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了敌、我、友三方的力量和动态,决定安排赵敬之赴泰州联系陈中柱不跟李长江投敌,与我合作抗日。为此,陈毅和赵敬之专谈两次,详细了解了他与陈中柱之间的关系。1941年元旦,陈毅秘密召见正在盐城参加首届参议会的赵敬之,交待了任务。赵敬之深知这是一个使命重大、充满险情的任务。他向大会主席团递了请假报告,第二天,即回老家邀来了他和陈中柱将军的老师陈为轩。第三天在盐城登船悄悄向泰州进发。进城后通过原名陈铁瑛的老友(时任陈中柱秘书),了解到不少十分重要的情况。但因陈中柱当日未归,加之李长江实施城内戒严,赵敬之不得不和陈铁瑛约好第二个接头地点,离开泰州。

就在此期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赵敬之倍感和陈会谈的环境更为险恶,会谈也更为重要,自己的责任也更为重大。当月13日,赵敬之、陈为轩于溱潼等待陈中柱将军,可是连续几天陈中柱都没出现。直到16日,陈中柱才应约到了溱潼,两位情同手足的好友开始了密谈,数日后才分手。陈中柱夫人王志芳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后来中柱告诉我,陈毅将军派敬之来同我谈,要我与他们合作,不要跟李长江投敌。我敬重陈毅将军的为人,我了解新四军是真心抗日的。我对敬之说,抗日不分你我,不论国民党共产党,都要枪口一致对外。我是中国人,誓死不会当汉奸,请他们放心。”据射阳县离休干部、原建湖海南中学校友蒋世俊回忆,他从校长赵敬之口中所得记述,陈为轩当时还在陈中柱处写下一副对联为那次幸会留言:“国民党,共产党,国共两党:陈退之,赵敬之,兄弟一之(陈中柱的字为退之)。”王志芳回忆:“不久,陈毅司令员又派朱克靖来商谈起义事,详情我不晓得。李长江投敌,中柱把部队拉出去以后,形势日益紧张,记得五弟对我说过,二哥派唐砚农(机要参谋,盐城同乡)去和陈毅联系,想把部队接到新四军防区,以便共同对付日伪的‘扫荡’。”陈中柱在李长江公开投敌的前一天,即1941214日,跟随李明扬先生离开泰州,率领部队到东(台)、兴(化)、泰(兴)三角地带打游击,坚持抗战。当年6月,为了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赵敬之完成这一任务,被陈毅誉为“统战模范”。赵敬之长婿夏守甫先生(本文作者之一游育林的老师)生前保存的赵敬之日记中,曾对赴泰州密会陈中柱作了记载:“1941年春节前,陈毅将军密令我赴泰州劝说中柱勿随李长江投汪精卫,与我合作抗日,余趁泰州扰乱,惊险完成此任。陈遂又令创盐中。”本文此节开篇诗句,正是赵敬之烈士在这篇日记中所作。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后,赵敬之奉陈毅之命,随即又转入了教育战线。

 

(三)

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正确选择了

自己的人生,不愧为教育者的楷模。

 

      赵敬之于1907年出身于地主家庭,从小就目睹旧社会贫富生活悬殊。六七岁时,曾对家人说:“富人吃肉,穷人咽糠菜,这种世道,太不公平。”

1925年,18岁的赵敬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通省立第七中学,在那里接触了不少进步教师和同学。19288月,他考进了上海国立劳动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在劳大4年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校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各项政治活动,先加入共青团,后又转为中共党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风潮席卷全国,赵敬之在劳动大学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救亡运动,上街游行演讲,抨击蒋介石对日军大举入侵奉行不抵抗政策。11月中旬,上海市数千名大学生前去南京请愿,赵敬之和劳大同学积极参加。他们在国民党总统府的大楼内,鹄立于凄风苦雨之中,强烈要求政府抗日。

1932年夏,劳动大学被国民党当局关闭,师生被迫解散。在杭州实习回校毕业的赵敬之也被迫回乡,居住上冈。同年冬,胡乔木和胡扬等同志在盐城办“综流文艺社”,出版刊物,宣传抗日,赵敬之也积极参与宣传活动,从中学到不少斗争知识。

1933年初,他离开伤寒初愈的弱妻和幼子,远离家乡,前往武汉,在麻城、孝感一带从事秘密活动。同年年底,他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政训班学习,第二年结业后被派往驻天津南马厂的孙连仲部任政训处秘书。1936年因撰写《三民主义新释》一文,被国民党特务觉察并追查,他迫于形势,以父亲病危请假回家,不久入盐城县女中教书。第二年春天,到盐城县农职中当教师,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烈火熊熊燃烧。当时从南京金陵大学放暑假回家的陈宗泽,根据地下党领导人的指示,在唐君照的组织下,和赵敬之、唐君鄂等人密议,在上冈镇商会内组建了“盐城县14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赵敬之负责宣传工作。服务团成立后,赵敬之搞来一台收音机,收听、记录全国各地抗日消息,然后摘编刻印成传单,在上冈镇散发。他还经常带团员去镇上闹市口演讲。有一天演讲后,他号召在场听众捐款,资助抗战,自己还带头将结婚时戴的金戒指捐献出来。在他的影响下,大家纷纷响应,捐献了不少金银首饰和钱物。服务团还成立了一个话剧团,排演了《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先后在上冈和盐城演出,轰动城乡。

不久,服务团受形势所迫而解散,赵敬之仍回盐城县农职中工作。该校校长唐炳炫是国民党盐城县党部监委,在教师中散布赵敬之等率服务团去盐演出是“越轨行动”,并严禁师生和他接触、交往。赵敬之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秘密与地下党同志发动学生大闹学潮。数日后,一批青年学生突然出现在盐城街头,列队游行,散发传单,并向商店和行人宣传抵制日货,要求政府发枪抗日。此举如晴天霹雳,唐炳炫恼羞成怒,强行开除了闹学潮的为首学生。赵敬之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和唐展开说理斗争。赵敬之的果敢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学潮更加深入发展。后来,盐城督察行政公署专员胥孝炎闻讯赶来调解,接受了学生路曰琉复学等条件后,为期一周的学潮方告平息。此举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丑恶面目,宣传了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

时隔不久,由于抗战形势紧迫,赵敬之、陈宗泽等前往武汉寻找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秘书长王翰(建湖钟庄人,原名陈延庆)。他们在武汉学习一段时间后,被编入由张劲夫、冼星海负责的第一战地服务团,去徐州前线宣传抗日,帮助部队抢运物资。月余后,他们又被调至徐州第五战区青年抗日救国总团工作,直至徐州沦陷前夕,才奉命返回原籍。赵敬之又回县农职中任教。

19399月,钟南中学淮东分校排斥进步教师,停办高中部。该校进步教师董立找赵敬之、陈宗泽等人计议,他们为了有自己的立足点,筹办了“盐城县第一中学生补习团”,为党培养抗日骨干。年底,他们奉地下党指示,动员补习团学生去皖东北受训。1940年春节后,因学生行动不慎泄密,赵敬之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押送至东台顽省保安处。特务对他软硬兼施,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经陈中柱营救回到盐城。

1947年暑假,组织调赵敬之筹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821下午,他在去行署汇报办校情况后返回的途中,穿越串场河封锁线时,遭遇国民党部队便衣队。他发现敌情后,纵身跳入河中,敌人以排枪射击,赵敬之壮烈牺牲,时年40岁。

 

(本文主要参考《水乡壮歌》一书中的《赵敬之》一文;《赵敬之烈士牺牲四十周年纪念专辑》一书;《建湖革命史料》第1辑中雨峰根据夏守甫同志的回忆及有关材料所整理的《赵敬之烈士事略》一文;《建湖英烈》第1辑《呕心沥血育人才——赵敬之烈士传略》一文;《建湖县志》(首志)第28篇第2章“革命烈士”第1节“传略”《赵敬之》一文;《建湖文史选辑》第5辑转载自《盐城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的蒋世俊的文章《赵敬之密赴泰州劝说陈中柱与我军合作抗日的经过》;《塘河流韵》(建湖县卷)一书中的《赵敬之血染串场河》一文。)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