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史符传  贾勇等附

发布日期:2016/5/3 15:15:31  阅读:2729  【字体:
 

 

 

 

  史符事迹,今已无可考,仅县治中之《平倭碑》,记其与贾勇等在庙湾平倭事。碑记云:“时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夏五月,有大洋倭寇四千余众,突犯江北通、泰滨海地方,内外警动。彼该协守浙直副总兵卢镗,奉总督浙直福建等处军务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胡宗宪钧牌,及该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右都御史王诰,提督操江右佥都御史高捷,总督漕粮巡抚应天等府地方右都御史赵忻,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马斯臧,苏松常镇淮徐兵备副使于德昌,监军主事叶可成,淮扬等府知府姚鋐、刘崇文等,同知唐维,山阳等县知县田孔阳等,计议齐助兵船粮饷器械,随统游击史符指挥,彭顾【鹤】年、杨伯乔、周官士【土】官彭志宪、张志宪、伍维统(【唐注】此处句读事关传主,余以为正确的读法当为“随统游击史符,指挥彭顾年、杨伯乔、周官,土官彭志宪、张志宪、伍维统”)、定海卫义民李武、张达,及钦依海防把总贾勇等,率汉土等兵三十【千】余名〖前赴〗应援,〖截〗杀至湾头杨子桥、王家庄,三战三胜,贼皆挫败而【西】走。六月十五日,追至淮安庙湾地方,十七、十八等日,在于蛤蜊港海口,与贼鏖战,用鸟嘴铳打沉贼船二十余只,伤死倭贼无算,俘斩首从,夺获兵器及被掠妇女解报。残倭大败,负伤堕【坠】胆,逃遁开洋,地方遂宁,军民安堵。是役也,固由将士之用命,督府、按道、府县勤劳,皆赖国祚之威灵,圣神之显赫。此所以南都、运道,俱保无虞。理合捐修关帝【王】庙宇,立石〖建〗碑以识之,庶垂永久。喻口巡检尹民安、钟信、司使王宪、徐天爵、许公言、李芳、庙湾巡检王廷标、盐大使白景时、盐城等处海防把总贾勇。”

  按,据光绪《阜宁县志》《兵戎》门,倭系是年三月,自“金沙登岸,转掠各州县,由盐城至庙湾,燔毁民居。”至“六月,兵备副使于德昌,督水兵击倭于东乡。参将刘显亦率苗兵来击之,追至庙湾蛤蜊港海口,杀伤无算,残寇开洋东去。”其“走云梯关者,亦自刀门港遁。”与碑记所载正符。光绪《盐城志》《武备》门亦云:“嘉靖三十六年三月,倭寇淮安府诸县,溯东乡,由盐城至庙湾。”《方舆纪要》云:“嘉靖中,倭贼自山阳大海口阑入县境,官军据岸(范公堤)遇之,贼不能前。”亦皆合,且足参证。又嘉靖三十八年,倭亦曾来犯,光绪《阜宁县志》:“三十八年四月,倭数百艘寇海门,巡抚李遂语诸将曰:‘贼自泰州逼天长、凤、泗,陵寝惊矣;由黄桥逼瓜、仪以摇南都,运道梗矣。若从富安沿海,东至庙湾,则绝地也。’督副使刘景韶、游击邱升,分道御之,三战皆捷,贼沿海东掠。遂喜曰:‘贼无能为矣。’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贼于庙湾。复虑贼突犯淮安,乃督参将曹克新等御之姚家荡。会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贼大败走,以余众保庙湾据险不出。”攻之月余,(《庙湾镇志》云:“斩首四千余级。”)不克。遂令景韶塞堑夷木,压垒阵,大焚其舟。贼乘夜雨潜遁,官军据其巢,追至虾子港,江北倭悉平。(《明史·李遂传》)《盐城志》所载同,并云“三十八年,通政唐顺之视师盐城,委王信查东南海口,倭寇大至,距盐城半里许,一酋跃马冲北门,城上竞射之,酋中流矢而去。”又注:“姚家荡在淮安府盐城县西北,为濒海重镇。”嗣后,万历十九年,倭警又棘,“尚书李戴请筑城以备倭,于是设海防同知,设游击,庙湾始为重镇。”然“海氛仍时炽,崇祯初,把总张应龙,尚有大洋之捷。”(《庙湾镇志》)查今县志《古迹》门,有防倭城:“在云梯关。宋、元以前,当淮河之口。其后沙滩东滩,有大套十余,形若云梯,因各【名】。明代,关为防倭重镇,筑城五座。设大河卫,指挥领兵防守。今圮。”按,即北沙东北,又称防倭五城,即当时之遗迹。又云,有“铁炮,在定海门内,明万历时防倭所铸”,今亦失传。又据《湖乡分志》,有《竹园赵》:“在东沟镇西北。明农民赵姓,值倭乱,仓卒匿竹园,得免于难。乃聚家卜筑于斯。千亩筼筜,四围寒碧,居然胜境。”今亦废。仅有倭囚港,系丛葬倭寇处,今尚存,惟不见县志。

  按:据《涌幢小品》卷三十《平倭》,是年在江北之倭数及七千,北枝据淮安之庙湾,南枝据扬州之如皋,此当是其分枝也。

  【唐注一】此传所据乃庙湾《平倭碑记》。此碑记光绪11年本《阜宁县志》与民国21年本《阜宁县志》所载颇多异文,而令人奇怪的是,先出的碑记简而疏,后出的碑记密而备,或均传抄而非据碑实记?阿英所依乃光绪11年本,此本中由以立碑人贾勇自列名于碑记之中,似不可理解(光绪《盐城县志·职官》录有贾勇,然未言其为盐城或阜宁人氏)。此处录存民国21年本《阜宁县志》所载碑记(与光绪11年本《阜宁县志》所载碑记同者,以楷体标注):时嘉靖丁巳夏五月,有大洋倭寇四千余众,突犯江北通、泰滨海地方,内外警动。彼该钦差协守浙直等处地方副总兵卢镗,奉钦差总督浙直福建等处军务兼巡抚浙江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胡宗宪钧牌,及该钦差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都察院、右都御史王诰,钦差提督操江兼管巡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高捷,钦差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光绪11年本作总督漕粮)巡抚应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赵忻,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马斯臧、尚维扬、邵维中、张九功、胡应文,苏松常镇淮徐兵备副使于德昌、熊勉学、马慎、熊桴,监军主事蒋孝、叶可成,淮扬等府知府石茂华、刘学文、黎遵训、都文鉴、温景葵,(光绪11年本作姚鋐、刘崇文等),同知唐维,山阳等县知县田孔阳等,计议齐助兵船粮饷器械,随统游击史符、原颐,辰州卫指挥彭鹤年、杨伯乔、周官,土官彭志显(光绪11年本作彭志宪,并有张志宪)、张空、张显、广东指挥伍维统,定海卫义民李武、张达,直隶长洲等县武生汪时中等(光绪11年本此处有及钦依海防把总贾勇等),率汉土等兵三千余名前赴应援,截杀至湾头杨子桥、王家庄,三战三胜,贼皆挫败而走。六月十五日,追至淮安庙湾地方,十七、十八等日,在蛤蜊港海口与贼鏖战,用鸟嘴铳打沉贼船二十余只,伤死倭贼无算,俘斩首从,夺获兵器及被掠妇女解报。残倭大败,负伤坠胆,逃遁开洋,地方遂宁,军民安堵。是役也,固由将士之用命,督府、按道、府县勤劳,皆赖国祚之威灵,圣神之显赫。此所以南都、运道,俱保无虞。理合捐修关王庙宇,立石建碑以识之,庶垂永久。喻口巡检尹民安、钟信、司使王宪、徐天爵、许公言、李芳、庙湾巡检王廷标、盐大使白景时、盐城等处海防把总贾勇。

  1992年版《阜宁县志》在《文化篇》亦录有《平倭碑记》,所据为光绪11年本《阜宁县志》所载,所不同的“凤阳”作“凤扬”、“圣神”作“神圣”。另外“随统游击史符指挥彭鹤年、杨伯乔、周官土官彭志宪、张志宪、伍维统”,其句读与阿英不同,亦由“指挥”处作另句起。此志注云:“平倭碑原立于东关帝庙,民国年间移至国民教育馆。民国33年(1944年)9月,阿英至公园遍访未得,有云掩埋。”然此志未记光绪11年本与民国21年本《阜宁县志》所载两碑异同,更未语及其原因。

  【唐注二】据上所录,两碑记其大略实一致,然则阿英专为“史符”立传则有可议。其以“随统游击史符指挥”为句,似可商榷,似乎是说此役统由“史符”指挥,其实同为随统游击的是史符和原颐两人,“指挥”则是彭鹤年等人的军职,并非今之动词。由此两碑细观,此役挂帅者乃抗倭名将卢镗、胡宗宪,实际指挥者于德昌,史符及以下皆为应援诸军。《盐城市志·军事》记载此役,云:“六月,明将兵备副使余德昌督水陆兵在东乡痛击倭寇,参将刘显率兵增援,明军追杀至庙湾,倭寇逃窜至蛤蜊港。”大致如此,只是将主将“于德昌”记作“余德昌”,不知何据。故若立传,当以于德昌为传主,其他人员为附记似更妥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