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马玉仁血洒红锅腔(虹雷)

发布日期:2015/12/1 10:29:20  阅读:2974  【字体:
 

 

    马玉仁是我市著名的抗日将领,面对国家危亡,他不畏强敌,率众抗日,壮烈牺牲。他是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本报今刊发作家虹雷的这篇纪实小说,再现当年马先生牺牲时的壮烈场景,缅怀马先生及千千万万为抗日救国血洒疆场的先烈们。    ——编者

 

1

 

    1940年1月3,天阴沉沉的,天出奇得冷。下午3时左右,盘踞在射阳境内合德镇和陈洋镇的三百多名鬼子分东西两路,向南津口子(兴桥镇境内)扑来。

 

    南津口子是国民革命军陆军苏鲁战区第一路抗日游击军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司令马玉仁的大本营。鬼子的这次行动,就是要剿灭这支抗日武装。

 

    193911月至今这么多的时间里,马玉仁与鬼子交手13次,打死打伤鬼子八十多人。因此鬼子把马玉仁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由于多次清剿未能奏效,这次两股人马一起出动,就是要端掉南津口子马玉仁的大本营,除掉马玉仁。

 

2

 

    马玉仁,字伯良,建湖县高作镇马家荡人,早年因贩卖私盐遭缉而投身军旅,曾追随冯玉祥,参加过中原大战,历任团长、旅长、军长。后因军旅失意,弃职到射阳境内的南津口子兴修水利,垦荒植棉,并开挖了通海大河黄沙港。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后,马玉仁为了保家抗日,在南津口子招募兵勇,购买枪弹,不到半年便组织起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时为苏鲁战区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韩德勤得知这一消息后,考虑到马玉仁在江苏影响很大,如果东山再起,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特别让韩德勤害怕的,是马玉仁倘若投靠了日本人,那更将是一个心头大患。通过再三考虑,韩德勤决定电招马玉仁到清江议事。

 

    韩德勤电召马玉仁,是想试探一下马玉仁,看马玉仁敢不敢来。如果马玉仁不来,他就以马玉仁私自组织武装图谋不轨的罪名兴兵剿灭。如果马玉仁来了,那就借机把他除掉。

 

    至于韩德勤的电召,马玉仁也犹豫了两天。他知道这次赴清江凶多吉少,但他不能不去。他觉得自己本来就是一个领过兵打过仗的老军人,韩德勤是省主席,大敌当前,他能不听从号令?不去,很可能要遭韩的兴师问罪。去虽有风险,但就凭他个人的影响,他估计韩也不会对他怎样。于是,马玉仁只带了几个随从,来到清江。

 

    马玉仁的到来,让韩得勤大感意外。他一面假装热情接待马玉仁,一面考虑用什么样的法子除掉马玉仁。韩德勤身边有名副官是“蓝衣社”的特工,原来也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呆过,认识马玉仁,知道他是把打仗的好手,他看出了韩的图谋,觉得把马玉仁杀了实在是可惜了,于是将这一情况悄悄密告给了武汉的上司。当时蒋介石就在武汉,得知这一消息,电令韩德勤派人专程将马玉仁护送至武汉。

 

    对于马玉仁,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时,蒋介石就听说过冯玉祥手下有个将领叫马玉仁,很会打仗,不怕死,辛亥革命攻打南京时还领兵打下中华门。眼下日寇猖獗,正是用人之时,如果马玉仁真有领兵打仗的本领,他准备让马玉仁在苏北沿海一带组建一支队伍,在日寇盘踞的苏北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寇。

 

3

 

    马玉仁到达武汉后的第五天,蒋介石接见了马玉仁。马玉仁魁梧的身材,军人的气质,以及誓死抗日的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看到马玉仁已六十多岁,蒋介石试探性地对马玉仁说,我本来打算让你领兵打仗的,看你这把年纪了,就留在政府里做个参议吧。马玉仁当即请求蒋介石让他回去,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日寇犯我中华,杀我同胞,我马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与日寇血战到底。蒋介石见马玉仁态度坚决,于是将马玉仁的民间武装改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抗日游击军,并委任马玉仁为该军司令。马玉仁回来后,变卖田产三万余亩,用于购买武器弹药和招募兵士。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马玉仁的游击军从原来的近千人迅速扩充至两千多人。

 

    马玉仁队伍的壮大,让驻守合德镇的鬼子大为不安,他们本来以为马玉仁的队伍也就是一般的地主武装,没想到只要出去扫荡,就会遭到马玉仁的迎头痛击。经过几次交手,鬼子头目发现马玉仁的队伍并不那么简单,于是通过南京的汉奸机构,趁马玉仁聘请家庭教师之机,将汉奸金新吾安插到马玉仁身边,让金新吾借机说服马玉仁“归顺”。

 

    193910月鬼子占领合德和陈洋后,南津口子已变得很不安全。尽管鬼子几次下来扫荡都被马玉仁打退了,但马玉仁深知自己的武器装备根本没法和小鬼子比,一旦合德和陈洋的两股鬼子一起过来,说实话自己是很难招架的。从家人安全出发,马玉仁将家人送至上海法租界的马公馆居住。为让家人学习文化,马玉仁还从苏州请来一名叫王蕴碧的女教师。其实马玉仁并不知道,这个王蕴碧名义上是教书的,真实身份是南京汉奸机构的特工人员,在她博得马玉仁的好感后,便将同样是汉奸机构特工人员的丈夫金新吾推荐给马玉仁,被马玉仁任命为上尉参谋。不过,金新吾的汉奸嘴脸很快就被马玉仁识破了,马玉仁趁一次宴会的机会故意将其灌醉,派人将他捺到河里溺死。得知金新吾“夜里小便失足落水死亡”的消息,合德的鬼子头目知道计划落空了,于是调集陈洋的鬼子,同时扑向南津口子。

 

4

 

    得到鬼子来袭的消息,马玉仁命令部队紧急集合。短短两分钟,两千人的队伍全部集合到操场上。马玉仁说,“东洋倭寇历来就是我中华之敌人,几百年来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我中华有四万万同胞,不消灭倭寇,我们无颜面见祖宗!”随后,马玉仁命令一大队和二大队负责由合德方向来的鬼子,伏击地在红锅腔(今新坍镇东南),由他本人带领。二大队和三大队负责陈洋来的鬼子,伏击地在草滩沟,由参谋长计雨亭带领。最后,马玉仁当众交待:如果我马某人为国捐躯了,你们一切都要听从计参谋长的指挥,听清楚了没有?众将士齐声回答:听清楚了!

 

    马玉仁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让他练就了一副好筋骨,走起路来仍然噗噗生风。为了不让鬼子发现,马玉仁命令部队全部钻进大柴沟,向红锅腔方向移动。

 

    红锅腔在黄沙港北,距南津口子只有三里地。这地名的由来,据说当初草地里有几眼废弃了的用于烧盐的大锅腔,不过如今早已被马玉仁垦成了棉花地。马玉仁之所以要在这儿作为伏击地,是因这棉田四周挖有涮碱沟,好作掩体。田里棉花采了,棉秸未拔。中间还有几十座过去煮海人留下的土坟。打有掩体,撤有退路。和鬼子交手十多次,每次马玉仁都作最坏的打算。在人数上,马玉仁的人马是鬼子的几倍,就是武器装备太差。韩德勤不给一枪一弹,而马玉仁自己买来的枪都是些老掉牙的“汉阳造”,同时子弹也少得可怜。为达人手一枪,马玉仁请盘枪的铁匠盘了二百多杆土铳。他的这些枪,只能打近战,稍远一些就没用了。和鬼子交火,只要鬼子的仿“捷克式”机枪一开口,他这边的人头都没法抬。他两千人的部队,一共只有四挺“歪把子”。尽管这枪有一定的杀伤力,可这枪打起来动不动就“卡壳”。马玉仁也曾试图从鬼子手里夺些武器,哪怕是几支“三八大盖”,可一次也没成功,狡猾的鬼子在撤退前都用机枪作掩护,把尸体和伤员都抢了走,不给他留下一枪一弹。尽管马玉仁装备落后于鬼子,但马玉仁的部队敢打敢冲,不要命,这是鬼子最怕的。自游击军组建以来,马玉仁除了打击本地下来扫荡的鬼子,还奉命到阜宁、建湖等地配合其他部队作战。马玉仁知道自己没有攻打合德和陈洋两个鬼子据点的实力,但他不允许鬼子下来胡作非为。只要鬼子出来,他都要想方设法弄死他几个,因此鬼子很少出来扫荡,原因就是怕他这个“马猴子”。

 

5

 

    到达红锅腔后,部队迅速利用柴沟和土坟作好埋伏,等候合德方向的鬼子到来。十多分钟后,大队鬼子渐渐靠近了马玉仁的伏击圈。马玉仁扳开驳壳枪的击锤,只要鬼子进入射程他就下令开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行进中的鬼子突然停住了。鬼子头目好像发现了什么,下令部队迅速后退到不远处的一条土沟里,并架起机枪疯狂地扫射起来。

 

    马玉仁知道自己的设伏已经暴露了,如不及时还手,继续待在沟里隐蔽下去,等待他的肯定是鬼子的炮弹。由于士兵手里“汉阳造”的有效射程只有三百米,而鬼子的“三八大盖”的有效射程比“汉阳造”多不少,也就是说,他的伏击点在鬼子的有效射程之内,而他们却打不到鬼子。马玉仁当即命令架在土坟上的两架“歪把子”开火,同时命令士兵跳出柴沟向前方猛冲五十丈。

 

    咚咚,几颗炮弹落到柴沟里,当场就有两个士兵牺牲了。鬼子的火力太猛,冲上前的士兵都被鬼子的机枪撂倒了,没冲上前的士兵也只能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加上不少士兵都是新招来的,听到枪响腿都软了,蹲在柴沟里头都不敢抬。面对飞蝗般的子弹和不时炸响的炮弹,马玉仁急了,奋不顾身地跳出了沟坎,大喊:“枪不打有福的孩子,跟我冲啊!”带头向鬼子阵地冲去。司令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士兵,他们也纷纷跳出柴沟,向鬼子阵地猛冲。刚冲出几丈,马玉仁被什么东西绊倒了。就在马玉仁跌趴到地上的一瞬间,一颗子弹“嗖”的一声飞过来,把他的帽子打落到地上。马玉仁伸手拿过帽子看了看,帽子被打穿了。他随手一扬,干脆扔了。

 

    趴在地上总不是个办法,身后的士兵都在看着他。马玉仁刚想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忽然发现身旁不远处的一挺“歪把子”不响了,两个机枪手正在土坟后查找原因。马玉仁估计这枪又是“卡壳”了。两挺机枪坏了一挺,火力减了一半,这怎么行?马玉仁熟悉这枪,射程和杀伤力都没问题,毛病就是容易“卡壳”。在过去的战斗中,凡遇上“卡壳”的,都是他修起来的。这次他不过去,如果这枪“开不了口”,小鬼子很可能就要冲上来。一旦小鬼子冲上来,几挺机枪端在手里开路,自己的部队很可能招架不了,很可能就会溃散。这事耽搁不得。马玉仁立刻从地上爬起来,迅速向土坟跑去。

 

6

 

    就在马玉仁快要接近土坟的时候, 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腿,顿时血流如注。马玉仁来不及包扎,他爬到土坟旁,迅速抢修机枪。当他把机枪修好时,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不行了。他看了看伤腿,发现一根被打断的血管已露出皮外,正汩汩往外冒血。他掏出一块白布把腿扎了。他清楚血管断了这布是扎不住的,自己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为防鬼子认出他,糟蹋他的尸体,他咬着牙把心爱的手枪和怀表掏出来,甩到几丈外的棉花地里。他想交代几句自己的身后事,可是两个机枪手都中弹牺牲了。看着大队的鬼子冲了上来。马玉仁用尽最后一点力气,举起驳壳枪撂倒了两个鬼子,最终壮烈牺牲,时年六十五岁。

 

    马玉仁穿的是便装,象征身份的怀表和手枪又扔了,冲上来的鬼子没有认出马玉仁。一个鬼子军官用脚踢了踢马玉仁的尸体,说,马猴子的厉害,伙夫的,也厉害!

 

    司令阵亡了,其余人员便纷纷跳下柴沟边打边撤。鬼子怕再中埋伏,便放弃攻占南津口子的计划。

 

    马玉仁牺牲后,建湖的高作、朦胧和盐城等地的绅士们为马玉仁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缅怀马玉仁的抗日救国精神。老同盟会会员孙幼亭专程派人赶到高作,为马玉仁亲笔书写“慷慨解囊,为国捐躯”八个大字的挽联。兴化县长李一诚也为马玉仁写了挽联:“功令总动员,视死如归,后死安能知死所;编师抗顽敌,毁家纾难,先生早不计生还。”上海《申报》也报道了《马玉仁氏真成仁矣》的殉难消息。1947年,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义,发给马玉仁家属一份“荣哀状”,表彰马玉仁抗日殉国事迹,追授马玉仁为陆军中将衔。

 

马玉仁牺牲后,他的四个大队在参谋长计雨亭的带领下,几经周折,于194010月投奔了八路军。

 

转自《盐城晚报》201593A14登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