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薛鼎臣传

发布日期:2015/1/19 14:49:00  阅读:3222  【字体:
 

  

  薛鼎臣(16301679),字式九,号海峰。高作薛家滩(今建湖县高作镇)人,后迁居盐城城厢(今盐都区潘黄镇马沟)。其父薛健力行善事,薛鼎臣受其影响,慕善乐道,不邀虚誉而躬行实际。幼年即十分好学,17岁中秀才,19岁补廪生,22岁时以才异选拔入京都太学。在太学进修期间,曾8次夺得考试第一名,“文誉流公卿间”,与当时名士杨雍建等齐名,号称“西清六子”(西清,清代宫内南书房的别称),国子监司业(祭酒之副手)曹本荣待以国士,大学士范文程延为西席,以教其子,不久被选任秘书院中书舍人之职,负责缮写文告、命令等事务。

  顺治11年(1654),应顺天府乡试,得中举人。其撰书诰令、勅书等内容准确,思维敏捷,深得清世祖器重。不久令他赴河南代行祭奠李尚书,并恩准回乡省亲,回京复命后,即迁升为户部主事,不久又升任兵科给事中,从此薛鼎臣开始其谏官生涯。

  薛鼎臣为民请命,不畏强御,刚直敢言,声震朝廷,所匡赞者皆有益于民生、国家,当时名僧原志称其“有古名臣之风”。他刚就任兵科给事中,即上《摘陈时弊以杜贪源疏》,提出 “惟今日而求治平,以惩贪为第一要务”,主张“杜贪源而安民生”。他认为不能大而化之抓惩贪,否则“有司行贪之实事,百姓隐忍而不敢言,上司包容而不能禁”,遂列出当时贪官祸国掠民的具体行径,“有司之取于民者多端,莫甚于私报大户之弊;取于商贾者多端,莫甚于私派当月之弊;取于钱粮者多端,莫甚于私索常例之弊;取于词讼者多端,莫甚于私罚赎银之弊”,把贪官伎俩昭揭于世,并请皇帝“勅下各抚按转行各府州县,竖立木榜,永行禁革”。不久又上《请停察荒疏》,揭露山东肥城、长清以及河南永宁等县官吏虚报垦荒数目,加倍征收国税钱粮,从中渔利,而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其《请清查兵饷积欠疏》,指出湖广、福建等处巨额兵饷积欠会导致萧墙之祸,必须清查其中侵欺、挪移、贪墨等弊端。此类奏疏一连上了12份,均得朝廷采纳,一批贪官得到惩办。其时,京师民谣云:“薛给事上朝,地动山摇。”

  顺治17年(1660),升任工科右给事中。当时清朝刚定,田园大多荒芜,天下饥馑不断。薛鼎臣即上疏请详议,指出“水农之政为足民之大本,厘恤丁田之政为足国之大本”,并提出恤流民、禁游手、课农桑、团里社、严诡寄(严禁将田亩报在别人名下以逃田赋)等数策。是年夏,久旱不雨,薛鼎臣借顺治下诏求言之机,上疏揭露“直省诸臣蒙蔽公行、违旨虐民之过”,并列出浙江嘉兴县以备厂夫之名科派、嘉善县以增设乡兵之名派银、浙西道员受贿枉法等数事,请由浙江一省推之他省,予以严查重处。是年秋,薛鼎臣又上疏,请求对建义、苏嘴、马逻、新沟、淤工等黄淮五大险工,着眼坚久,加紧兴修,同时历陈河工官吏侵渔贪污之弊,对关乎黄淮百姓生命攸关之事提出了实在可行之策。

  薛鼎臣仅兄弟二人。其弟薛荩臣,顺治丁酉(1657)科举人,入第后在家研习经籍。薛鼎臣就任谏官后再未回乡,全靠其弟奉养双亲。顺治18年(1661),薛荩臣染上伤寒,不幸病逝。其时,薛鼎臣父母皆年逾七旬,薛鼎臣遂上《乞假终养疏》,情真意切,至为感人,打动了皇帝,遂得允准,后人多将此疏比之为李密《陈情表》。此时,薛鼎臣才32岁,遂毅然放弃仕途,归奉双亲,“时论贤之”。

  返乡后,薛鼎臣一心务农,不肯轻易与官府交往,尽心事奉双亲,让二老得以安度晚年。康熙18年(1679),薛鼎臣病逝于家中,安葬于串场河西蔡家港光绪本(《盐城县志·舆地》)。

  陈玉澍对薛鼎臣为官之道至为赞赏,在《盐城县志》中以数倍于他人的3000字为其立传,甚为完备,亦可见对他的推崇。

 

  附,薛鼎臣《乞假终养疏》(光绪本《盐城县志·艺文篇》)。

  

乞假终养疏

臣以菲材,仰叨殊遇,拔置谏垣,即捐糜顶踵,曷足报隆恩于万一?且值皇上登极之初,励精图治,此正群臣百官公尔忘私、国尔忘家之日。况臣职居言路,更宜夙夜靖供,方为无负职掌,又何敢以乌鸟私衷冒昧上陈?乃今日有至迫至苦之情,不能不哀鸣于皇上之前者。臣父母只生臣及臣弟二人,臣弟荩臣,叨中丁酉科举人。自臣于顺治十一年筮仕(入官)在京,历今八载,未获侍养父母之侧,全赖臣弟在家,朝夕奉养,稍为宽心。不意臣弟于去年二月忽染伤寒,继而诸病交作,卧疾在床,至今一年有余。臣父母为其延医下药,问卜求神,百无一效。而臣父臣母昼夜焦劳,不遑宁寝。臣在都中,日夜忧虑。不料三月初二日,接得臣父手书,内云臣弟于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身故;臣母哀思过恸,寝食俱废,旧时痰疾大作,左右侍药无人等语。臣一见此信,恸极伤心,五内欲裂,痛思臣弟之不幸,既夭天年,复念臣亲之多病,无人奉药,不禁涕泗横流,哀愁欲绝。泣思父母正在高年,而遭此大变之后,又加以疾病,独子在外,何以堪此!臣若不思侍养,而仍有靦面目食禄如常,则伦理有亏。臣为大不孝之子,即大不孝之臣。子臣一理,忠孝两亏,臣岂非天地之大罪人哉!且曩来所以历官八载而未敢请假者,恃有臣弟依依膝下,今臣弟已长逝矣,臣父臣母何所倚赖耶?谨查得《会典》侍亲一款,凡官员父母年七十以上,户内别无以次人丁者,许奏请终养。今臣父年已七十有一,臣母年已七十有二,既老又病,而臣仅孑然一身,并无兄弟可倚。独子之苦,言随泪下!臣见近例如臣同官鱼飞汉、词臣沈世奕,皆以终养吁请,俱蒙准从,臣正与例相符。伏思我皇上以孝治天下,方广锡类之仁,恳祈俯鉴苦情,俾臣照例终养,星夜旋里,侍奉汤药,则皆我皇上推恩教孝之宏慈也,而臣父母更顶戴仁恩于无尽矣!

 

录自《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