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久病床前有孝媳

发布日期:2014/9/10 16:00:27  阅读:1494  【字体:
 

 

周爱萍,20年如一日照料患病婆婆,是当地人口中孝顺能干的好媳妇。她用孝道之心温暖了老一辈人的心田。

(一)

 

1975年,周爱萍嫁给某部服役军人苏杰,成了一名光荣的军嫂。一年后,他们的爱子出生。当时,周爱萍是个村医生,既要到诊所上班,又要照顾儿子,还要侍弄家中的三亩责任田,内外忙乎。那时候,婆婆张小妹身体还硬朗,能帮她操持家务,但周爱萍考虑到苏杰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家也需要老人料理,于是,婆婆在她的再三劝说下到了两个哥哥家。

1983年,周爱萍的丈夫苏杰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英勇负伤,荣立二等功回家休养。刚回家的一段时间,她精心服侍着丈夫,肩上又多了一副担子。善良的婆婆多次要求回来替她分担一点家务,但她总是婉言谢绝了。1985年秋,婆母不小心从大伯家楼上摔下,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周爱萍毅然把婆婆接回家服侍。大伯一家及婆婆非常不过意,可周爱萍说:“我服侍上人是应该的,你们就别跟我争了。再说,我是医生,照料病人在行,挂水、打针我自己来,还能节省一些费用。”从此,周爱萍白天在诊所上班,晚上回家做饭、洗衣服、带孩子,给婆婆擦身子、喂药、打针、挂水。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换胃口,她步行十几里到自强荡里,买甲鱼、活虾,熬成汤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很快就恢复了。

 

(二)

仅仅过了两年安定的生活,19875月的一天,婆婆张小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经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脑中风。由于住在医院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医生婉转地劝他们还是回家调养。出院后,张小妹变得口角歪斜、语言不清,最可怕的是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基本24小时不能离人照顾。苏杰的几个兄弟姐妹家在农村,经济条件都不太好,都在外打工,筹集医药费、照料病人的重任全都落在了周爱萍的肩上。亲戚们包括苏家的娘家人都劝她:“爱萍啊,看来,你婆婆的病是治不好了,你能这样对她,她该知足了,你也不要太难为自己,就不要再把钱往水里扔了。”可周爱萍说:“钱花了,可以再挣;婆婆走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只要婆婆有一口气在,就不能放弃。我干的就是医疗护理,我不能让她在世受罪。”此后两三年间,她带着婆婆去建湖、盐城、南京、上海,寻中医、找偏方,翻医书查找,打电话咨询,到处寻医问药。中药、西药、药膳齐上,物疗、生疗同用。在生活护理上,周爱萍每天端药送饭到床头,夏天风扇扇,冬天热水焐被窝,嘘寒问暖。为了不让婆婆受罪,周爱萍每天坚持为婆婆擦身子,冬天背着婆婆晒太阳。张小妹瘫痪在床20年,全身没生过一个褥疮。

 

(三)

 

200710月,张小妹在世的最后几天,失去神志近三年的她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可这时的她已经水米不进,话也说不出来,但只要周爱萍一走开,她的眼珠就四处转动着寻找。为了安慰婆婆,周爱萍衣带不解地陪了老人三天三夜,最后实在吃不消了,在亲戚的劝说下,她才回房间准备小憩。可刚躺下,婆婆便用力竖起三根手指(周爱萍是她的三媳妇),周爱萍随即从隔壁房间来到她身边,她深情地注视着周爱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周爱萍二十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婆婆的事迹,影响和带动了镇上许许多多好媳妇群体,涌现出照料叔公的李志芳、照料公公的朱巨英等一批孝顺媳妇。

 

现在周爱萍是沿河镇计生中心主任,她的仁爱之心,温暖着广大育龄妇女,周到的服务把育龄妇女紧紧地凝聚在计生中心周围,都把计生中心当“娘家”,周爱萍也自然成了她们的“知心大姐”。去年,周爱萍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转自《建湖文明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