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马玉甫与刘少奇(李世安  赵庆荣)

发布日期:2014/5/23 15:57:09  阅读:1673  【字体:
 

 

马玉甫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苏北老区的模范农救会干部,他工作突出,曾受到当时在盐城的新四军政委刘少奇的表扬。

 

1941年初春,盐城县委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派县委宣部长金韬到五区搞发动农民参加农救会的试点工作。当时的五区包括今县境的庆丰、芦沟,裴刘一带,范围大、沟港多,村庄分散。外来干部对这里的地理情况不够熟悉,40岁的马玉甫土生土长在这一带,看过滩,放过鸭,哪条路不熟?因而他发挥这个优势,主动协助金韬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地跑东舍、串西庄,发动群众。在马玉甫的带动下,五区的农民运动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清算高利贷,减租减息、借粮、借枪以及反“扫荡”的准备工作等,都走在全县各区的前面。420,五区在全县第一个成立了区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马玉甫当选为会长。4月下旬,刘少奇莅临盐城主持农民代表座谈会,马玉甫应邀参加。刘少奇对五区农救会工作表示满意,要求各地学习五区经验,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的群团组织。就此,五区被评为模范区,马玉甫被评为模范农救会干部,受到少奇同志的表扬。不久,在盐城农民救国会成立大会上,马玉甫当选为副会长(会长为县委书记冯国柱兼任),并受到少奇同志的接见。后来,他们在第一次反“扫荡”中,在转移和保护党的重要文件方面进一步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谊。

 

1941720,日伪集中一万七千余兵力合击盐城,妄图消灭新四军领导机关。至时,盐城已成空城一座,新四军进行战略转移,军部早巳撤至湖垛北乡的北左庄。继而,敌伪又侵占湖垛、上冈等集镇,不断对周围乡村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军部继续向西北方向的阜宁县转移。为避开湖垛日伪,刘少奇和陈毅各自带领一部分同志,分两路转移。少奇同志行至五区马村时,正与下乡“扫荡”的敌人遭遇,敌汽艇的马达声已隐约可闻。少奇同志即指挥随行人员疏散。为了保护党的重要文件,他找来了家住马村的马玉甫,同他商量如何把文件转移到一个安全地点保护好。马玉甫见到刘少奇,劈口就说:  “政委,现在情况这么紧张,我看首要任务是掩护好你自己。刘少奇坚定地说:“老马,我个人安全无关重要,这批文件可重要呢!你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我们把它转移到一个安全地方保护好,有困难么?”马玉甫一拍胸脯说:“请你依放心,我坚决完成任务!”说罢,飞快地向村里跑去,不一会抬来一口空棺材,把两大箱文件全部装了进去,送往荡滩的一个隐蔽角落。这时,从十顷荡东边传来一阵枪声,马玉甫对少奇同志说,“政委,我刚才进村的时候,已派人和东高乡自卫队联系,通知他们绕到十顷荡东岸,在那里放枪,把这里的敌人往那边引,看来见效了,你放心跟我过荡吧。”少奇同志握住马玉甫的手说:“老马,你真行,有了象你这样的人,抗日战争一定能够胜利。”随后,马玉甫把少奇同志扶上放鸭船,送过十顷荡,登上新的征程。没过几日,大“扫荡”风头过去了,他趁一个黑夜,把那批文件安全地送到指定地点,完成了少奇同志交给他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少奇同志仍把当年对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马玉甫放在心上,两次派人探望他。地方政府鉴于他没有文化,年纪又大,给马玉甫一定的生活补助,让他安度晚年。“文革”期间,马玉甫因掩护过少奇同志而遭到打击,在少奇同志逝世后的第三年,即1972年,马玉甫也与世长辞了。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四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