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苏北近代工业机械制造业的奇才(李世安 赵庆荣)

——张毅甫先生传略

发布日期:2014/5/15 13:40:23  阅读:2241  【字体:
 

 

爱国人士张毅甫先生,生前为建湖县二轻机械厂工人、县政协二届至五届政协委员。他16岁开始跟机械打交道,从修理到制造,一直干到77岁才退休。先生对技术精益求精,并有诸多的发明创造,称得上是苏北近代工业机械制造业的奇才,是同行人众口皆碑的。我们整其事略,以存地方史料。

 

(一)

 

张毅甫,1900年生于今建湖县蒋营镇荀舍村,农民家庭,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五,未等成年,家境变故,勉强读完三年私垫。16岁时,兄弟分家,虽分得圩田40亩,但平摊的债务却有600多元。为了谋生和还清债务,他决心依靠自己的一双手来挣钱。这年秋天,荀舍板桥口买来一台轧米机,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新鲜事。他对此很感兴趣,越看越入迷,由此萌发了要以机械为业的念头。在老母的支持下,他卖掉圩田,到常州买回一台14匹马力站机,当年就在南马厂(今颜单镇虹丰村)办起轧米厂,迈出了进入机械业谋生的第一步。

 

机器是要经常检修的,那时,盐阜一带还没有机械修配行业,机器坏了,只有到泰州或江南才能修理,于是,他下决心钻研机械技术,从干中学,边摸索边修理,不长时间,就逐渐从外行变为内行,对内燃机的性能完全掌握。有一次,他到楼夏庄夏嵩米厂,听到轧米机声音不正常,就指出机器有毛病要赶快停下来修理,厂方未理他的话。一小时不到,机器果真坏了。顾家桥振亚米厂机器坏了很长时间无人能修,他看到后说可以修好,厂方抱着怀疑的态度,就让他试试,经过几天检修,终使这台准备报废的机器重新运转。这样一来,张毅甫一时名声大振,被五、六家业主争相聘用,他先后搞过翻砂,办过水风箱(水泵)制造厂,造过开过小轮船,这在县境乃至盐阜地区可能还是第一人。他有个亲戚曾在地方上当过“红董”,看他心灵手巧,能说会道,是个有用的人才,准备到县衙给他谋个小官。他知道后,婉言谢绝,并说:“我不愿吃官场上的饭,我的心已迷上机械。搞机械既使民又兴国,何乐而不为呢!”

 

本世纪30年代初,张毅甫看到县境机械逐渐增多,遂筹资到上海买回两台8尺车床,招收十几名工人,在湖垛顾家大桥西边创办了当地第一家机械制造厂叫裳荣茂铁工厂。精湛的技艺,良好的信誉,吸引了盐城、东台、阜宁等周边地区的机器都汇集到这里来修理。不久,又有两家铁工厂在这里开业,使湖垛享有‘铁镇’之誉。到了30年代后期,日寇侵华的战火烧到盐城西北乡,他为使机器不落到敌人之手,割爱将两台车床卖给外地的同行,举家移居商家庄避乱。

 

(二)

 

民主建政时期,张毅甫把他所精通的机械知识全部用到军工生产上来,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1941年春,他父子被新四军军工部聘至军工厂当师傅,曾和军工厂吴运铎同志一起研制了当时军工生产所缺少的设备,共同改进了炮弹生产工艺。是年夏,日寇对盐阜地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他派长子张景福深人敌占区刺探情报,使军工厂得到及时转移。在敌人大“扫荡’期间,我主力部队临时撤离,他父子回到商家庄,在为地方民兵组织修理枪械的同时,用手工土法上马制造了一台车床,这是苏北机械制造史上算是一大奇迹。同年秋,张毅甫父子应建阳县长兼总队长唐君照和我三师八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之聘,带领建阳周围的冶铸工、铁工创办造枪工会,为壮大地方武装力量,支援抗日战争立下一功。

 

19436月,张毅甫听说我三师军工部已从山东一带转移到阜东侉儿庄,遂率长子前去投军。在三师军工部的安排下,他全家迁居杨集附近的陶三庄。三师军工部投资30000元小钢板(当时约值20担米),给他安家和筹办炮弹厂。为便于张毅甫活动,所办军工厂,对内称军工部炮弹厂,对外仍以张荣茂铁工厂名义招收16名工人,按件给工人计酬,一切开支由军工部负担。主要任务是生产81-82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每月提供3000发炮弹支援前方。1944年突击生产手榴弹,他父子突出贡献是将原来木模翻砂改为铁模浇铸,工效提高十多倍,且质量好、爆炸力强,最受前方将士欢迎。当年他们厂生产的手榴弹铁壳上都铸有“1944”字样,和其他厂家产品相区别。是年12月,张毅甫父子出席了盐阜地区在阜宁施庄召开的全区第一次生产积极分子大会。会间,受到三师黄克诚师长的接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师部队北上,张荣茂铁工厂划属华野十二纵队军工部,仍生产追击炮弹、手榴弹,并修理枪械。在解放盐城、阜宁、淮阴等战役中,我军均使用了张荣茂铁工厂生产的炮弹。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侵犯解放区,他按照上级指示,在杨集以开轧豆厂为掩护,为炮弹厂搞后勤供应。长子张景福带领工人将车床移至杨集南荡边盘龙头,继续车炮弹。19486月,华野十二纵队因战事离开盐阜区,离开前出具证明:“兹证明张荣茂铁工厂系本部军工厂,现因情况不好,特发证明疏散各种工具及原料,往乡村打埋伏,请政府机关给予协助。”(此件现存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同时,还向该厂员工发放三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张毅甫回到老家荀舍后,无法跟部队接上关系,为了解决厂里工人吃饭问题,除为地方武装作义务修理枪械外,着重经营机械修造业务。

 

(三)

 

新中国成立后,张毅甫以主人翁的态度,领职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国初,国家经济困难,曾发行两次爱国公债,他出于爱国之心,带头认购500多万元(旧币)。其时,经过多年战争,国家物资紧张,农村所有的轧米机、抽水机因缺少柴油不能运转,他和儿子计议,决心把柴油机改用木柴、大糠做燃料,以解决柴油紧缺的困难。他为此带领职工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没有动力,就用手摇,脚车带。当时,盐阜淮交界地区改用木柴、大糠做燃料的柴油机,几乎都是他们厂改制的。他父子为单庄米厂改制的一台16匹马力的柴油机,用了20多年才淘汰。1955年,他鉴于长期与部队失去联系,便把张荣茂铁工厂所有的设备和原材料全部无偿交给县政府新组建的周庵冶业合作社,他父子和部分工人亦被吸收入社。在这里,他最先仿制了工农50型脱粒机,不久,该社又并到建湖农机厂。1962年,主管单位安排他到建湖镇开办轴承厂。随着该企业的发展壮大。后改为建湖县二轻机械厂,他在该厂工作20多个春秋,一直到病故。

 

张毅甫在60多年的机械生涯中,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其机械翻造技术在盐阜区独占鳌头。他是无师之徒,全靠自学成才,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机械制造业的专家。在每次劳动竞赛中,他都创造了优异成绩;在每次技术革新运动中,他都有所突破,有所发明。在战争年代,曾带出等一批军工生产上的新秀;在和平建设时期,又带出一大批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分布在大江南北,特别是苏北各地,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他的儿子、女婿等从事机械技术研究也为建湖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一身正气,憎恨旧社会,热爱新中国。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心里想的是国家事业。他一生无积聚,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从小到老都过着艰苦生活,节衣缩食,全力扑在机械事业上。他晚年没有赶上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工资低,年老多病,但他全不在乎,心想着县境农村实现机械化的大事,念念不忘机械技术上的攻关,直至临终。

 

录自《水乡志士——纪念张毅甫先生百年诞辰专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