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每忆荫老仰高风(朱国奎)

发布日期:2014/2/6 13:55:30  阅读:2088  【字体:
 

 

2012514日晚8时许,我接到原国家计委三线办主任、我国著名纪实文学作家王春才先生从成都打来的电话。他说:“我大哥王荫于本月7号去世了,因遵他的遗嘱,丧事从简,除了至亲外,我们三兄弟的好友都未通知,也未告诉你……”。听到王荫老不幸去世的消息,顿时使我沉浸在感伤之中,近20年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第一次拜见王荫老是在1995330日的上午。那年春节,我回东沟老家拜年,有一天在我小学老师王亚飞先生家里,老师讲起他在小学读书的两位同窗亲兄弟,后来一位是高干、纪实文学家;另一位是教授、历史学家、杂文作家;两兄弟的大哥叫王荫,也是盐城的文化名人,民间文艺作家。我边听边惊叹不已,且十分仰慕。亚飞老师看出我表露的心情,随即拨通春才先生家的电话,介绍我这个残疾人创业的情况,尤其讲我很想拜访作家三兄弟,并让我直接和春才先生通话。在通话中,春才先生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当年3月下旬的一天,春才先生果然来电话给我,约我在330日这天,先去盐城到他大哥王荫家,下午再同他大哥等人同往盐城飞机场,他和春瑜同机到盐城。春才先生并说:“到时去飞机场接我和春瑜的人较多,见面后你再与我们三兄弟同往宾馆细谈。”

 

那天,我一大早就动身前往盐城,按事先电话联系的地址,我驱车来到王老住家附近,正要停车时,不远处看到有位老人朝车子方向走来,我随即下车,向老人快步走去,老人亦扬起手高声问:“你是朱国奎经理吧?”

 

初次见面,王荫老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像:老人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身材高大,且浓眉慈颜;待人十分热情,尤重礼节。彼时,王老拉着我的手,边走边谈,很快就到了他家的门前。此刻另两位老人亦迎上前来和我握手。经王老介绍,一位是他老夫人黄立英女士,另一位是春才夫人吕务常老师,并说老师几天前就从成都来盐城了。

 

在王老府上,我们无话不谈。王老的知识面很广,倍加令人尊敬。他1922年出身时,父亲正在苏州城里拉黄包车,由于不识字,看不懂街巷门牌,经常受窝囊气,便下决心要让子女读书识字。王老童年在苏州上了几年小学,又在外国人教会办的免费初中补习班学习。青年时代回到家乡参加革命,1943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组建农村业余剧团,进行文艺巡回演出。自编自唱的小调经常在《盐阜大众报》上发表,愈加勤奋写作。难怪春才、春瑜先生在步入老年后还动情的说:大哥王荫是他们的启老师,亦是终身之师!解放初,王老即与人合著了一本《淮剧曲调介绍》,连续六次再版发行。接着他又写了《淮剧的起源与形成》和《淮剧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贡献》这两篇淮剧史,在报刊上发表后,引起很多戏剧名家的关注与赞扬。

上世纪50年代,王荫老被调到盐城专署任文化艺术科科长,他为地方戏剧的发展壮大遍邀名角,培养新秀,使盐城实验淮剧团发展为江苏省淮剧一团、二团与青年剧团,与上海淮剧团南北争辉,成为苏沪淮剧界的两面旗帜。30年前,王荫老就担任盐城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列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他与严锋先生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集成·盐城卷》、《歌谣谚语卷》,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受到国家和省市文化部门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盐城筹建新四军纪念馆,王荫老与阴署吾先生不辞辛劳、奔走全国征集新四军资料,在成都还受到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的亲切接见。愈加激起写名人传记的文章。如他历经8年调查了解大量历史资料,写成中篇纪实文学《邹韬奋盐阜脱险记》。为《邹韬奋传》填补了历史的空白。邹家华副委员长看后特致信感谢,此文还被上海邹韬奋纪念馆收藏。同时,王荫老又陆续写了陈毅报告文学系列,及叶挺、乔冠华、胡乔木、黄克诚、张爱萍等名人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王荫老在步入年近80岁高龄时,更加笔耕不辍,又嵬集旧作,撰写新篇,把伟人轶事、地方戏剧、民族风情等繁复的素材,作一番认真梳理,兼蓄艺文,不废枝叶,完成了一部30万字的文字工程——《艺文枝叶》文集。

 

笔者与王荫老相识相知17年之久,我与他生前每年都要见一两次面。作家三兄弟是我走上业余文艺创作的指导老师,王荫老老而弥坚,更是我学习的楷模,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建湖县建阳镇于2002年筹建“陆秀夫纪念馆”时,王荫老尽全力支持,他多次打电话、写信给二弟春才、三弟春瑜,十分动情地讲:“近800年来,我们盐阜地区出了一位唯一的丞相陆秀夫,而且为国捐躯,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原‘忠烈堂’等古迹早被日本人炸毁,在英烈出生地建纪念馆是多少代人的心愿,李世安、陶景武两位文人协助居委会袁立昌主任等人大张旗鼓地筹建‘陆秀夫纪念馆’,我们兄弟三人也理应出大力!”老二、老三愉快地接受大哥王荫交待的任务,立即投入为纪念馆开展征集墨宝工作,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征集到海内文坛名家墨宝近百件,所书墨宝皆是难得之杰作,有的则成为镇馆之宝。“陆秀夫纪念馆”在筹建的同时,并成立了“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王荫老生前被聘为该研究会的名誉会长。

 

去年清明节时,春才、春瑜先生回到盐城,偕大哥王荫及家人前往建湖高作为先人扫墓,笔者得知作家三兄弟的行踪后,亦带祭品赴高作镇,参加作家三兄弟的扫墓一行。祭供完毕后,王荫老说:“就不磕头了,行鞠躬礼吧!”他随即喊道:“一鞠躬、再鞠躬……”。王荫老去年已是90岁高龄的人了,且腿脚不灵便,若行磕头礼已力不从心了。多少年来,王荫老做什么事都是自己先做榜样,凡他做不到的事,决不强求别人去做,一直受到社会及所有家人的敬重。这次高作之行,我深有感触,并写了一篇短文《大卜舍之春》,发表在2011412日的《建湖日报》上。没想到高作一别,仅时隔一年余,王荫老竟撒手人间,阴阳两隔了!听说他老人家仙逝时,像睡觉一样地平静、泰然地远去天国……

 

201269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