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才情人生乔冠华》重新起用(2)

发布日期:2014/1/31 10:23:50  阅读:2270  【字体:
 

 

    1969107日下午,周恩来在京西宾馆召开参加中苏边界谈判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第一次会议。周恩来首先讲到,中苏两国政府已经商定,从1020日起,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接着,他宣布了经中央批准的我方代表团8名成员的名单。团长是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副团长为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柴成文。代表团成员有对中苏边界问题很有研究的苏欧司司长余湛,他是1964年边界谈判的中方首席 代表,还有老大使章文晋和深谙苏联情况、精通俄语的王荩卿以及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的马叙生等。军队方面的代表团成员有总参谋部主管边防的作战部副部长蔡洪江、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安怀和新疆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王步苍。据柴成文后来回忆,宣布名单之后,周恩来又谈了几个问题。第一,关于边界谈判。他说,两国总理会见时,双方一致同意不要因为边界问题打仗。他们不断在边界挑衅,反而一再影射中国要对苏联发动核战争。他们扬言要摧毁我们的核基地,露骨地进行战争威胁。“我严肃而诚恳地告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我们不要打仗,我们现在自己的事还搞不过来,为什么要打仗?但我们也决不会被战争威胁包括核战争威胁所吓倒。”第二,关于苏联政府613日的声明。周恩来指出,两国总理会见时,我们已向对方讲明对于他们这个声明,我们要给予回答,要向人民交代,不驳斥不交代不好。但现在谈判即将开始,我们不愿为此 去加剧紧张气氛,所以已同外交部商定,准备以“外交部文件”的形式予以发表,而不用政府声明。   

 

外交上讲不对等,但从政治上讲更为有理、有利。第三,关于谈判的领导。周恩来说要分为一、二、三线,乔冠华、柴成文是第一线,第二线是姬鹏飞、黄永胜,第三线是党中央。实际上,整个工作都是由周恩来亲自抓的。第四,关于谈判的准备工作。周恩来要求代表团全体成员立即集中,放下其他工作,全力以赴进行准备;首先熟悉两国政府来往的声明和照会,熟悉边界的历史和现状。   

 

1019日,苏联政府代表团飞抵北京。团长是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涅佐夫,边防军参谋长马特洛索夫为副团长。库兹涅佐夫于1953年至1955年曾任驻华大使,嗣后 任副外长,对中国情况比较熟悉,我国外交部的许多同志都认识他,应该说是老朋友了。在当晚为欢迎代表团举行的宴会上,柴成文曾想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是否有变,就对坐在他旁边的马特洛索夫将军说,我们两大邻国之间没有必要 搞得那么紧张嘛,现在大家坐下来谈,你看今天的气氛不是很好吗?马特洛索夫很坦率地说,不要看 今天的气氛轻松,恐怕一谈起来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果然,第二天谈判一开始,当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把91 8日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信改写成临时措施协议草案提交对方时,他们就完全改变了调子,拒不讨论,甚至根本否认两国总理达成过谅解,口口声声只要求立即开始边界谈判。自从代表团成立以后,周恩来差不多三天两头找他们谈话,特别是谈判开始的一段,几乎每天都找。这些内部会议,一般是先漫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对谈判的影响,二 是处理一些外交上急待处理的问题,三是解决谈判中的问题。由于那时国内的形势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还很不稳定 。外交工作在排除了1967年少数坏人夺权之后正在整顿。周恩来想利用这次谈判来加强我国的外交工 作。所以,他每次谈话的内容都不仅仅限于这次谈判。   

 

在会谈经过一段交锋之后,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两国总理达成的谅解都不算数,谈判有 什么用?不能开这个头。所以他在请示毛主席后决定:要坚持攻下去。乔冠华就在谈判中列举中苏总理机场会 见时的记录向对方质讯,对方虽无言以对,但仍不愿就此达成协议。实在没办法时,他们就让下边的 工作人员向我们代表团透露说,这是他们最高层的意思。   

 

不过,尽管一开始谈判就陷入僵局,但双方似乎都不愿意就此中止谈判。在中方的一再坚持下,苏方 终于作出让步,同意先就“临时措施”问题进行商谈。   

 

然而,当双方开始讨论“临时措施”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椐柴成文回忆说:在谈判中,苏方“开 始是不愿讨论临时措施,后来不得不讨论了,又不承认有所谓争议地区,硬说我方提出的争议地区概念是向苏联提出领土要求。”

  

在 中国提出的“临时措施”中,有一条是要求“双方武装力量在中苏边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在两国总理机场会晤时,双方也确实讨论过这一条。周恩来当时的看法是:争议地区就是 1964年中苏边界 谈判中双方交换的地图上边界线画法不一致的地区。柯西金则认为:“争议地区就是你们说是你们的 ,我们说是我们的那些地区。”两国总理的说法虽稍有不同,其实质却是一致的,即都承认确实存在着“争议地区”。正因为如此,中方十分不满,认为 苏方的立场从两国总理的机场会晤时倒退了。   

 

尽管从196910月开始进行的中苏边界谈判,未能解决边界问题,但两国毕竟有了一个对话与联系的 渠道;谈判未能解决边界问题,但却起到了防止两国向灾难性冲突滑动的制动阀作用。谈判开始后, 边境地区发生的大小事件,都在谈判桌旁得以及时化解,有效地避免了武装冲突再起。双方在边境地区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武装对峙也有所缓和,再也没有发生像珍宝岛那样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两国的政治对抗在整个文革期间还是极为激烈的,并未因谈判举行而降温。

  

乔冠华除了参加中苏边界谈判之外,还受命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撰写了不少有关国际问题的声明和评论,其中1970年的“五?0”声明最为有名。他的这些极其雄辩的文字,常常能让对手折服,而使朋友得到鼓舞。   

 

19705月,毛泽东针对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发动政变,竟欲称霸全球的企图,提出中 国作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一员,为维护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表态,于是萌 发了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念头。这个想法 得到周恩来的完全赞同。为撰写这篇以毛泽东主席名义发表的重要文稿,周总理亲自布置,找了几位同志,写了一稿又一稿,呈送毛泽东阅后仍觉得不 满 意,请周总理组织人员重新撰写。周总理这时找了乔冠华,详细讲述了毛泽东主席的意图,要求他尽快写出。   

 

乔冠华受命后,回到他所住的外交部宿舍报房胡同,关起门来,边饮茅台边构思。几个小时 过去了, 一篇拟就的初稿就放置在他的案头。   

 

过后,乔冠华又边喝酒,边看稿子,字斟句酌,从逻辑结构、行文气势以及是否朗朗上口等 方面进行 认真的修改。因为他深知这是一篇以毛泽东名义向全世界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语言必须是最好的,逻辑应当是最严密的,气势也要是最恢宏的 。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才从案桌起身,把改好的稿子装进公文包,乘车直奔周总理办公 室。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这时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同乔冠华一边朗读一边修改,最后表示可以送主席了。乔冠华才欠起疲惫的身子,向周总理告辞回到住所。   

 

过了不久,毛泽东主席召见了周总理和乔冠华,毛主席一见面就表示稿子可以了,并说修改 了几处, 请他们看一下。不久,周总理还亲自电告乔冠华说,毛主席对他的稿子表示满意,认为文稿写得有气势,有文采,比前几稿增色许多 。

 

后来,毛泽东笑对乔冠华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你写出这篇文章,喝了多少茅台 酒啊!”周恩来也 笑着说:“没有一斗,至少也有一瓶吧!”   

 

乔冠华酷爱茅台酒,他一生与茅台酒结下的不解之缘,可以追随到 40年代。早在1942年春夏之交,乔 冠华和廖承志一起,帮助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向大后方撤退,在广东韶关得悉蒋介石密令逮捕 他,便匆忙坐火车经衡阳、桂林到贵阳,找到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邓迁。老友相逢,分外高兴。邓迁设家宴款待,开了 一瓶茅台酒,乔冠华端起酒杯,只觉得酒香扑鼻,一杯下肚,浑身舒畅,连赞:“ 好酒!好酒!”邓迁告诉他,这就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的茅台酒。   

 

乔冠华早知茅台酒盛名,却从未饮过,听邓迁一介绍,他忙取过酒壶,换个大杯,自斟自饮 ,又连饮了满满三杯,这才歇口气轻声背诵了清道光年间陈熙晋的一首诗:“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 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入部来。”乔冠华背完诗对邓迁说:“你人在贵州,可知贵州茅台酒 的来历?”邓迁顿时被乔冠华问住了,只得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乔冠华介绍说,相传大禹时候,赤水河畔的土著先民濮人,用果实做酒,供奉在长有 茅草的土台上祭祀,世代相传,俗称“枸酱”。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朝廷派唐蒙出使南越(今广东一带),绕道夜郎国边境(今仁怀市一带), 饮“枸酱”甚甘美,特地带 了几坛回朝进贡,汉武帝饮后大喜,从此“枸酱”列为贡品。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08)张 能臣编撰的《酒名记》,称枸酱为“风曲法酒”。元朝将产酒地正式定名茅台村。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贵州总督张广泗疏导赤水河,茅台村成了川盐入 黔的水陆码头,日益繁荣起来。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偈盛”烧坊正式命名茅台酒 , 畅销川、黔、湘、滇各省。至道光年间,茅台村发展为黔北四大集镇之一。咸丰、同治年间,翼王石达开、土著杨隆喜先后率兵抗清 ,茅台村几乎夷为平地。光绪三年(公元1877) ,四川总督丁宝桢再次疏导赤水河,茅台村得以复兴……乔冠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邓迁十分惊奇,说:“你对茅台酒的历史怎么了解得这么详细? ”乔冠华又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笑笑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其中第三次便是从茅台渡口过的赤水河,那 时国民党报纸造谣,说红军指战员在茅台酒池内洗澡、洗脚,黄炎培 先生为此曾题诗曰:喧传有客过 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我听到这个谣传,便留心茅台酒的来历,我是下了一番研究工夫的。”邓迁高兴地说:“你是‘酒仙’,当然熟知酒史了,何况是茅台名酒呢!”乔冠华谈兴正浓,问邓迁:“你知道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是怎么得金奖的吗?”邓迁说:“听人说,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中国驻外大使黎庶昌把茅台酒送去巴拿马参加万国博览会展出的。”乔冠华点点头说,茅台酒当时包装比较差,是黄色土瓷瓶,陈列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偏僻角落上,很不起眼,几乎无人问津。中国人急中生智,故意摔了一瓶茅台,顿时酒香四溢,引来众多外国人,这才使得它和苏格兰的威士忌、科洛克的白兰地并列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获得金质奖章。这真是“怒掷酒瓶扬国威啊”!乔冠华在邓迁家住了四五天,邓迁天天用茅台酒款待,使乔冠华过够了酒瘾。当邓迁为乔冠华办好了去重庆的通行证,送他上汽车去重庆时,他仍念念不忘茅台酒,特地向邓迁讨了一瓶茅台酒带在路上喝。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