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他为盐城骄子雕像——记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报告文学作家季阳林

发布日期:2012/4/6 9:17:26  阅读:8313  【字体:
 

 

1999年起,他先后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雕像在盐城》、人物传记集《盐城骄子》、《王俊情怀》,浓墨重彩地描绘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简称北京咨询会)和盐城乡贤的感人故事。11月下旬,他又携新作《王俊口碑》回到盐城,继续为家乡建设出力。他就是北京咨询会常务副秘书长、报告文学作家、海军大校季阳林。1128日晚,在盐城迎宾馆,季阳林忙里偷闲,接受记者采访。

                   

十余年间,他写出四本宣传盐城的书

                  

季阳林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1996年,还在部队工作的季阳林应邀参加北京咨询会年会,得知北京咨询会为盐城飞机通航、射阳港发电厂建成、铁路和通榆河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特别高兴,“我觉得这些盐城籍老领导的事迹很感人,决定写写他们,也算我对家乡的一份心意。”

 

19973月,季阳林利用休假探望老母的机会,展开釆访。两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釆访了360多人次,于1999年出版了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题写书名的长篇报告文学《雕像在盐城-----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纪事》,生动地介绍了北京咨询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多方努力和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这本书通过多种渠直流入美国、加拿大、日本、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退休后,季阳林担任北京咨询会的常务副秘书长,把宣传盐城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义务。他深入采访了陆军上将周克玉、原地矿部老部长朱训、中共中央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周声涛、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等20位盐城籍关心家乡建设的在京乡友和有关著名人士,于2006年出版了40多万字的人物传记集《盐城骄子》。

                  

季阳林出了四本宣传盐城的书,80多万字,采访报道了100多人。《盐城骄子》出版后,传播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人物事迹还被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有关书籍转载和选用。《盐城晚报》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中,集中推出10位见证共和国重大事件的人物,从《盐城骄子》中选了四位,每人一个整版。

                  

“值得宣传的是王俊这些老领导,他们为盐城作出很大的贡献。”季阳林说:“通过我的写作,能为咨询会留下一笔历史记录,让盐城青年看到当年走出家乡闹革命、创业的人是怎样生活和奋斗的,从而激励起走正道、创大业的志向,我就满足了。”

                  

采访路上,他累得一头栽到路沟

                  

《盐城骄子》一书所写的20位乡贤,有些身居要职,有些在海外。有人虽离退休,但社会活动多,工作忙,安排时间采访很难。季阳林是一位特别较真的作家,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细节力求准确无误,经得起检验。初稿拿出后,送主人公过目。提出意见,他修改后又送审,直到事实准确为止。采访本、初稿复印件、相关资料叠在一起,超过三尺高。

                  

《越洋采访王赣骏----世界首位华人宇航科学家纪事》一文,季阳林历时一年,才完成了独特的越洋采访。原建湖籍的王赣骏博士,1985429日乘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大空,进行科学实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季阳林想采访他,可只知他在美国,单位、地址、电话全无。

                  

他通过外交部的一位领导,认识了中国驻美使馆参赞,请她帮助。因种种原因,过了四个月仍没有结果。季阳林又请到美国看望女儿的北京咨询会副秘书长高必娥和这位参赞联系。高必娥通过几种途径也未找到王赣骏,后在她女儿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王赣骏。高必娥回国后,季阳林请她用电子邮件联系,促成通过越洋电话采访王赣骏。

                  

那天,季阳林凌晨两点多即起床,打车到20多公里外的高必娥家,用越洋电话和王赣骏交谈了40多分钟,挖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生动材料。写出初稿后,又请高必娥传给王赣骏补充审修,经几次来回往复,写出了具有独家新闻意义、真实感人的王赣骏。

                   

采写新闻,需要有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采写《雕像在盐城》期间,季阳林为了节省公共汽车费,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坚持骑自行车。好多次采访仅用了两三个小时,而来回骑车则花了五个多小时。有一次,他到北京南郊东高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釆访建湖籍的火箭专家。农村土路没路灯,骑车返回时天已黑下来,疲劳之中,他连车带人栽到路边旱沟里,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感到腿痛胳膊疼。他坚持爬上路、拽起车,继续往回赶。

                  

满怀真情,写作《王俊情怀》

                   

季阳林写《王俊情怀》,堪称十年谋一书。20004月,射阳县一纺织公司请王俊牵线搭桥,到新疆发展,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棉花资源。王俊感到沿海企业到新疆创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欣然同意协助联系。不料临行前突发心绞痛,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病情刚好转,王俊坚持前往新疆,几经周折促成射阳公司的创业计划。陪同王俊出差的季阳林十分敬佩这位老革命。他认为,王俊做的大量好事看似平凡,却闪耀共产主义光芒。季阳林决定为他写传记。

                  

他把收集到的王俊的感人故事和精彩言论,几经构思,数番梳理,写成《王俊情怀》。人民日报资深记者颜世贵评价此书: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季阳林同志以他敏锐的新闻嗅觉和颇有见地的观察视角,从平凡中看到伟大,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非同寻常,……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终生革命、一心为民、光彩照人的先进老干部典型。”“《王俊情怀》的最大特点是文字朴实,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则是精选较多的生动小故事,让人过目难忘。”

                  

今年4月,《王俊情怀》出版后,在北京掀起一股“王俊热”。北京咨询会和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学习《王俊情怀》座谈会和相关会议。多家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热情宣传王俊。5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头条位置发表了“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中共党员----学习《王俊情怀》座谈会在京召开”的新闻。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众多读者、听众、视众、网民对王俊事迹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生命不息,宣传盐城不止

                  

随着采访的深入,季阳林获得的信息和线索也越来越多。他顺滕摸瓜采访到较多咨询会领导不曾掌握、为盐城做了好事自己没有说过的乡友的事迹。周克玉上将资助家乡40多个贫困孩子上小学,其中有些资助到上了大学;中央组织部老干部成鞘伯不顾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写信打电话,挤公共汽车,走街串户,用十多年时间,义务为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征集到356件珍贵文物……

                  

乡情切切,诚办实事,季阳林把这些写入书中,使盐城人了解了咨询会许多可敬可歌的前辈和众多在京乡亲。《雕像在盐城》还首次把北京咨询会义务为盐城老区振兴服务的宗旨和原则概括为“自觉自愿,服务盐城,无私奉献,多办实事”四句话16个字,为北京咨询会加强自身建设,统一思想,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季阳林强调:宣传北京咨询会的同志和盐城籍乡友,实际上是宣传盐城,是为了鼓励、联系更多的人关心盐城,帮助盐城。这样做,源于浓浓的乡情。“人生是一个充滿弹性的圆,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是幸福的。盐城故乡开启了我们最初的智慧,激发了我们最初的灵感,我们的身躯和心灵深深地打着故乡的烙印。”

                  

对自己,季阳林谈得很简略:1944年出生于建湖县钟庄镇红旗村,年幼时,父亲因贫病过早去逝。母亲和两个哥哥、嫂嫂在艰难中支持他读到高中毕业。“苦难是一种财富,激励我努力奋斗。”1963年季阳林应征入伍,年年受奖。提干后被调到海军直属政治部,先后任宣传干事、副处长、处长,退休前任海军司令部编研室副主任,大校军衔。曾荣获海军新闻报道特等奖。

                  

季阳林现在已近过花甲,但创作雄心不减,“我的晚年生活目标很明确:生命不息,宣传盐城不止。”

 

 

2011723日,季阳林给剑桥商学院(中国)培训中心师生及有关人士讲王俊同志先进事迹

 

 

2011515日,季阳林在北京咨询会学习《王俊情怀》座谈会上发言。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