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猴子称大王”时之老虎(唐白虎)

发布日期:2012/4/22 8:07:05  阅读:2578  【字体:
 

             

俗语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似乎回答了本文题目。不过深入一想,觉得并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其实猴子称大王时,这山中常常并非没有老虎。

                  

“狐假虎威”,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成语了。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章。荆宣王,就是楚宣王,此人对当时的重臣昭奚恤起了疑心,但又害怕昭奚恤得到中原各国的支持。这天,荆宣王在朝廷上便问群臣:“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有个大臣叫江乙(又记作江一)说:“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至于后来这位楚宣王如何对付昭奚恤的,倒是没看到详细明确的记载,不过就此事来看,楚国这座大山中并非没有老虎,而是因为老虎有点弱智,被狡猾的狐狸给骗住了。猴子能称王的山中,说不定也有这种老虎。但愿在这类老虎身边,也能有个江乙来点破他们。

                  

近来常看《动物世界》这部有名的纪录片,某一集中记录狮子老虎并不总是在捕猎,当酒足饭饱之时,既不想再去偷袭忙碌,甚至还不愿再去劳精费神去搞什么近期安排,更不谈什么长期打算,而是躺在树荫下,懒洋洋地沐浴着草原上的暖风,欣赏着百兽千禽们吟唱的生活之曲,不亦闲乎?假如再有些远方而来的朋友,大家会于牌桌,斗斗地主掼掼蛋,再拎上几壶茅台,饮酒之余再去卡拉OK或是桑拿旱蒸,不亦乐乎?如此之际,何怪得以“沐猴而冠”者可以号称大王呢?

                  

我又想,那狐狸此次是被迫着假借虎威的,但凭着狐狸的狡猾它一定发现,原来老虎有这么愚蠢,下去说不定就会主动打起老虎的幌子,如果再把假虎威而获得的肉食时不时地进贡虎爷,长此以往,狐威养成,而虎技全失,再想发威又有何用?猴子与狐狸谁更狡猾倒是没见什么科学报道,不过猴子的聪明估计是不用怀疑的,人们常用“机灵猴子”来描述,是有根据的。再说了,猴子不更机灵些,我们乡先贤吴承恩当初写《西游记》时,不找只狐狸来搞个“狐大仙”作怪,而是找只花果山的孙猴子来大闹天宫呢?既然狐狸能想到的,猴子看来也能想得到,一旦让猴子称起王来,这山中的老虎再想显出什么威风来,恐怕也同样的困难了。

                  

好在老虎虽是兽中之王,但毕竟禽兽之辈,最新的科学研究也不能证明动物有什么心理活动与情感表现,否则知道是因为自己的愚蠢与贪乐,而让猴子称了大王,还让人觉得此山中并无老虎,不跳下山崖撞碎脑袋那才真是怪呢。

                  

其实猴子大王并不能压住台面。因为你想啊,猴子都能称大王,那么动物界里称王称帝者真是不知凡几。曹操在三国时代应该算是老虎级的人物,而且是脑袋比较清醒,比较警觉,他在名篇《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一语道破了猴子级人物的心态,也让后世老虎级的人物多点启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