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四大美人(四大美女)”辨正(唐明伯)

发布日期:2012/4/21 8:57:56  阅读:3684  【字体:
 

                                    

中国文化从老祖宗孔子开始,虽说一直在大讲对父母要尽孝道,但其实并不怎么待见妇女,他老人家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有人为孔子辩解,说此处的“女子”不是指的妻妾,实际是“汝子”,指的是孔子的那些学生。不过赞同者估计不会很多,更重要的是那三纲五常里“夫为妻纲”最能说明一切,又何必为孔子避讳呢?

                  

不过我这里更感兴趣的是孔子轻视妇女的原因,那就是“近则不逊,远则怨”,妻妾你一和她们亲近,就会对你不尊重,而与她们疏远又会引起怨恨。妻妾问题成为孔老先生闹心之事,可见这还真是个不好处理的事。由此要说到中国历史中一个著名的概念,那就是“女祸”。

                  

《辞海》“女祸”条:“旧时谓由于寄信女子或女主执政所造成的祸乱。”《辞源》“女祸”条,说法大同小异:“旧史称宠信女子或由于女主执政而几十国事为女祸。”两个解释都有个“旧时”、“旧史”,这一般是表明并不赞同此说的意思,或者是表明现在并不这样认为的意思。中国曾有许多哲人认为政治中存在女祸,但现在许多哲人似乎又一概否定。我想简单地讨论女祸问题,自然是好笑的,特别是把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衰亡完全归咎于某个女子,似乎显得中国男人太无丈夫气概。但如果想想孔子也没法摆平妻妾,换句话说,他老人家如果即位为周天子或是孔记皇帝,说不定也会在妻妾问题上栽跟头的,甚至惹出一幕女祸之悲剧也未可知。

                  

女祸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说女主执政就是女祸。唐高宗李治惑于武则天,但武则天掌管天下就是比李治强上百倍,若非武皇帝清除许多垃圾,唐王朝哪里会在“贞观之治”之后,又迎来“开元盛世”呢?只是李隆基小儿未能居安思危,迷上了小蜜杨玉环,荒疏国务,奸党秉政,终致“安史之乱”,把个好端端的大唐王朝引上了末路。你说这小蜜杨玉环没有很大的责任,就象是说受贿大案中那行贿者没有很大责任一样,简直就是荒唐之说嘛。

                  

还有那个所谓的兰贵人,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把个咸丰帝惑得头晕目眩,身心俱疲,咸丰一命呜呼之后,大权尽入这位孝钦显皇后之手,从此开始了她为祸中华近半个世纪的罪恶历程。我们自然不能否认中国封建制度在与西方先进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却不能说中国就必然会陷入后来那深重灾难,日本的完美转身,可以充分说明倘若不是慈禧为祸中华,那中国近代史完全会是别样的让人欣慰的进程。有人说历史无法假设,但我们也应该说历史不容抹杀,慈禧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女祸。

                  

再说说近在眼前的其实“四人帮”帮主江青吧,固然主要应该从其反党角度去认识,但是从女祸去认识并不就偏到哪里。如果不是江青处于那样特殊的位置,其作恶为祸不可能到如此惨烈地步,正如所谓投鼠忌器是也。江青祸国殃民已经如吕后到了人老珠黄之时,其擅于掩袖工谗尚至为祸如此,更何况历史上那些娥眉偏能惑主之流?

                  

说到这里,我的第一个结论是,把女祸说成是朝代兴衰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固然不符合历史也不唯物主义,但如果不承认女祸的存在,不承认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成为主导朝代兴衰的因素,那同样不是实事求是,根本谈不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个结论则是:女祸的存在与妇女作用的评价认识根本就是两回事,只有别有用心者才会将其混为一谈。其实,这也将是我们讨论“四大美人”这样一个话题的基点。

                  

谈四大美人却从女祸谈起,就是要先明确一下四大美人的价值定位,不然实在太无意义。明确地讲,我们不应该把女祸者列为“四大美人”,不论她的容貌多么美丽,姿色多么动人,也不论她的身世多么值得同情与悲怜,如杨玉环。其实,这一点与国际通行的惯例也是一致的,现在有许多选美大赛,其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唯美”的。其实重视“内美”,也就是重视修德,这在中国古代倒是很早就被列上位置,只是许多美人在蛊惑了帝王之后,又总能把千百后的文人墨客的心思搞乱,在品评时常会轻忽了这一点。

                  

美人而以“四”来标之,或者起于“四妃”之说。《大戴礼记·帝系篇》中记帝嚳有四妃,四个妃子各有一个儿子成为天子。其云:“帝嚳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曰陬訾氏,产帝挚。”这四妃之说可能是后来四大美人一类说法的起源,只不过这还是说的一个帝王(实际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所拥有的四大美人,与后来的“四大美人”说法有着本质的差别。

                  

“四大美人”之说,最早出处似乎很难寻觅。上网查了一下,说是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此年画的原版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这样看,南宋时已出现“四大美人(或曰四大美女)”之说了,只是此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与我们今天的说法相差甚大。这其中王昭君为大家熟知,王昭君湖北秭归人,原是西汉元帝后宫里的一名宫女,据说因为得罪了画师毛延寿而一直被打在冷宫,后来自告奋勇出塞和亲,做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阏氏(也就是皇后),营造了汉与匈奴和平共处的美好时代。赵飞燕,江苏苏州人,汉成帝的宠妃,与其姐姐赵合德专宠十数年,成帝死后赵飞燕成了太后,据说与汉哀帝之死有关。班姬,当指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后被赵飞燕所谮,退守冷宫。绿珠,广西博白县人,西晋时首富石崇的宠妾,石崇获罪,绿珠堕楼自尽,历来被视为贞烈女子。

                  

“四大美人”还有一说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称为“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杨妃”。这其中褒姒,大约是陕西汉中一带的人,周幽王时的王后,周幽王为博其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终致失信于诸侯,犬戎来袭,周幽王燃起烽火却无人来救,都城长安终被犬戎所杀,周王朝也被迫东迁洛阳。西施,中国名气最大的美女,本名施夷光,古越国(今浙江一带)诸暨人,天生丽质,只是据说有点小胃病,所以常常微皱眉头。越王句践卧薪尝胆,一心想灭吴复国,范蠡献上美人计,西施与郑旦一起被送给吴王夫差,她们把夫差惑得晕头转向,搞得他众叛亲离,终于使越国复国大计得逞。妲己,今河南温县人,商纣王的宠妃,除了极其淫荡,她喜欢血腥场面,据说商纣王类似炮烙之刑都是为了取悦这个狠毒女人的。杨玉环,今山西蒲州人,这也是个名气很大的美女,“贵妃醉酒”是很有戏剧性的话题,而她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帝妃关系被历代无聊文人(始作俑者是白居易)爆炒得象个真正的爱情。这一说法中的“四大美人”简直不是在称道其美,而是在彰显其丑与恶,只是把西施与其他三人相提并论,不但眼光有失水准,而且很有些丧尽天良了。

                  

现在比较一致的说法,“四大美人”是指的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其中貂蝉不见于《三国志》,当是《三国演义》根据民间传说而塑造的人物。据说她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自愿充当王允连环计的主角,把董卓、吕布搞得神魂颠倒,最终反目成仇,吕布杀了义父董卓,使汉王朝暂时躲过一劫。与此“四大美人”之说相对应的还有四个故事,即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河里那些美丽动人的鱼儿自惭形秽,游入深水。“落雁”,讲的是昭君出塞,弹起悲伤的琵琶曲,南飞的大雁被曲声与马背上的美人迷住,忘记了振翅,结果摔落在草原上。“闭月”,是说貂蝉拜月决心为主人分忧,明媚的月亮震惊于貂蝉的美貌,躲进了云层。“羞花”,讲的是杨贵妃观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牡丹花神自叹不如而合拢了花朵。很明显,这些都是一些附会之说,目的是要形容这四大美人的极其美丽动人。

                  

追溯起来,“沉鱼落雁”的说法出自《庄子·齐物论》,其云:“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本庄子是说鱼鸟麋鹿四者并不辨什么美色,只是见人而避走。不过,后来后来世人常以此与“羞花闭月”并用来形容女子极其美貌。毛嫱,《战国策》齐四上又作毛廧,有注家说是越王的宠姬,其实大家只要知道她是古代一位极其有名的大美人,也就是了。丽姬,即骊姬(?~公元前650年),春秋时骊戎国君之妇女。晋献公灭骊戎,纳为夫人,甚得宠信,为保其子奚齐继位为君,她设计离间了晋献公与其他几个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关系,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骊姬倾晋”事件。此事在《左传·僖公》中有详细记载。

                  

将“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连用,起于何时尚未见到明确的说法。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中“醉扶归”曲子唱道:“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说明至迟在明代中叶时国人主汉此来形容女人的极度美貌了。

                  

有些所谓美人,人们所以知其美,不是因为其美的展示,恰恰是因为她恶的暴露。我看不但应该踢出这个行列,还需加个恶谥“女妖”。褒姒、妲己、骊姬、兰贵人可作为四大女妖,这些女妖不只是某个帝王之祸,也不是某个王朝之祸,更重要的是其祸害百姓祸害天下祸害民族。不把女祸说成历史的决定性因素,不代表就不存在女祸,不是说就不要防止女祸重现。同理,在今日常说的“四大美人”中,杨贵妃与其他三大美人并列,我期期以为不可。昭君和亲安边患,貂蝉舍身除奸贼,西施行吴复越国,而杨贵妃国色天香,这是无疑的,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无颜色”,她似乎也没有参与到祸国殃民的具体行为之中,但是正因为她,唐明皇荒废了国政,而她的亲戚杨国忠之流才得以肆行其奸,把个大唐巨厦搞得房倒屋塌,元气尽伤。我们即使不要她去承担女祸之名,也绝不应该把她列为中华四大美人来推崇。所以在四大美人中杨贵妃必当清除出去。那么如果还要照顾“四大美人”之说,则杨贵妃的缺位最好有人补上。

                  

美丽是一种感觉,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正如鲁迅所说:“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四大美人”之说一般都是着眼帝王的嫔妃,这从封建时代来说,虽然让人无奈而愤怒,但也是一种必然。在那个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年代,帝王视天下一切为一己之私产,对那些美人自然不会放过。不过我们今天再来看四大美人,却不能仍然同意那个时代以帝王的眼光来评价了。

                  

我想,我们也可以自己列出一些“四大美人”的候选者,如始祖女娲,她造人,她补天,她的美丽是那样的博大与永恒。再如嫘祖,发明了蚕桑与纺织,给人间带来了美丽与羞耻感。其实就是囿于帝王妻妾而言,有一个人也应该列为候选,那就是虞姬。项羽是位失败的英雄,虞姬则是明珠投暗的美人。

                  

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美女来比作才人,这样的传统至迟在屈原时代就已经形成。所以中国士人谈论美女,品评“四大美人”,实际往往是指西言东。这样来看评价的标准关乎士人风气高尚卑俗,并不过分。至于所谓美人迟暮,所谓所托非人,所谓明珠投暗,这些为美人所洒之泪,多少是为士人自己所掬。开头就似乎有些离题,这里再说下去又会扯远了,打住。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