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通讯 > 文史动态 > 正文

冠华文化深植家乡建湖

发布日期:2025/10/10 11:14:32  阅读:10  【字体:
 

 

王学言

 

乔冠华,这位从建湖走出去的著名外交家、文学家、评论家、新闻家,曾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赞赏。然而,在一段时间里,他的名字似乎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在21世纪的今天,在乔冠华的故乡建湖,却兴起了乔冠华文化传承的热潮,他的名字再次传遍水乡大地,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与崇拜,冠华文化成为故乡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也成为建湖不可或缺的独特标识。

校园教育中的冠华印记

2021年,为让乔冠华的爱国精神、报国情怀得以传承,激励青少年学生奋发向上,建湖县教育部门将原建湖开发区小学更名为冠华小学建湖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查晓芳是冠华文化宣传的有心人,她多次邀请县政协领导和文史工作者,为打造冠华小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专题研讨,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建议,不断提升校园冠华文化品味。

冠华小学专门设立了近300平方米的乔冠华外交生涯图片展展览室,将县举办的乔冠华外交生涯图书展史料争取到学校长期陈列,生动地展现了乔冠华绚丽多彩的外交人生。当年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吴连登,曾亲眼见证毛主席对乔冠华外交才华的赏识,特为展馆题名。此外,学校请雕塑家雕塑一尊高达2.2米的青少年乔冠华塑像,矗立在校园广场中央,学积致冠,德厚韶华的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的建筑物上。学校的教学楼也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如联大楼、启明楼、清华楼、香江楼、冠华书院等,展示了冠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建湖县高级中学为弘扬冠华文化,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在校园中心树立了乔冠华塑像,用详细文字介绍乔冠华博学多才的辉煌人生,今年建校100周年前夕向公众开放,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冠华文化氛围。校庆期间,校长张书军亲自向国内外校友介绍打造冠华文化的目的和内涵,让更多人了解乔冠华的外交精神和文化情怀。

历史长河中的冠华身影

位于县城双湖公园核心地带的建湖博物馆,承载着建湖几千年来的厚重历史文化。近年来,该馆将冠华文化列为馆藏之宝,除展示乔冠华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史料外,还投入巨资请南大艺术家雕塑了一尊乔冠华的半身像,国家美术馆原馆长吴为山为雕像题名。

乔冠华的嫡孙乔澎、香港实业家汪满健等海内外家乡游子,对博物馆中的乔冠华塑像给予了高度评价。乔澎感慨地对博物馆馆长刘海东说我爷爷当年的雄姿展现在家乡的历史档案中,这是家乡人民对我爷爷一种情有独钟的特别记载,让我感动不已。汪满健也饱含深情地说乔冠华的家乡如此独具匠心把乔冠华雕像陈列在博物馆,这是对冠华文化的钟情与热爱,让建湖人民世世代代记住冠华。

2013年,建湖县政协启动《建湖简史》编撰工作,专门将乔冠华作为名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编入简史。2009年出版的《建湖县志续修》将乔冠华作为志书中杰出建湖人的典型代表载入史册。与此同时,县政协2011年、2016年组织编写的《塘河春秋》《塘河锦路》及开设的建湖文史网专栏均将冠华文化作为重要文化元素彰显在文史当中。县融媒体中心《建湖日报》《建湖发布》乔冠华研究会公众号》等媒体,也大力度宣传推介冠华文化。这充分体现了家乡建湖对乔冠华的高度重视和以他为荣耀的情感,也让乔冠华的精神和文化在建湖的历史星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城市空间中的冠华符号

在建湖冠华命名的单位名称随处可见,这充分体现了建湖人民对冠华文化的自豪之情。2000年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时,县里将建阳至庆丰的这条公路命名为冠华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唐晓斌创办的书法书画院,定名为冠华书画院。庆丰镇十八团为我国杂技发源地之一,也是乔冠华的诞生地,该镇将冠华大笑的照片配上杂技故里,冠华故乡醒目地打造在古基寺大桥上,让人赏心悦目。此外,还有冠华口腔医院、冠华文苑、冠华书院、冠华花卉、冠华花园、冠华书店、冠华茶社、冠华美食等等一座建湖城充满了冠华情。建湖艺文社将该社创办的诗刊冠名为《冠华诗刊》,旨在让广大诗人、文学爱好者弘扬乔冠华的文化情怀。在九龙口淮剧小镇和东湖宾馆的乔老爷服饰店,乔冠华联合国的大笑照片被印记在乔家品牌的服饰中,人们纷纷量身定做乔老爷服装,以展示乔冠华外交风采为荣。这些冠华命名,不仅是对乔冠华的纪念和缅怀更是冠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一种传承和再现,让乔冠华的名字和精神融入家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多种活动中的冠华纪念

近年来建湖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角度的纪念乔冠华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冠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乔冠华研究会自2018年成立以来,连续8年专程前往苏州东山杨湾华侨公墓祭扫乔冠华、龚澎墓,表达对先辈外交家乔冠华、龚澎的深深缅怀之情。

2013年,为纪念乔冠华诞辰100周年,在时任庆丰镇东乔村党总支书记乔广标后担任庆丰镇副镇长的带领下群众自发集资修复了乔冠华故居,并在故居广场树立起一座高5米的乔冠华铜像。乔冠华的子女乔宗淮和乔松都、陈毅之子陈昊苏、万里之子万伯翱等出席了乔冠华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使乔冠华的外交情怀、人文情怀再次得到弘扬光大。

2018在建湖县委的高度重视下由县政协牵头成立了建湖乔冠华研究会并在乔冠华故居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时任县委书记陈平、乔冠华之子乔宗淮为研究会揭牌振兴盐城北京咨询会主任王俊及市、县有关部门领导300多人出席了研究会成立大会。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冠华文化宣传和研讨活动,召开乔冠华外交实践研讨会,乔宗淮、毛主席管家吴连登、时任建湖县政协主席俞进虎、市党史办主任《乔冠华传》作者茆贵鸣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徐于斌等多人在会上发言回忆冠华往事探讨冠华文化。

2019为纪念乔冠华诞辰106周年建湖县政协、建湖乔冠华研究会开展纪念活动,在县美术馆举办了乔冠华诞辰106周年书画展。书画征集启事发出后,全国10多个省市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积极响应纷纷向乔冠华研究会捐赠冠华文化书画作品。上海文化名人夏振亚、毛主席管家吴连登、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施长恩等纷纷挥毫泼墨书画作品展出后,万余观众前往参观,将冠华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是乔冠华出席第26届联大50周年,建湖县政协、建湖乔冠华研究会隆重开展纪念活动,举办乔冠华外交生涯图片展。在建湖美术馆,近500幅乔冠华不同时期从事外交活动的照片呈现在观众面前,近一个月时间观摩人数达3万多人次,其中中小学生就近1万人次,本次活动展示了深邃的冠华文化,使乔冠华当年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在联合国大会那爽朗的笑声和慷慨激昂痛斥美苏霸权主义行径的呈词,如今仍在水乡大地久久回荡,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乔冠华的外交成就和精神风采。

2023年是乔冠华诞辰110周年,建湖县在九龙温泉大酒店隆重举行乔冠华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人共盛举。与此同时,在县美术馆举办了冠华文化书画作品展,时任县委书记祁乔冠华后代乔宗淮、乔松都、雷平生、乔澎、雷佑航等出席了纪念活动。2024年,建湖乔冠华研究会、建湖旅港同乡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乔冠华、龚澎外交生涯图片展,新华社驻香港分社、中联办、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及香港各界200余人出席开幕式,香港凤凰卫视、《大公报》、《文汇报》等各大媒体报道了活动的盛况,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冠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深耕远播中的冠华影响

冠华文化在建湖得到发展与传承,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因素。首先,乔冠华逝世后,其遗孀章含之不遗余力地抢救式整理冠华文化和他的国际述评资料,先后编纂了《争民主的浪潮》《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乔冠华文集》(4册近60万字)等乔冠华未实现的人生夙愿和未完成的著作,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和辛勤笔耕使乔冠华文集得以出版发行。同时,她还编写了《我与乔冠华》《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忆主席、忆父亲、忆冠华》《那随风飘去的岁月》等书籍。此外,还有有关方面作家出版的多部《乔冠华传》、乔冠华女儿乔松都出版的《我的父亲母亲》、杨金宏老人编纂的《乔冠华画传》,以及国家创作的《外交风云》电视剧等,这些书籍、画册和影视作品为传承冠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 建湖乔冠华研究会的成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乔冠华研究会成立后,俞进虎、胡铭、孙振宏三任政协主席励精图治打造冠华文化,他们把冠华文化作为推崇地方文史工作的重要内容付诸实际行动。研究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活动30余次,收集整理有关冠华文化史料200万余字。编纂《冠华颂》《乔冠华文史专集》《替美国算命》《冠华往事》《乔冠华研究会通讯合订本》(1-10期)《冠华诗刊》《乔冠华与胡风》《乔冠华年谱》等乔冠华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截至2025年,研究会创办的《乔冠华研究通讯》会刊已出刊18期,达40余万字。为纪念乔冠华诞辰110周年,专门创建《乔冠华研究会公众号》,研究会还专门编纂了近50万字的《冠华往事》一书,这些史料为人们了解乔冠华、研究乔冠华、传承和发展乔冠华的外交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年逾古稀的县政协原副主席、文史专家、乔冠华研究会会长唐张新,怀着对冠华文化的无比敬仰之情,利用近2年时间编纂达100余万字的《乔冠华年谱》也即将付梓,这种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跌宕人生中的冠华思考

纵观乔冠华为新中国外交事业谱写辉煌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赏识,从当年的人生风姿卓越、绚丽多彩,成为新中国外交功臣,展现了新中国外交人员的智慧与担当,到晚年受到不同评判的人生历程,以及去世后一段时间似乎被人们的淡忘,再到近几年的冠华文化热,留给人们的不同阶段对他的不同思考和评判,留下的是乔冠华的外交才华、文学才华、外交贡献。他从参加朝鲜板门店谈判,到出席第26届联大,再到中美联合公报的起草等等一系列中国重大外交获得成功,这里饱含着乔冠华呕心沥血、足智多谋、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他是毛主席、周总理外交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和推动者,在联合国第26届联大,敢入虎穴、敢擒虎子,与西方列强展开不屈不挠、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联合国大厅的标志性豪迈大笑,用中国人特有的胆识与勇气,为中国赢得世界东方巨人的地位,成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自信自强的生动写照,他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永远闪耀的璀璨之星。然而,历史常留遗憾,乔冠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章含之说我去世后,把我的骨灰安葬到生我养我的故土——盐城建湖东乔庄,落叶归根。可就是这样一位外交功臣,最后时刻归葬故乡的遗愿竟未能实现。由于种种原因,辗转葬于他乡苏州东山,这种无奈确实令人扼腕,也给今天的们带来深刻的反思。如今,在乔冠华逝世几十年后,家乡人民又重新以敬仰之心弥补昔日遗憾,热爱乔冠华、崇拜乔冠华、宣传乔冠华,对乔冠华毕生外交奉献致以崇高敬意,把冠华文化作为推动家乡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激励后人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不懈奋斗。我们相信,乔冠华在天之灵如能看到今天的状况,一定会遥望故乡、含笑九泉,感谢家乡人民为他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