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陆祠梅

发布日期:2018/8/28 10:25:53  阅读:1715  【字体:
 
   一株梅,她静静地生长在古城一座肃穆的祠堂里。
  
  梅是腊梅,和苏北城乡常见的梅树并无二致。然而,她的躯干却是那么的扎实,她的株形却是那么的繁茂,蓬蓬勃勃,苍苍劲劲。
  
  祠是陆秀夫祠,她矗立在古盐城南大街的一侧。那是在一条僻静的巷子口,这个巷口和旧时的南城迎薰门挨得很近。当年将陆公祠建在这里,是否因为陆公蹈海之处在遥远的正南方向呢?是否试图将陆公的品格当作故里的后人们立身的指南呢?无从知晓。
  
  那株梅,其实是很容易见得的。进入那条巷口,踏着小青砖铺就的地面,绕过那眼带有护栏的水井,从古朴的门厅进去,转过“宋丞相陆公祠”的石碑,推开雕花的隔扇门,探头即可见。
  
  在一年中大多的月份里,她独守一份平淡、一份悠然。就连枝头上的那些叶片,也毫不张扬,绿得沉稳,绿得实在。腊月里,当北风从古城的上空一阵紧似一阵刮过的时候,百花凋零了,而她的枝头却绽放出一朵朵蜡黄色的花儿。那种黄,黄得纯净,黄得透亮,黄得醉人。一点一点,由疏而密,由豆粒大小的花骨朵儿到多瓣的花儿争相盛开,天愈寒,花愈茂;风愈烈,花愈盛。馨香四溢,芬芳袭人。那时节,梅映照着祠,祠衬托着梅,真个一幅意蕴无穷的水墨画呢!
  
  七百三十年前,陆秀夫背起了年方八岁的南宋末帝向着今广东新会的南海中飞身一跃,在海面上激起了一阵大大的涟漪,给延续了300多年的赵宋王朝划上了一个苍凉的句号。在中国数千年悠远的历史上,一代名臣和一位封建帝王同时结束生命的,一个人生命的结束伴随着一个王朝终结的,恐怕并不多见。其时,陆公同年入第的好友文天祥尚在被元军由广东向北方押送的途中。三年之后,文天祥在大都菜市口慷慨赴死,又给赵宋哀歌续上了一段悲怆的尾声。文天祥是知道陆秀夫先于自己死难的。于是,他在吟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时,也留下了“悼陆枢密秀夫”:文彩珊瑚钩,淑气含公鼎。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
  
  盐城为陆公建祠是在元亡以后的明嘉靖十年。又半个世纪后的万历年间,杨瑞云任盐城知县。据《盐城县志》载,此人在盐颇有建树。巧的是,杨令恰恰是陆公赴水之处的广东南海人。他的心头,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因而,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家正在崖山下,惯听凄凉野殿乌”;他还感叹:“我来细讯瓢城老,绝世忠良不忍闻”。
  
  陆祠的梅树当然不是杨瑞云栽种的。其实,谁栽种了这株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梅代表了一种高洁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便是忠直,便是果敢,便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自然而然,就将这株梅和陆公的精神品格联系在一道了。
  
  令人欣喜的是,城市的钢筋水泥,没有将陆公祠逼进历史的暗角。陆公祠正在扩建,她必定会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挤点儿时间,去看看陆祠的梅吧!尤其在天降大雪之后。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