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王氏医学传家久(颜世贵)

发布日期:2016/11/28 16:40:45  阅读:2078  【字体:
 

我的老同学、老朋友、老乡、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著名消化内科专家王诗雅教授,86日不幸突发心肌梗塞走了,来得那么的突然,尽管全力抢救,仍回天无力!此前未听说他有此病,去世前一天他还在一心为患者,把脉问诊。由于他的医术高超,医德高尚,退休后一直被返聘,太累了。噩耗传来,我们全家悲伤至极!此情此景成追忆,王氏医学传家久!

王诗雅的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在门前的专家展示窗内这样介绍他:知名消化内科专家。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为陈敏章教授指导的消化内科专业研究生。中医世家出身。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且为印教授学术继承人。从医4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胃肠、肝胆、呼吸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王诗雅的医术造诣精湛,固然在于他的天资聪慧与勤奋好学,但其家学的渊源亦使他如虎添翼。行医到他父亲这一辈已是第六代。

王诗雅1942年11日出生于建湖县的医学世家。自幼年起就聪慧过人,又心怀慈悲。在父亲的教诲下,他从小就立志学医,一直努力学习奋斗,从苏北乡间考取了协和医科大学这个神圣的医学殿堂。他的父亲王达夫老先生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代名医,开明人士,十几岁就悬壶家乡,行医70余年,医道精深,尤以中医内科、妇科见长,深受广大患者的拥戴。

说起他的父亲,王诗雅曾动情地说:“父亲时常教导我们子女,人要学好,走正路,不要投机取巧。父亲还说,你们行医不管对什么人,都要一样看待。学医是个高尚的职业。行医,上能保祖国,下能保民安!父亲主张子女学医。子女们也都听从了父亲的教诲,一个个捧起了医生的饭碗。”如今,王诗雅的儿子子承父业,取得了协和医大与哈佛大学双博士学位。

王诗雅1962年考入八年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文革开始,他被迫提前离开课堂,来到陕西耀县县城医院工作。他深感没有过硬的医技,就难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使得他内心痛苦不堪,彷徨中挣扎着。1979年,他奋力考上了协和医院陈敏章教授的消化内科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又调入了中日友好医院,师从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国家级著名中医印会河教授,并成为印会河教授的弟子、学术继承人。

  他的爱人金培力,也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与他同在一个单位工作。

1989年,王达夫老先生走完了90岁的人生。去世之前,把他珍藏的一本家传著作《评史管窥》及一封留言给了三儿子王诗雅。留言写道:

《评史管窥》这是王诗雅先曾祖秋圃公的著作,在前清考试时名盛一时。原来四本分“元贞利亨”四册,后来为我并成一本。这是我家的宝贵遗产,只有保存你家较合适。这是祖辈的心血,万万不能作废,切切要紧。

  王诗雅爱国爱人民,对他所从事的事业鞠躬尽瘁,一心为患者,深受广大患者的爱戴。王诗雅是中西医结合颇有建树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他的离去是中医学界的一大损失。

  王诗雅多年来情系故乡,不仅帮助家乡建湖医治过成千上万的患者,更重要的是关心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他深情地爱着养育他的土地,积极参加振兴盐城北京咨询会各项活动,担任建湖分会会长,尽自己努力帮助故乡牵线搭桥发展经济。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故乡有口皆碑。

1956年夏天,我与王诗雅一同考入建湖县中学,在一个班读书,大学毕业后同在京城工作,到明年夏天,我俩同学就60年了。不久前,我们在一起吃饭,提起这事,他说到时要庆祝一番。同时他还提出,要我帮他编一本纪念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些竟成了回忆。“医贯中西,药到病除,名扬杏林,王氏悬壶传家久。星耀南北,仁心仁术,辛劳陨落,八方悲极长相忆。”

                     (作者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