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西山·明月湾(王金厚)

发布日期:2015/10/28 10:39:21  阅读:1717  【字体:
 

 

      2006年3月1,晴。

中午,天气放晴,应同仁老夏所提,各携老伴出游西山。

58路公交车从吴中至胥口伍子胥墓再沿湖滨大道去西山,要经过壮观的几千米长的太湖大桥方能登达西山岛。

“走遍万水千山,难忘太湖西山”。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你不身临其境,你不亲临西山,是无法体会其意境的。这里大大小小的国家级旅游度假村,遍布于湖滨山麓,隐现于绿水青山。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怎么回事,只有身临西山,才知道天堂里的天堂在哪里?天堂里的天堂就叫西山。

西山最南端的景区叫石公山,江泽民曾到此一游。景区内的“一线天”等景点我们未能顾及,原因是整个西山就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任意一个镜头都有她天然独特的神韵,天然独特的静美。美不胜收、如诗如画,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形容。

一个当地的土导游,他自称祖祖辈辈是西山人,邀我们坐上他的敞蓬车,把我们沿湖开到一个叫明月湾的地方。他说这里的古迹最多,他指着一棵大樟树说,这棵树已经1200多年,60年前被日本鬼子火烧了一次。我们看到这棵树比大象还粗的大树干约三分之二有树皮包裹,还有三分之一的侧面就裸露着树干,真叫人伤心之极!但就凭着这三分之二的树皮作用,整个大树还是枝繁叶茂!她好象在向游人诉说伤疤是强盗的罪证,只有战胜伤疤,只有坚挺向上,才能有自己的生存。

我们被带进一个深深的长长的左弯右弯两侧都是高墙大院的古代村落,在这个村落里转折了半个多小时,除了石板路就是大户人家的深深庭院。这些看似平凡的古木门,只要一踏进,就会给你一种惊叹、赞叹!一进数堂,东厢西厢,套房回廊,花池鱼池,井台灶台,怎么这么精巧精致,雕樑画栋,格扇明窗,要多少能工巧匠,屋樑上都刻上梅、兰、菊、竹,且不说巧夺天工,连主人的骨气、傲气也在熏熏袭人。有个叫薛家厅的古式大院,砖刻标明是明代(1588年)建筑,距今400多年,居然还完好无损,如果不是导游引路,你进里去三弯两转就无法走得出来。真是庭院深深,深邃莫测。

走出明月湾后,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在这几十平方公里的太湖心里的小岛上,在这块面湖背山的小小山坡上,先人们看中这里什么?这里除了茶叶、渔业、还有桔子就再也没有什么优势了。出门就是水,几百里太湖无风也起浪,交通极不方便!偏偏要在这里筑寨深居,且豪宅林立,终因何为?

土导游似乎看出我们的心思,他说,明月湾人的祖先大部分都是达官显贵,如邓家祠堂就是两广总督邓××隐退后所建,薛家厅就是薛仁贵的后人,人家家谱还在……

他领着我们又回到了进村的地方后,我们竟发现他没有锁车,问他是否大意了,他说这里没有必要。这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是安守本份,亦耕亦渔,丰衣足食即可。十几年前,太湖大桥通车后,岛上有人进城了,几年一过开着车子回来了,村里人并不拥上去羡慕,相反,心里头反认为是不正常现象。

我们见他热情、好客,言谈有味,问他什么文化,他说是70年初中毕业,这里不管是什么毕业,一般上辈人都要你读读家谱,读读祖训,还有《论语》什么的,我问他你初中毕业正是文革时期,这里学不学毛选?他说学,家家都学!但从不武斗,早上在茶馆里喝喝茶,学学红宝书,太阳高了,就上山,就下湖……

“你又有文化,又会开车,为什么不进城呢?”

      “大桥通了,我进过城,城里人一双20元的假皮鞋能卖到100元他就高兴了,西山人不想这么做,西山人喜欢自己的小康。”

土导游把我们四人环山兜了一大圈,花去一个多小时,只收了20元钱,我们真有点意外。在临回上车前,我面对烟波浩瀚的太湖,面对不知在什么年代从太湖里冒出来的西山,面对这又老又旧的明月湾山庄,面对这个老实健谈的土导游的背影,那“西山人喜欢自己的小康”在我的耳边一遍又一遍的迴响!看来,小康社会的标准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十分富裕,社会的公平,透明,人们的舒适、满意,各自的生存价值观,各自的追求理念等等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种种内容。

西山·明月湾,没有灯红酒绿。

西山·明月湾,天堂里的天堂。

摘自《橙黄橘绿》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