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岁月静好(小青)
是谁说过,红尘熙熙攘攘,来往两种人,一个为名,一个为利。公元二十一世纪,武陵人以怀旧为业,缘南京五台山梧桐大道行,忘路之远近。忽逢一书店,大隐于重重阶梯后,门厅之隐蔽清冷,令人甚异。复前行,欲穷其尽。初极狭,才通数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藏书累累,案牍井然,有咖啡悠雅台阁小凳,琳琅满目书香逼人。其中男女往来微步,言语温柔,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或默坐或沉思或阅读,怡然自乐。此为乱世之中之桃源,岁月静好,令人观止。
一进门,恍如隔世。这里绝非北京王府井西单书店那样人潮鼎沸。甚至,我只看到了这个沉思者。狭长的过道,书堆随意排布,可以随手翻阅,低矮的天花板毫无装饰,似乎更像书店的后仓库,没有森严的书架,更没有很谨慎的分门别类,人们有一种随心情淘书的散淡。书店银柜那里一句:大地上的异乡者,简单告白了书店经营者的灵魂。在信仰的朝圣路上,人们默默结伴同行于此。
拐角处遭遇爱情,这是哪首歌里煽的?当然,我这里绝不会故意煽情,如果你真的像我一样,拐个弯看到此情此景。我爱上这里,无条件。如果不是堆满书,这里更像教堂,阿门,每个人都有忏悔的权利。减压也包括良知的洗礼,读书反思,陶情怡性,让日渐亚健康的身和心喘口气。由于这个书店是地下室改造,没有自然采光,在一路温暖和睦的明亮灯光下,这个有着汽车双实线的马路长廊,便有了通往天堂的意境。不同的是,这里行走的不是奔驰宝马,而是赤足的人们。所以,在这个拐角处,请开始放慢脚步。
书,依旧是漫山遍野的感觉。尽管沿走廊一路过来,大厅忽然开朗,多了不少开放式格局的立地书柜,但是,主人随意堆积的奢华,依旧令人感叹到那句“无事小神仙,有书真富贵”的金言。如果你行色匆匆,来这里急着挑选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之类,我敢保证你一定抓狂。因为无从下手,尽管那些高大的书柜也做了分门别类。如果你只是来这里发呆沉思或者随手尽兴企图跟哪本书遭遇一下,找点久违的灵魂小碰撞,恩,这就对路子了。因此,在这里,或许阅读者比购买者,更多。主人慷慨雍容之气度,我未曾谋面,就已甚知,你就看那些书堆旁的木条长凳,那是公园里、广场上才有的,它的名字叫“公益”,又或者“请坐”。
请坐,请慢慢看,轻轻翻阅。时光在这里静了下来,人心在这里圣洁了起来。我停在一堆书旁,只一眼,便有种经年走不掉的惆怅。都是我心仪的书,都是我想要细致品读的书,这一坐,到什么时候才能舍得起身离去?木条长凳,这样的留客方式,现世今生,我久违了。
还有更大的手笔。如果你是文艺男文艺女小资男小资女小清新小傲娇小……一切的从容淡定,这里都可以满足你。相比较我这个坐在木条长凳埋头阅读就已经满足的老人,年轻人们更多的,是留恋这里的氛围。咖啡小酌,绿茶光阴,时尚与传统,在这方兰慧书香的休闲区域相处融洽相得益彰。品茗读书的孩子们姿态各异,神情舒淡,酷暑之中养心怡情,也许行万里路之前,读万卷书是最好的准备。
这位大叔,您笑的如此质朴。也许这里的工薪酬劳甚微,也许出了门你要愁眉不展为生活的种种操劳,但至少在这里,在这些与书为邻的时光中,您能够展开笑容,为每一位阅读者送去锦上添花的好心情。来杯卡布基诺吧,又或者我们喜欢太湖的碧螺春,总之,这里的茶不是茶,这里的咖啡也不是咖啡,它是安顿剂,让沉静的心灵更加沉静,让岁月在这一刻静好。
布艺陶器玻璃器皿的混搭一条街。这是唯一有商业气息的琳琅满目。长长的廊道,布满展示柜和长桌,在书店最边角的一侧,依次排布,为了不影响书店的文化气息,主人特意用厚重的墨色落地窗帘,把这些五花八门的小商品隔离在书柜视线之外。不过细看,大多数是格调各异的小饰物和小挂件,还有很多风尚人物的写意画,颇具品位和赏趣,如果是喜欢把家装饰的很文青和锐气,这些行头和细节会满足你的个性,成就独特的家饰文化。
叹为观止的来了。看到吗,这里是图书馆吧,猛一看还以为是绘画班。桌上怒放的葵花,是梵高的最爱。那些树立的架子,夹着书本,那是方便人家摘录的。看过考虑周全的,没看过这样上心的经营者。不但提供舒适的桌椅让顾客免费使用,还提供情景!此情此景,除了读书,还有什么让人沉浸,令人神往?怪不得那些大学生们一壶水一块面包,背着个小包在这里一呆就是一天。我不知道大学图书馆为什么不能这样设计,这里更以人为本的具体。
更奇怪的是,这些安静的阅读区旁边,居然有一群手拿陶笛(我也是刚知道这个小玩意儿叫这个)的初学者们,跟着一位着装古典的老师学习吹奏的要领!这片沙发区,就是小型讲座的地界,据说每周不是签名售书的作家来,就是闻名全国的学者来,或新书首发会或读编交流会或摄影展,诸如此类的美事每周发生,不胜繁举。
授课老师身着中国传统对襟小褂,正细声温和地讲解吹奏的要领。底下沙发区得学艺者年龄性别各异,无论老幼,都聆神认真学习技巧。我想起了新君子六艺中的“技”,当下的人们,可能把“技”都演变成实用生存能力,很难看到还有成年人出现在这样怡情的队伍中,在某个星期假日,来这里学习吹笛子!
一静一动交替,在这里和谐相处,如果不亲眼所见,一定匪夷所思。吹拉弹唱的,埋头苦读的,各得其乐。有一种文化叫做包容,有一种文化叫做开放,这就是多元的时代,我们的距离不出尔耳,左手安静,右手热闹。
多年来,我一直梦想有这样一种事情可以经营,把我喜欢的书、茶、咖啡,还有坐而论道,集中在一起,但是网上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这一梦,就是梦了三千年。然而事业总有先驱者,这位先锋书店的主人,是个衣质朴实之人,每天着双平底鞋,除了游泳和散步,别无所好,这些年来,他以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书店经营模式,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使我脚下的这个地方,成为南京最美的地方。
关于先锋文化的十几年,网上海量报道,我这里,只是着自己颜色,看先锋景观,一样的喜欢,不一样的表述。在盛夏金陵胜地里,有个这样清凉的桃花源,令我们这些怀旧的武陵人,顿感幸福。
转自《塘河》杂志
- 上一篇文章: 每天都是一首诗(露嵘)
- 下一篇文章: 又见炊烟(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