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诗歌 > 正文

祖上来自建湖县(【北京】乔宗玉)

发布日期:2012/4/8 13:28:39  阅读:3763  【字体:
 

 

从前,翻一篇写缅甸果敢的采访文章,当我看到那些南明汉人后裔在数百年间始终对外人说道:“祖上来自南京府”时,我不禁感叹,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是何等根深蒂固,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年代如何更迭,中国人都难以忘本。是故,抗战时期,牢记自己汉民族身份的果敢人协助中国远征军,共同抵抗日军的入侵。

 

某次闲谈中,我的一位朋友说道:“我爸爸从浙江台州调到湖南长沙,我儿子没有去过台州,可我们在各种表格的祖籍栏,都写着‘台州’”……他的感受,我深为认同。因为我的祖籍地:江苏建湖,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片神秘而陌生的土地,从我祖爷爷辈起,我的家族就不断往南迁徙,从苏北到苏南,再到上海。我的爸爸基本在上海长大,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沙,望故乡,已是遥不可及。可爸爸每次填表格,都能把祖籍地细化到:建湖县泰义乡乔村西乔庄……

 

建湖位于中国内地的苏北平原,由盐城市管辖。所谓苏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在某些有偏见的苏南人、上海人口中,苏北代表了贫穷、落后、粗蛮。比较奇特的现象是,一部分苏北人确实长期处于城市的底层,做苦力活儿,如旧上海的黄包车夫;另一部分苏北人,常常是开疆辟土之辈、国家股肱之臣,或文采风扬,千古传颂……从建立大汉的刘邦算起,南宋背着幼主殉国的宰相陆秀夫,明代创作《西游记》、《水浒传》的小说家吴承恩、施耐庵,再到新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没有这些苏北人杰的中华历史,真不知道会是怎样。

 

我曾经听说过,元朝蒙古大军占领苏北后,曾把金国遗民迁徙到苏北,而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将苏州人赶到苏北垦荒。如我的先祖,最早溯源应该是在苏州阊门,即《红楼梦》开篇提到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也是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的香菱的故乡。由此可见,苏北不仅仅在地域上处于南北之间,文化上也是南北交融荟萃,苏北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精细,也就不奇怪人才辈出了。

 

长久以来,我以为建湖是一个以“建”为名的湖泊,事实上,建湖分别取“建阳”、“湖垛”的首字,尽管也被誉为“水乡明珠”、“鱼米之乡”,“建湖”两个字却与湖名毫无关系。建湖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据爸爸回忆,那里经济落后,可人们重视教育,族中子弟多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我们乔家属于耕读世家,祖爷爷对他的儿子们说过,要是你们不好好读书,就给我回家种地。我爸爸童年依稀的记忆里,打小,爷爷就教他念四书五经……

 

大学时,我乘着轮船由长江北上,去过一次苏北,但只是涉足扬州、黄桥,才不过一天,皮肤就因为不适应苏北干燥的气候起红斑……我爸爸听说后,连连叹气,疑惑道:“你祖上就是苏北的呢,你怎么能水土不服呢?”建湖离黄桥不远,我光顾着吃黄桥烧饼,没有再往建湖的方向前行……

 

对建湖渐渐有了朦朦胧胧的印象,起于外交家乔冠华的女儿乔松都追忆父亲,亲自到建湖老家探访乡亲。沿途水乡风光秀丽,她家亲戚远远看见她,就亲热地按辈分叫她“姑奶奶”——其实她也就五十多岁。与乔松都平辈的我不禁有所联想,估计三十多岁的我也会在当地被叫为“姑奶奶”。在苏北,人们极其重视家族长幼秩序,具有强烈的伦常观念。

 

逾年长,我逾不得不承认自己有深厚的苏北人意识。有一回,我和一个祖上扬州的哈尔滨女孩聊天,我们共同的感受是,苏北人特别重视中国传统道德,宁折不弯,作风硬朗,难听点,就是“认死理”。比方说,我爸爸从小教育我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唾弃卖国求荣的奸臣秦桧,于是我长大后死活不接受那些为秦桧、洪承畴、汪精卫等汉奸翻案的学说,甚至不惜与人反目。

 

有些苏北人的习俗,我亦从爸爸那里继承下来了,如晚上睡觉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在看乔松都回忆她的父亲时,乔冠华当年也是这么对待松都,我才知道这原来是苏北人“裹粽子”的习俗。还有就是饮食上,苏北的“狮子头”,绝对是实打实的新鲜猪肉,配料有姜末、葱末、油条、淀粉、荸荠等,做出来后,鲜美无比……

 

转自《盐城晚报》201234 B16/登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