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通讯 > 西塘书话 > 正文

岁月留笔满纸情(金学桂 姜茂友)

——读王锦湘新作《岁月留笔》

发布日期:2016/7/3 13:57:27  阅读:5267  【字体:
 

 

春暖花开时节,欣闻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我俩老友王锦湘兄的新作《岁月留笔》,我俩先睹为快,不约而同发出感慨:岁月留笔满纸情!

锦湘兄已经年逾古稀,他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公仆。他在40年的从政生涯里,历任过乡镇的多种职务,终点站是县民政局局长的岗位。新近闲来,他把自己的新作旧抄等回忆碎片一起结集出版,名曰《岁月留笔》。《岁月留笔》留下了作者对事业不懈追求的心路历程,留下了作者把群众冷暖视为己任的公仆情怀,留下了作者乐于进取、勇于开拓和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她不但记录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梦想,记录了作者对事业的奉献和忠诚,还更多地记录了作者对家乡、对父母、对同志、对群众的一片赤诚和满腔真情!

 

字字句句,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家乡情缘

 

作者出生于高作镇长北滩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长北滩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沟一河,作者无不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家乡“有一条河,叫条龙河,河水清澈透明,润泽着两岸土地,滋养着长北滩的百姓……”“长北滩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是喝家乡的水,在祖辈和父母及乡邻的哺育下成长的。”春去秋来,一年四季,作者和小伙伴们奔跑在家乡的田间小道上。“春天,在绿色的田间追逐嬉戏,拔茅针、放风筝心花怒放;夏天,在赤日炎炎的阳光下捉鱼虾,采菱角,野趣盎然;秋天,仰卧在稻场上,闻着稻谷的清香,数着天上的星斗,象一首美妙浪漫的田原诗;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滑冰溜冰,打雪仗,少年壮志不言愁;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四季图。”作者笔下流淌着对儿时的深深的记忆,对家乡挥之不去的情思,更是为报效家乡作了深厚的铺垫。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这片神奇的乐土,永远是我心中的圣地,回报家乡是我应尽的责任。”所以,对家乡的人,他无比的亲;对家乡的事,他尽力地办;家乡人有困难找到他,他毅然相助。因为在作者的心灵深处深深地记着:“家乡啊!我的根在那里。”这位古稀老人发之肺腑的心内独白,令人感慨,令人动容!乡韵、乡情、乡音、乡愁,在他的笔底,字字都关情,句句总有缘!

 

点点滴滴,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父母情愫

 

《岁月留笔》以浓厚的笔墨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真挚的、深沉的、永不磨灭的爱,感恩父母对他的哺育和滋养。从《百岁母亲人生路》《母爱永相随》到《孝顺父母亦有道》等多篇文章,作者都以深沉的情感和纯真的孝心,热泪盈眶地书写了父母对他的辛勤付出,书写了血浓于水的大恩大爱。为了把一趟儿女拉扯成人,父母亲“遇到过无数的艰难困苦,熬过了很多苦涩的年头,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酸甜相连,苦乐紧依……”特别是在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家更是陷入极其困顿的境地。那个年代……我们家兄妹六人,大的十多岁,小的才几岁……母亲心力交瘁,一家穷困潦倒……每年靠吃‘周转粮’过日子……”就在那种情况下,父母亲还“出台”了一项重大决策:让六个儿女全部读书!因为母亲坚定地认为只有“读书才能致强”。作者深情地写道:“母亲把一块小糠饼放到我的书包里,那时的糠饼,比现在最精美的的月饼还要诱人。眼前的母亲身体虚弱,走路打晃,这分明是饿坏的,我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把糠饼留给她。谁知,等我回到学校,想找点东西填填肚子时,在书包里又发现了那块糠饼……我哭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从心里呼叫着,妈妈!我可怎么报答你啊……”作者把这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往事,真切地写在书里,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令人震撼,令人抓狂,令人陪他一起流泪……

 

章章节节,无不彰显出作者的人文情怀

 

通读《岁月留笔》,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关心群众、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作者发现小学里的老师冬天只盖一条单薄的被子,他悄悄地购了一条棉被胎送去;作者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炊事员寒夜难熬,他决意钻进同伴的被窝,腾出一条被子盖到老人的身上;作者发现一位老退伍军人生病在床,需要调理身子,他立马用自己的计划买了白糖送上……作者还不止一次地赠衣给他人,冒雨送夜宵,让车送病人,留宿求助人,慰藉聋哑人,为老门卫修房解难……一举一动,一事一例,举手投足之间,表现了作者的同志之情和古道热肠,折射出作者真诚、善良、纯朴的人格魅力,彰显出了作者的亲民形象。他在民政局局长的任上,了解有些贫困户日子艰辛,有些残疾人生活无着,有些五包老人养老困难,经过民政局的努力,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早落实了残疾人安置政策,最先实施了五保户集中供养办法……在作者的人生字典里,用得最多的字就是一个“情”字。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言:“世界有阳光,也有风雨,人生有顺境,也有艰难。我认为,人活着,要有精神,有精神才会有力量;人活着,要有良心,有良心才会乐以助人;人活着,还要有情义,有情义才会把群众当亲人……世界上有了情,有了义,生活才会象阳光一样灿烂。”作者几十年来在风雨里成长,在工作中磨砺,他精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书中“人生感悟”一章中《回顾工作话感悟》《创造无悔人生》《交友的学问》《主要领导干部之要》等篇力作,字里行间包含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刻的人生哲理,是难得的好教材。这些文章还体现了他对青年人满腔热情的关爱,给他们以肯定、点赞、指导、提携和希望,其情其意,令人感佩!

 

枝枝叶叶,无不折射出作者的群众情结

 

翻阅《岁月留笔》,我们还从作者的调查研究、公开承诺、述职报告和工作随笔中,看到了一位积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做好事的基层领导风范。作者在赴草堰口乡任党委书记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他就当着全乡党员和干部的面,掷地有声地说:“县委让我挑这副担子,不是让我来做官享福当老爷,而是把一个重大的责任压在我的肩头,我郑重承诺:今后将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夙夜在公,俯首为民,以赤诚之心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回报全乡四万人民!”我们不妨再来听一段作者在民政局局长任上的述职报告:“民政干部,想的就是民众,爱的也是民众,救助的是民众中的弱势群体。要把党的阳光雨露及时地给他们送去,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恩情和温暖。使他们永远和党心连心……。”作者是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干部,他的回忆文章中,不知不觉地留下了他与群众血肉相连、情同手足的故事。《防震棚里捉蛇》《花斑头抢场》《秧池里摸眼镜》《粥碗里钻出小蛆》《刀下留鸡》《光腚推船》等一连串闪光的小故事,无不展现了作者与老百姓心连心的公仆形象。“我在双墩、两港两个大队蹲点六年多的日子里,完全融入在群众之中,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我当知己,那段时间里发生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至今回味起来仍觉魂牵梦绕,其乐无穷。”作者在冈西工作期间,一次去沿河大队办事,途中在蔡港大队看到一座小桥的桥板断裂,桥头塌陷,小学生爬着过桥。作者随即找来了当地干部,立马动手和大家一起修桥……

 

《岁月留笔》把人与人之间的常情、亲情、热情、真情、友情、柔情、温情、恩情、同情、激情、衷情……尽情铺陈,诉说无余。《岁月留笔》,是一份怎一个情字了得的精神财富;《岁月留笔》,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