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小沙东海上血战(史德林)

发布日期:2016/8/13 15:26:04  阅读:5824  【字体:
 

 

19432月,根据中共中央来电,要求华中局在新四军三师选派一批年轻有为、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军事和文化技术干部到延安学习深造,准备迎接全国大反攻。黄克诚决定从盐阜区抽调旅团以上干部11人去延安,还有一些女干部、警卫人员共51人。其中旅以上干部为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八旅政治部主任张池明。

210晚,黄克诚在张集召开赴延安学习同志会议,讲明这次赴延的目的,号召全体同志不负党的期望、师部的重托,努力学习,准备迎接全国的战略大反攻。同时要求同志们更注意途中安全,在日伪严密封锁,可能遭遇敌人的情况下团结战斗,保证胜利抵达延安。为了途中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黄克诚宣布彭雄为干部队队长,田守尧为副队长,张池明为党支部书记。队伍拟从阜宁出发,过陇海路经山东去延安。

212拂晓,干部队从阜宁板湖出发,向阜东县方向前进。约上午9时,警卫连报告有一股敌人向队伍追击而来,彭雄立即下令:“干部队快速前进,警卫连就地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全连战士们沉着冷静,待到敌人靠近时,机枪、步枪一齐开火,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击退了敌人的尾追,警卫连无一伤亡,掩护干部队继续向阜东县境内前进。14日,干部队抵达东坎镇,日伪军的大扫荡开始了。干部队遇到参加反扫荡的三师两个连,彭雄便要了1个连掩护干部队。敌人误以为干部队是三师领导机关,于是一路紧追不舍。当干部队伍行进至李家圩一带时,敌人又以2000多人、两门大炮、3架飞机,超过40倍的兵力,企图围歼干部队。彭雄命令部队背水一战,战斗十分激烈。战斗中一名机枪手牺牲,另一名机枪手中弹负伤。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彭雄立即接过机枪猛烈扫射,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持续到下午4时,干部队在彭雄、田守尧的带领下终于突出重围。彭雄、田守尧、张池明等研究,如果干部队伍继续前进,敌人一定会组织更多兵力围攻,这样队伍不仅无法甩开敌人,还会造成重大伤亡。于是决定让队伍暂时分散到当地群众家,参加群众的反扫荡战斗,然后再向既定目标前进。

黄克诚师长极其关心干部队的安危,接到田守尧汇报分散到群众中的部署意见后,深思起如何护送他们的最新方案。田守尧告诉黄师长:“八旅二十四团曾缴获一些海盗的船只,经与海防大队联系,决定乘坐其中一只最大的约长四五十米、宽二十米、有五根桅杆的船,从五垛出发到赣榆柘汪,如顺风只需要一夜时间可以到达。”

“有什么危险吗?”黄师长问。

“这条船从苏北到山东,已经跑过几趟,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而且船老大是个跑了40多年海的60多岁老人,有丰富的航海经验。”田守尧介绍说。

“要经过敌人的封锁线吗?”黄克诚又问。

“夜间可以绕着走。”田守尧回答。

黄克诚经沉思后,同意了干部队从海上走的方案。

3167时,彭雄、田守尧、张池明、吴毅、张友来、曹云、席舒民、伍瑞卿、彭绍英、黄国山、程世清,女干部吴为真、陈洛连、张明、陈思静、田友平、张绪、赵鹤英等及警卫共50余人,身着便衣,扮成商人,带着武器,登上伪装成商船的大海船,从五垛的黄河海口出发,乘风破浪,径直向赣榆柘汪驶去。

深夜,大帆船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前进,速度很快,顺利通过了连云港日伪军的海上封锁,并在秦山岛海面上继续航行。这时距赣榆柘汪大约只有60多里,仍在日伪军封锁的海域内。

凌晨3时左右,风越来越小,天快亮时,风完全停了,船停在秦山岛南约三、四里的海面上,这时又值退潮,帆船无法前行。船停在了日伪军严密控制的海域内。彭雄、田守尧及船老大都十分心焦。正在这时,从秦山岛方向开来了一艘敌人的巡逻艇。

彭雄举起望远镜观看着,并对全体队员说:“同志们,做好战斗准备!敌人不靠过来,我们不要动,如果敌人要登船,听我的命令!”

敌巡逻艇靠近了海船,日军的一名小队长带着一个翻译跳到木船上,叽哩哇啦地说了一通,翻译连忙开口问道:“谁是船老大?是干什么的?”这时干部队中程世清不慌不忙走到敌人面前说:“我是船老大,我们是商人,是货船,到青岛去做买卖。”“船上装的是什么东西,统统要检查。”那家伙说着就要往舱里走,这时程世清趁其不备,猛地抓着他们的后背,一手一个,将他们推下大海,这时彭雄大喊一声:“打!”刹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敌艇射击,有几个站在艇前甲板上的敌人毫无防备,被击倒了。敌人被突然袭击,乱作一团,只好赶快驾艇离开,在远处观察着木船的动静。这时他们发现木船上只有机步枪,没有重型武器,于是将艇停在了300米以外的海面上,用机枪向海船猛烈射击,有的子弹已将木船射穿,海水从弹孔中不停地渗进来。三师军需科的曹云、涟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吴毅、海防大队马指导员和几个警卫员相继牺牲,彭雄和八旅供给部长伍瑞卿等人也负了伤。敌艇见木船上射击的火力减弱,又试着向木船靠近,彭雄忍着剧痛,叫警卫员跟他走,立即被伍瑞卿拦住道:“你上哪去?”

“到船头上去!”

“你知道船头更危险吗?”

“我能避开危险而不前进吗?”说着他冲向了船头,并对同志们喊:“无论如何,不能让敌船再接近我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伍部长也带着枪支和警卫员跟着冲上了船头。等敌艇再次靠近木船时,彭雄高叫:“打,狠狠地打!”卧伏在船头的同志们驳壳枪一齐射击,迫使敌艇不敢接近,只对木船不停地射击。这时彭雄胸前又负了3处伤,昏迷了过去,警卫员把他背回头舱,大家默默地为他包扎伤口,当他稍清醒一点时对警卫员说:“小郑,你告诉田旅长,要坚决打到底,不要管我……!”话没说完,就又晕了过去。

战斗更加激烈了,一直持续到下午,木船已多处被击穿,海水不断涌进船舱。田守尧在后舱指挥战斗,用自己的小马枪,不断射击敌人,带领战士们在血水中战斗。不久,田守尧也不幸中弹,但仍坚持带领战士们打退敌艇几次进攻。因伤口疼痛,加之晕船,他晕倒了。这时受伤的同志和女同志——彭雄的爱人吴为真、田守尧的爱人陈洛连、张池明的爱人张明,以及陈思静、田友平、张绪、赵鹤英等在舱内用棉花、被子堵塞弹孔,清理烧毁一切文件,作最坏的打算,与敌人同归于尽。

下午3时左右,敌人停止了射击,敌艇也始终没有离去。后来他们见木船上没有动静,以为木船上的人已全部被消灭,开始将汽艇向木船移动,再一次发起攻击。田守尧和隐藏在船头的同志一动不动,当敌艇靠近大船仅10米左右时,张池明的警卫员、18岁的戴云天已身中4弹,突然跃起,双手握两支20响驳壳枪,向敌人猛射,顿时有七、八个日军被射中栽到大海中了,甲板上还倒下几个,敌艇急忙掉头向连云港方向逃去……

傍晚,风又起了,在负伤的船老大指挥下,同志们扯起篷帆,驾着遍体鳞伤的木船,继续北行,船行不到半小时,从连云港方向一艘巡逻艇追来了。此时已进入山东境内,大家发现了陆地,田守尧和张池明决定就近靠岸,并指挥大家把武器集中到船尾,等敌靠近时射击。船老大已经不能掌舵,也不能讲话,只能用头摆动来指挥木船方向,不一会,他的头垂下了,同志们为失去了一位忠心耿耿的老人而流泪。

敌艇在追逐中边追边射击,木船在弹雨中前行。过了一会,在只有四五尺水深的小沙东海滩上停住了。田守尧决定下船上岸,于是会游水的搀着不会游水的,没有负伤的背着负伤的,有的抓住浮在水面上的船板向岸边划去。敌艇因吃水太深,无法驶近沙滩,只能在数百米远处向这边疯狂射击,有的同志中弹倒下了,海水漂过留下一条条血迹的波纹……

田守尧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为同志们涉水趟路,不幸与夫人陈洛连被海浪吞噬,卷进了海漕壮烈牺牲。张友来等同志中弹牺牲,彭少英等负了伤,身负重伤的彭雄参谋长被抬送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独立团团部,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牺牲。一一五师山东独立团的指战员们闻讯赶来,击退了敌艇,救出了战友。

这场海战中,彭雄、田守尧、吴毅、张友来、曹云5名团以上干部和女干部陈洛连、张明、张绪、赵鹤英及警卫员共16人英勇牺牲。为护送干部的木船水手12人遇难,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海上激战的壮丽颂歌。

小沙东血战幸存者张池明、伍瑞卿、席舒民、黄国山、彭少英、程世清等6名团以上干部伤愈后,历尽艰险,终于抵达了延安。

牺牲的16位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赣榆县城西北的马鞍山(现名抗日山)上,八路军一一五师为死难烈士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194311月,抗日山烈士陵园还修建了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和纪念碑。

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罗荣桓向黄克诚发来急电。黄克诚得悉干部队在小沙东海面遭日军巡逻艇袭击,彭雄、田守尧等16名同志不幸殉难的噩耗心如刀绞,眼前闪过一个个跟随他转战的,从十五六岁的小同志,成长为优秀军事指挥员的鲜活面容和身影……想到干部队在分散埋伏期间,彭雄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席舒民曾找自己汇报干部队遭遇,警卫连伤亡过大,只剩一个排,要求增加一个警卫连护送,自己因战情紧张无法派出的事,感到更加悲痛和内疚。

为哀悼英勇牺牲的战友彭雄、田守尧等烈士,黄克诚命令盐阜区停止娱乐活动3天,以示哀悼。并在师直追悼大会上,敬献了挽联:

 

十余年甘苦共尝,患难相处,破浪矢忠贞,遥望云天哭战友;

数万里河山犹碎,水火益深,卧薪期素志,誓除寇贼慰英灵。

副师长张爱萍的挽词是:

追悼彭、田同志,我要学习彭雄同志作战的勇猛精神;我要学习田守尧同志为革命斗争十余年的坚决精神。

在芦蒲纪念塔南边为彭雄、田守尧等烈士所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黄克诚为烈士撰写的题词:

彭雄、田守尧两同志均为我军优秀的青年高级指挥员,对党忠诚,作战坚决勇敢,战争与工作经验均极丰富。此次于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而此次损失,在军事上说是可以避免的,完全由于我们对问题缺乏慎重考虑,粗心大意的结果,这是我没世难忘的血的教训。而彭、田及遇难指战员英勇果敢顽强作战的精神,永垂青史,作后死者之模范。

悼文虽短,充满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对下属战友的无限深情,对彭、田二位烈士精神的高度褒扬,同时表现出一位高级指挥员对自身工作的深刻反思和求真精神,尤显高屋建瓴,独树一帜。

录自《串场涛声》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