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专业志 > 正文

上冈小学史略(夏瑞庭)

发布日期:2014/5/17 13:44:15  阅读:15977  【字体:
 

 

“范堤绵亘、串场河长,上冈小学居中央……”这是长期流传在上冈一带的冈小校歌。上冈小学历史较久,是苏北一所闻名小学之一。从二十世纪初创建以来,它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风风雨雨,为革命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建国后,上冈小学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振兴中华,继续培育出大批人才。

 

创立之初的上冈小学,是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创办的。这一时期的冈小主要是扩大学校规模,增添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到二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教学初见成效。

 

上冈小学是在满清腐败,国耻日增,废除科举,提倡新学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由镇上的贡生徐旋池(冈南村人),刘铎(字韵樵,书法家,上冈镇人)两人为富国强民,培育建国有用人才而创办的。地点在武庙,称为南沙小学堂,徐为校长。办学经费靠文武两庙的庙产,二十八顷大学滩的柴草收入抽出一部分解决。开始只有一个班级,以后发展到四个班级。1921年(宣统二年)改名为崇范小学,有高等甲、乙两班。刘铎任校长,教师有陈维泉(字醴卿,秀才,上冈大南庄人)、仇竹斋(善骈文,上冈镇人)、马子良(上冈镇人)、肖积琪、陈宗恕、何志干(上冈夏家桥人)、杨家树、李炎冠(沙庄人)、姜效诗(秀才、建阳人),管理员李国桢(伍佑人)等。较有影响的学生薛鸿猷(南京高等师范毕业)、陶启琴(上海大厦大学毕业、曾任上海文化学院教授)、冯辑、王秉钧(南京红紫廊政法大学毕业)、胡益忠、胡益智(又名胡就明,曾任盐东县长、上海市教育处长等职)、刘慰曾(东北大学毕业,与张学良同班)、刘景曾(北洋大学毕业)、邵铸镛、崔鸿雁、仇鼎然、韩钰、陈宗寿、孙贤褚、王光熙,陆子华、孙炎、刘华等。

 

随着经济发展,上冈地区的教育也迅猛发展起来。到1912年(民国元年),上冈市(二十年代后期改为盐城县第十四区)办有44所初级小学。1914年(民国三年),原南沙小学堂改为上冈市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冯篯(字仰彭,省立淮安九中毕业,上冈镇人)。老师有陈国屏(著过《论说法尘》),冯篆(字韵图,上冈镇人,教四年级国文史地等)。冯环任会计,王仰周为庶务,还有沙庄的李XX等。起初只有两个教室,修学年限为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学生有吴宗鲁、王慕尊(英国皇家学院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代理教育长)、陈钟浩(德国留学生,曾任国民党行政院咨议)、王裕恺(上海大厦大学毕业,曾任上海光夏中学校长等职,现在美国加州格兰岱尔市市立大学)、陈海波(留学美国)、彭大铨(曾任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南通中学校长)、邵维恺、徐昌鉴、廖树培、仇豹华(又名仇瑞彩)、马于书、李佑棠、刘式曾、魏学仪等一百多名。学校很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学生薛树芳(字诵齐、上冈镇人)的体育运动较出名,1917年(民国六年)在冈小毕业前,到盐城参加选拔赛后,出席江苏省学生体育运动会(会址在扬州),荣获武术第一名;学生刘积健(字景绍,又名刘琴子,上冈镇人,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曾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学)业余时间钻研七弦琴,琴艺高超,二十年代曾获全国古琴比赛第二名。

 

19191923年(民国八~十二年),全国学制改革,上冈市立第一高等小学更名为盐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简称五高)。1924年前后校长仍是冯篯。继任校长赵开基(又名赵骏图,上冈人,省立淮安九中毕业),接任校长顾良桢(建阳顾家庄人)。教员有王德亮(又名王重言,上冈镇人,江苏省第六师范毕业,曾任毕业班主任,后继顾任校长)、李俭吾(数学)、凌振哉、薛树芳(江苏省南通第一代用师范毕业)、邵慕尧、沈石亭、何得一(上冈夏家桥人,江苏省第五师范毕业)等十多人。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国文、算术、地理、历史、英语、美术、体育等。1925年(民国十四年)前后毕业的学生有薛鸿文、唐兆风、夏瑞白、彭飞、傅惠康、李玉山、胡益民、唐秉权、彭大同、王举贤、蒋焕泽、王店育、孙家法、秦坤、仇国基、陈海山、沈爱荷(女)等。当时学生有二百多人,其中有来自上冈周围远路的二、三十名住堂生。1919年学生王景真(又名王无遁,上冈镇人)积极参加抵制日货运动。19255月顾正红被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的“五卅”惨案时,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五高”师生连日上街游行示威,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并查禁日货。学生们的爱国行动,留下深刻的影响。学校教唱“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尚未成功……齐奋斗……”的歌子歌声响彻校园。高级为三年制,最后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热情,志在振兴华夏。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特别重视国、英、算,一般都达到90分。教师认真教学,关心时事,接受进步思想。曾学习陈独秀所著的《论中国少年》等文章。

 

1927年(民国十六年)前后,毕业的学生唐秉琳、薛鸿西、唐兆銮、石景宣、魏学仲、陈宗良、廖树生、马益三、魏学仁、曹俊(字轶千,又字古风)、虞铨、王雨润、夏雨宽(字霭庭)、王少青、魏学信、廖树嘉、朱树人、陈刚、崔学尧、崔鸿甲、刘绩明、王少海、吴士俊、吴士杰、金镇之、夏雨齐、(字芳庭)、邓亚东、廖树滋、沈玉海、凌康庆、徐启发,女生有唐兆鸢等。教员凌振哉教英语,学生乐于和他接近。

 

二十年代初,曾于上冈小学毕业后在外地读书的历届进步校友,利用放寒假期间,在上冈组织《同志共进社》。其宗旨为“革命、合作,互助”。社长是臧循,吴宗鲁负责宣传工作。他们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23年曾向恽代英主办的《中国青年》投稿,在外地带回《响导》、《中国青午》、《醒狮报》等进步报刊,并办过两期暑期补习班。还利用出会、玩灯的机会,用红黄等颜色纸写标语,贴在头牌上,进行抵制日货等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学校很重视革命的纪念活动。1925年(民国十四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这天是星期二定为全国纪念日,并以颂扬中山先生为作文题,有的学生于六月一日写了挽联悼词,哀挽“总理奉安”(即孙中山的棺枢从北京运到南京中山陵)。当时,上冈的工农绅商学界等全体人士均佩戴黑纱,在大曝场(上冈粮库旧址)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此后,每逢星期一早晨,全体师生都在学校礼堂和大天井内举行纪念活动,集体恭读《总理遗嘱》,接着学校教导主任报告《本周时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前后,学校曾改名为盐城县立上冈实验小学,1929年(民国十八年)又改名为盐城县立上冈小学。校长崔鸿雁(上冈镇榆西村人,江苏省立扬州第五师范毕业)。二十年代中期,冈小的师生,经常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每年59日,校长崔鸿雁和全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列强”、“反对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扩”口号。崔校长还带头打菩萨,反对封建迷信,并支持周赓、杨如兆等发起“六·三”禁烟。

 

继任校长李俭吾(上冈李村人),教导主任邵维恺(字公悌,上冈镇榆西村人)教员陈学真、祁香山、唐秀山、薛子瑜、张子昂,廖树培、凌振哉、田仰周、何得一、唐彩庭(后曾任海南中学校长,建阳县参议会秘书,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扬州师范学院顾问)、沈菊秋、王仰周等,教职员工达二十多人。他们多数是江苏省立第五或第六师范毕业,有八个班级,三百多名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有陈宗泽、鲍廷铨、韩锦文、周宗学、皋学炳、高文彬、朱世理、韩镗、陈玉亮、  (又名陈明西)、徐金魁、王开云、王锦槐、杨兆熊、曹杰、虞文海,虞文江、虞文龙、廖树棠、董衡文、孙勤等。还有孙嘉时(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陈建丹等一部分住宿生。冈小重视教学质量,教员业务能力都很强,工作有责任心。校长崔鸿雁曾于深夜带皋学炳一道徒步去距上冈45里的盐城,参加演说竞赛。在途中,崔口授内容,皋边听边练,第二天八时即走上讲台,结果获第二名。教员薛子瑜教算术,何得一教英语,唐秀山教图画,不仅在课堂上教,而且时常晚间、假日为学生补课。此后冈小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组织,下设学习、文体、司法等几个委员,(陈建丹是学生会的辅导主任,夏季英负责司法)维护课外秩序,值勤同学手持童子军棍站岗,维护校规校纪。

 

1930年毕业的学生沈鸣禄、朱树涵、姚克谦等回忆:冈小过去是七年制,他们毕业前二、三年,才改为六年制。与他们同期毕业的同学有:韩钟(后曾任上海市打捞局长等职)、夏期俊(夏季英)、徐昌达、韩锦亮、虞启德、陈锐(陈仰梅)、朱景贤、仇春江、陈家骥、陈廷香、薛治强、陆家骏、崔鸿升、彭龙光、崔鸿翔、韩震、刘德浚、杜朝荣、韩恺、王雨禧、孙孚、费维隽、董寿松、刘国勋、吴庆江、巴堂云、许玉仙、陈海波、李德颂、王雨铎、王慕祖、刘积惠、魏学侃、周恒瑞等。住宿同学有马以珊、吴其友、孙寿延、陈海浪、陈海峰、陈海樵、张寿、唐阴余、唐学成、唐友成、尤怀富、王金鳌、尤怀贵等。他们于毕业期间,每人出资五角或壹元,为学校专门铸了一只大铜钟,挂在学校大礼堂前的一棵古松上,代替了以往学校上下课用的手摇铃,从此每天清晨起身和晚上熄灯,全镇人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钟声。从那时起,每年的毕业班都为母校留个纪念品。

 

老师批改作业都很精心。改作文,分段有眉批,最后有评语和希望,好的还“选抄”贴上墙,供全班同学观摩学习。学校每年还召开“恳亲会”,请家长浏览学生作业,观看各项成绩。还经常让学生将在校作业带给家长看,鲍廷钰、刘积祥、陈廷祚、廖树涵、姚启沂、王景佑、冯守一、王慕江、王汝邦等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姚启沂的算术写得认真整洁,经常被老师评为A+A++。同时学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演讲能力,在本班讲得好的,推到其他班级去讲,再选到全校讲,甚至还选到县内参加演说竞赛会。在这期间,每周还有两堂英语课,一堂美术课和一堂体育课。美术老师还在春秋季带领学生,到郊外写生。体育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下午三节课后自由活动,除了部份学生到图书室看图书外,多数学生按班级和各人的爱好,自由结合,打乒乓球、篮球,踢足球,掷铅球,踢毽子、练哑铃,下象棋、军棋等。有时老师也到同学们之中,带头打乒乓球。那时每年春夏之交,学校都组织一次郊游,目的地为上冈附近的周家灶及沙墩,邵家主动招待茶水。每年的春末夏初或秋季,学校都要在镇东边的大盐曝场组织一次全校大型的田径运动会,县教育局也来人指导。学校的生活绚丽多彩,学生的发展也比较全面。冈小曾邀请全校学生家长,校董陶锡类、鲍益庵老先生等,与全校师生一起举行“同乐会”,会上有演讲,有表演。学生中陈廷礼,幼年随父陈宗达(留学德国,陆军少将,上冈镇人)到过北京、南京、武汉等地,在这次“同乐会”上,陈廷礼以国语和各地方言,讲他随父在各地读书的情况和感想,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表演了小节目,即兴唱了“排排坐、吃果果,韩瑞(女生)睡了留一个”等歌曲,高年级的学生表演了精彩节目。唐秉煜同学还帮助借夹了鹭丝帽、肩上有黄丝线挂下的肩牌上装和指挥刀等,用这些全套军装穿着起来表演,确实增色不少。从1927年至1931年期间,每年元旦,学校举行一次不同节目的联欢晚会,先后曾演过《寒衣曲》、《苏武牧羊》、《麻雀和小孩》、《明月之夜》《葡萄仙子》等歌舞剧,舞台设学校的礼堂,市民观众甚多。1931年曾举行一次军民联欢晚会,舞台设在上冈商会门前,同学仇春江表演说书,题目是《马玉仁三打上冈》,演出精彩,博得观众热烈掌声。在崔鸿雁、李俭吾两位校长任职期间,毕业班的同学,到盐城和外地考初中的无一落榜。

 

1929年干荒,1930年匪乱,1931年大水。连年荒歉,民不聊生。教育局把发给教师的月薪,以“印借”代替。 “印借“要折价才可兑换现金,甚至折价后,也不能保证按月兑换。对此,引起教师的不满。但由于上冈小学与新兴场公署的关系较好,得到新兴场公署的支持,把“印借”按月如实兑换现金后发给教师,安定了教师情绪,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1931年前后,冈小高年级的学生和上冈泰山院小学的学生,由教师带队,到盐域时化中学去汇考,考试以后,从盐城乘轮船回来,轮船客“大达”、“大生”两班船,都不许买了票的学生上船,带队的老师上前交涉,被打伤。大部份学生不得不从盐城跑回来,这事激起学生家长和上冈群众的义愤,当天在上冈北大桥拦回轮船,进行评理,轮船负责人承认错凑治理被打伤的老师和赔偿损失,还立了保证书方才罢休。1931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上午,上冈龙王庙北边发生大火灾,从周姓铁匠銬起火向北,遭灾96户,房屋烧掉三百多间,有些救火的人在外边帮助别人家救火,自家的房屋被烧,周铁匠家烧死一个小孩,冈小曾组织学生在市民中募捐救济。

 

(二)

 

三十年代初至1940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上冈小学,由于日寇的侵略,风云变幻,学校的教学秩序已不能正常进行,形成公开与不公开、定期与不定期的教学状况,抗日救亡上升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冈小不仅为宣传和动员人民抗日起了一定作用,而且不少师生直接投身于抗日烽火,参加战斗。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很快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人们义愤填膺,不堪忍受日寇的侵略,奋起反抗,冈小的师生连日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日寇的暴行。游行队前飘扬着校旗,敲铜鼓,吹钢号,师生个个手执五彩纸旗,童子军高擎“八三八团”的团旗,人人身着黄色童子军制服,肩扛童子军棍,腰围有“智仁勇”三个字军徽的皮带,队伍由老师唐彩庭领队(教练),学生申德辉协助。队伍中不时发出“抵制日货、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我们的血肉筑成们新的长城!”等口号。歌唱《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的革命歌曲。街头巷尾和商店橱窗到处贴上“中国人不用外国货”等标语,商人也起来抵制、查禁日货,有些知识界人士,开明绅士也加入游行队伍,盐城等地也有人赶来参加。随着淞沪战争爆发,广大人民群众反日情绪更加高涨,学校在宣传抗日的同时,还将募得的现款汇交前方。

 

1931年冈小校长型李俭吾。邵公悌继李之后任校长,从1933年到1941年是学校最盛时期。在这期间,先后相继教高年级的国语教员有:祁香山、汪兴国、王振东、苏铁崖、苏揖庵,陈玉亮(陈明西,如皋师范毕业、上冈七里庵人)、金介眉,教算术的有吴子英、唐彩庭、薛子瑜、陈幼乔;教历史公民的有汤亮侯、邵慕尧等。还先后增加教职员徐桃林(后任无锡市教育局长等职)、李瘦云、洪振东(太仓师范毕业、上冈吴家砻坊人)、徐少明、马益侬(女)、潘乐英、侍惠康、费维隽、仇瑞檀、陈廷璜、吴荫官、潘乐仁、胡泳白、陈鼎峦、潘世杰、王荫梧、李洪坤、王弼庠、徐六言等二十多名。

 

先后于上冈小学毕业的学生:

 

1931年前后有:陈廷礼、杨学贤、孙乃娇、韩景章、王政、陈金龙、崔如九、宋祖煜、施锦云(后任电子工业部华东物资供应办事处党委和行政第一负责人)、崔学舜(崔雪渔)、宋福来、张世麟、许鸿祚、胡镕成、马益勤、李姚辉、马益智、薛鸿英、范保英等。高年级学生施锦云(施天任)算术成绩在班上最佳,陶福庆曾跳过几次级。黄心顺(黄耕渔,美术成绩最佳,后任《盐阜大众报》美术编辑),他在低年级时有一天上午遇雨,因路滑不愿上学,想在家复习,他父亲就用冈小校歌上的“风雨晨昏共一堂”之句,启发诱导黄不怕困难唱着歌冒雨上学。低年级成绩比较好的,有杨以希(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成都市委第一书记等职)、杨学德等。

 

1933年到1934年前后有:傳宗华(后曾任吴县县委书记、镇江地委副书记、扬州市委书记、中共江苏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申德辉、倪曰琦(倪益民,后任盐城市劳动局长等职)、郭长仪、孙加仲、朱鸿贤、杨兆骥、秦世进、彭光文、祁拔、孙云鹤、蒋焕策、王焕文、朱树湘等。高年级学生唐秉煜,邵敬生(女)参加盐城县小学生演说竞赛会,学校请一位能讲普通话的先生教他们学普通话,结果邵获得全县小学生演说第一名,唐秉煜得第三名,演说题目和内容是如何爱国、救国、抗日等。这次演说竞赛使冈小在全县声誉大振。

 

1935年前后有:陈真(后任安徽省文化局长等职)、陈鹤、张石泉、张允然、孙云鹤、李甫青(后任常州市委宣传部长)、熊伯涵、王景尊、吴振怀、孙达、殷恒甫、沈余堂(沈文渔)、肖俊(原名肖华文,后任南通地区纺织工业局长等职)、杨正邦、薛治刚、徐启轩、胡景奎、薛德谦、姚锦奎、朱树侬、俞爱群、孙奎(沈阳军区公室主任)、项柏、王元林、周恒吉、严承禧、费维安、蔡挹青、严承祥、黄金议、冯明英、王慕山、尤怀泉、孙淼等。在此期间王道去盐城参加算术汇考获全县第一名。教师唐彩庭教高年级的算术、体育很认真,要求严格。学生成席持、唐存功、孙玉明(孙达人)、戴启勤等,在住宿生中互相关心,自觉遵守学校既定的规章制度,因而学习成绩也很好。

 

1937年前后有:陈宗烈、陈寅生(陈汝岭后任江苏省人民银行副行长等职)、陈廷祐、陈培、王鸿生、陆家壁、刘士兰(兰林)、吴正武、王景恕、王俊、彭光武、蒋世俊、王道、王廉、王景阳、邵震、唐德晶、邵景棠、陈廷儒、王兆浩、金秀章、吴宗武、裔承骝、严承社、张兆言、何其愚、仲增寿、徐俊东、吴正甲、彭光鲁、梁建章、何其钊、崔学禹、王碧槐、薛榆龙、韩万元、薛荫人(吴长宗)、陈海螯、马金桥(杨斌)、徐启明(洪斌)、王玲(韩勤)、殷恒顺(林辰)、朱泽、周庆、王德、王绍波、陈崇发、尤怀凤、王汝莲、王维彤、虞景、邵惠生、张北德、詹正功、刘儘彬、孙鸿顺、吴正荣、施锦山、朱文亮、冯礼一、冯进一、冯龙一、苏汉民、朱国璋、裔式钰、范广州(上海海运学院教授)、高鸿禧、朱国藩、高寿康、仲同宝(字静琼)、陈廷光、彭大绍、程龙光、王景娟、吴士芳、赵阶、赵莹、毕素珍等。六年级学生仲静琼去盐城参加小学生作文会试,题为《难忘的一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最后获全县第一名。1937年学生最多,有11个班级,五、六年级有甲乙两班,还有五、六年级复式,三、四年级是双班;一、二年级各一个班。住宿生有临海的戴启泉、朱飞,黄沙闸口的朱鸣远、朱班远,八大家的葛光耀,通洋港的顾甲、颐泉,硕集的殷氏兄弟,还有陈家洋、老坍、新坍的戴政吾、戴子厚、戴子宽,钟庄的唐桐、唐椿和上冈北边傅家墩子的傅宗信等,各地前来就读的学生四、五十人之多,学校每晚都有老师检查宿舍,教导主任祁香山也经常去检查。他们中有不少人住在镇上亲友家。

 

19331938年,邵公悌在任上冈小学校长期间,治学严谨,规定学校教师一律住校,食宿均在校内,家住本镇的教师有时也不例外。每天有早操、早会,下午放学前有晚会,唱《散学歌》。此外,星期一早上校长讲话,抗战开始,教师汤亮侯每周一讲抗战形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生动感人,这些制度在师生中留下深刻的影响。

 

纵观三十年代冈小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都比较好。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注意表扬正派、正直的人和事,深得家长的好评。教师教学有方,每届六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学完全部小学课程,到第二学期则以《模范读本(优秀作文选)》为教材。算术以《算术指南》为课本,并搜集全省各省中初中招生的算术试题,分类找出解题规律及其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反复指导测验。历史、地理、自然等,也相应进行升学指导。所以历届毕业生成绩优良。1935年夏天在盐城举行全县小学应届毕业生会考,冈小获第一,盐城实小第二。冈小学生算术平均98分,为取得全县省中的14人全部录取。其中:省扬中有廖树涵、王金鳌2人,省镇中有陈金龙、朱如九、仇春江等6人,省盐中有祁拔、李姚辉、杨兆麟、蔡挹青等6人。此外考县中的25人中23人正取,2人备取(后补进学校),还有县女中2人,亭湖、景鲁中学8人。这一年的毕业生除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未升学的2人外,均升入初中。冈小的升学率最高的一年是99.3%。冈小教学抓得紧,升学率高,彼时在苏北很有名气。

 

冈小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也很活跃,优秀作文、大字选抄张贴于教室,工艺、美术陈列在玻璃成绩橱内,供同学们观摩学习。考试第一名的订试卷。每天写日记,写小字半页。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将学生成绩用课桌摆开展览,请学生家长审查。体育也抓得很紧,除开展正常体育活动外,每学期还举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县教育局长左遂洲和督学孙耀五曾来校致词鼓励。在全县或地区性的体育运动会上,冈小成绩突出。1935年一次有冈小、泰小、文庙小学、三宫殿小学、六度庵小学等5校参加的地区运动会,冈小获冠军。这一年在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冈小甲、乙、丙组得分均为各校之冠。学生华德义、杜荣甲、孙奎、项柏、朱丰畲等在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都先后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冈小每月有一次同乐会,由学生或师生共同歌舞,或演出短小剧目,并邀请家长参加。老师们能循循善诱,不遗余力地想办法把课程教好,课堂教学认真,开展班级问几门学科竞赛,每学期还举行作文竞赛,当时叫文艺观摩会,算术考试速算竞赛。每周有整洁比赛、出勤比扫,低年级还有早到比赛。特别是配合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每星期五下午课后举行,调级讲演,为培养学生演说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全县讲演比赛中,冈小连续四、五年都取得好成绩,有几位学生先后获得全县冠亚军。

 

随着事业的发展,学校也相应地搞了些基本建设。冈小自创建后,一直是用的武庙原有房屋。由于学生不断增加,校舍不足,1935年前后动工,将武庙大殿东首的小楼和后殿(平房、原仅容纳一个班级)拆除,改建成两层教学大楼,设四个班级的教室。发展到500名学生时,又将武庙的中殿和东西两幢外厢一并拆除,动员学生,每人集资一元,其后校长邵公悌又到上海,向本地同乡劝募,得到住沪顾竹轩(建湖县钟庄乡唐湾村人)老先生等大力资助,新建成两层十八间教学大楼。当时,学校公布在会议室的集资名单上,顾竹轩老先生名列第一,资助的钱最多。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原上冈小学的学生陈宗泽(南京金陵大学学生,后为冈中教师)、皋学炳(浙江大学学生,曾在省立扬州中学入学考试获第一登在1932年的《申报》上)、陈仰梅(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等利用暑假回冈之机组织“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他们和本地年龄较大的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唐小石任团长,陈宗泽担任组织组负责人,赵敬之、皋学炳负责宣传组,皋曾到街头、盐阜小轮船上等处宣传抗日,主要骨干有孙嘉时、孙加仲、韩锦文、韩钟、韩镗、周赓(曾任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鲍廷铨、陈仰梅等,办公地点设在上冈旧商会内,参加的有刘积惠、王承祖、华德义等,先后吸收了青年五十人,以后大都成了家乡的抗日骨干力量。他们采用街头演讲,贴小字报,写标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还发动群众捐献、慰问前方抗日将士。他们搞了近三个月,在上冈地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敌顽、汉奸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士气。同时,闪小师生在校内外,采用演讲、文艺演出、贴标语、歌咏等形式,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师编好演讲稿,让学生到街头上讲,并自编自演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和教唱革命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搞得非常活跃,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1938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初八日,日寇首次侵占上冈,实行“三光”政策,上冈人民蒙受巨大灾难。敌退后,到处断壁残垣,瓦砾遍地,尸体横卧,惨不忍睹,老百姓家破人亡,寻妻觅子,呼号不绝。冈小的大楼后、操场西边还有扔下的炸弹,有的炸弹还未爆炸,重达一百公斤。1938年秋冈小复课不久,学生不多,同年冬季到1940年秋,盘据在合德、卢公祠(上冈东边的胜利桥)的日寇,对上冈不断骚扰,敌机时常轰炸。为了师生的安全,冈小一度转移到上冈镇郊,分别在上冈南边徐家河,东边陈家港,西北舍利寺等地设三所分校,有的在群众家里上课。在徐家河分校的教师有徐少明、彭XX等。学生有施锦维(施明曾任南京科委主任、市委党校校长)、王景绍(王建民)、王景恕、马金桥(杨斌)、吴正甲、范广州、徐昌汛、薛鸣庆、高鸿猷、李兆成、李兆祈、徐启礼、徐启祚、徐启社、瞋仁模、韩泽民等。有些同学在校长邵公悌和教师徐少明家搭饭。陈家港分校教室在孙姓家柯、敦卿伺薛亍瑜、吴寅官、沈XX学生有耿秉强(后任江苏省第七机械工业局长、省国防科学技术办公室主任)、耿飞、陈孟平、张正惠(钱光)、洪凡一、周魁、孙洪图、孙洪宽等。舍利寺分校的教师有苏揖庵、洪振东、陈耀远、李小鸿等。学生有朱泽,林辰、陈廷儒、尤超、颜涛、王洁栽(王绍波)、吴长宗、苏建楠、蒋克定、裔式乾、萧正发等。1939年前后,侵驻陈洋的日寇经常来犯,陈家港分校坚持在敌后办学,学生在跑反中学习。鬼子来了,教师带学生跑反,鬼子走了,就回校复课。1939年冬,原冈小的校友唐小石、陈宗泽、赵敬之等,在上冈中心街创办上冈中学生补习团。这时,有些在冈小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陈宗烈、吴正荣等在补习团就读。除补文化课外,还教他们唱:《大路歌》、《码头工人歇》、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唱》等革命歌曲,作文课并以小言论紧密结合抗日形势,针对群众思想宣传抗日道理。开始宣传“抗日救亡,人人有责,欢迎国共合作打鬼子”口接着宣传党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的主张。以后宣传“抗战必胜,敌机炸弹不可怕,誓死不当亡国奴”,抗日爱国在冈小的学生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这段时期冈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办校正规,要求严格。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早上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上举行做早操,升旗仪式,秩序井然口许多走读生也能刻苦自励,虽家离上冈十多里外,也从不缺席。星期一举行纪念周,全校师生集体在大殿前,由校长领读《总理遗嘱》,接着报告时事。每当上课铃一响,学生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位置上,个别人迟到了,非常自觉地站到自己的位桌前,老师叫坐才坐下。第二,老师讲课认真,学生勤奋学习。语文老师苏揖庵、吴XX,数学老师薛子瑜、洪振东等讲课一丝不苟,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学生放晚学回家,路上边走边读书。第三,环境优美,服装整齐。1938年以前,学校的环境很整洁,一进门有花园,再向前是大操场,北侧教学大楼,东西两侧楼梯伸出,大楼后面院子里,有棵古老的白果树,树旁是仪器室、总务室,院子北面是古老建筑的大殿,东侧又是一座教学楼,伙房、厕所就在这楼东边,环境清雅优美。学生的服装,参加童子军的学生穿黄色短裤,黄色上衣,束“智仁勇”铜圈的腰带非常威严。未参加童子军的学生也有学校统一的服装,汗衫一样颜色,分的绒布做成“冈小”二字缝在胸前,很有气派。第四,办学精神,坚忍不拔,日寇侵犯上冈后,学校转入农村,教师坚持教学,学生坚持读书。

 

(三)

 

194010月,八路军、新四军盐南会师到抗战胜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让更多的工农子弟入学,享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变革。日伪蒋先后侵占上冈,破坏学校,敌我争夺教育阵地。不少师生直接投身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并在战斗中教学。

 

1940年秋,八路军南下进驻上闪,即派员接管顽第十四区区公所,并建立第十四区区乡、镇等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进上冈后,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积极宣传我党抗日统一战线主张,上冈到处张贴“反对摩擦”、“一致抗日”、“国共合作”等大标语,在八路军,新四军盐南会师后,我党又派了大批民运队同志,配合区政府,在各乡镇开展工作,发动和组织各阶层群众抗日,成立工、农、青、妇抗日救亡组织。初建政时,在民运队副队长许闽领导和帮助下,成立盐城县上冈青年抗日救国会,原上冈小学的校友吴正甲、薛治刚为正副会长。1941年春,在我党民运同志领导下,荷放(女)帮助上冈镇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会,冈小校友华德义、沈余堂(沈文渔)为正副会长,沈兼秘书长,徐启轩为副秘书长。他们成立了青年俱乐部,贴标语,出墙报,排演《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街头活报剧,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党在开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中,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知识分子工作。19411月,原冈小校长邵公悌和泰小校长扬兆熊等参加盐城县小学教师讲习班(地址在盐城西边九里窑附近大觉庵张庄一带)。组织机构是大队、中队、分队、小组,大队长郭铭,组织科长王维良,领导七个中队,杨兆熊、邵公悌分别为一、二中队的中队长。课程设置有《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民主政权、人生观。主要学习当前形势和任务,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团结抗日建立民主政权,关于人的阶级性以及树立革命人生观等。教学方法系听报告、讨论、单元小结。讲师由抗大、鲁艺和盐城县的负责同志担任,先后到小教讲习班作报告的有:冯定、钱俊瑞、薛慕桥、孙克定、许晴、贺希明等。刘少奇对这个研究—班很重视,并亲自对大家作过报告。参加讲习班学习的教师,于128日晚饭后到城里参加新四军成立大会,会场设在盐城游艺大戏院,陈毅同志主持大会,首先宣读了中央军委120日颁布的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和委任令,全场群情振奋,掌声雷动。陈毅、刘少奇先后讲了话,诉述“皖南事变”的经过,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指出我党我军是真正抗日力量,是人民的军队,是扎根在人民之中的。会场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掌声,并高呼:“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罪恶阴谋!”、“团结一致,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小学教师讲习班办了一个多月,许多教师经过学习,自觉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他们的思想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束前组织了盐城小学教师抗日救国会,刘少奇还派陆璀赶来参加会议,讲了话,表示祝贺。讲习班奠定了这个地区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础。邵公悌从小教讲习班出来,又回到上冈小学领导学校的教育工作。上冈小学的原班师生,学习了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民运队许阆、石海量时常来上冈小学为学生教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总动员歌》等革命歌曲。抗日民主教育转向活跃,冈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组织抗日救亡歌咏队,经常上街游行,挥动彩旗,呼口号,唱歌,贴标语,搞抗战宣传。这一年77日在镇东大曝场(今上冈粮库旧址)召开了“七·七”纪念大会。会议规模盛大,到会有三万多人,参加会议的除武装群众外,每人都拿着生产工具或旗帜,农民手举肩扛的是扁担、叉、扫帚。工人、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及商人手拿五彩小旗。大会由区长李甲主持,民运队长白果作了反扫荡形势动员报告。会议的内容主要是纪念“七·七”芦沟桥事变,昭雪国耻,激发广大群众抗日救亡决心。由于正处在反扫荡前夕,会议的意义显得更加深远。不久,在日伪即将侵占上冈前夕,我民运队同志紧急向各界讲清形势,动员群众迅即暂时撤出上冈,口号是:“抗日保家乡,保卫解放区”。

 

1941720(农历六月二十日),日寇占领上冈,镇上的一些地痞、流氓成了汉奸,搞起了维持会。他们于1942年春节后,封闭私塾,地方保甲长挨门逐户登记少年儿童。“动员”上学读书,进行奴化教育。当时的伪校长,吴大旒(吴颂九),教导主任沈乃香(沈慎),教员有吴慰公(吴玉成)、费维隽(费梦非)、戴柏华、马益智(马利识)、费维安(费竹平)、廖树生、白明、季步周、仇春筠(女)、邵惠生(女)、冯明英(女)、何连芬(女)、魏戈壁(女)等,教职员工十二、三人。有七个班级,一年级两个班,二至六年级各一个班,正常有一百个学生,最多时约三百人。三年级以上有日语课。1942年秋天,教员戴柏华(1944年任新河庙大吉庄小学校长)正在五年级讲地理课,他在黑板上用粉笔写“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口这时,侵驻上冈的日寇头目矢野在翻译陪同下来冈小“视察”,刚走到五年级教室门前,戴发觉后,急中生智,边讲边退,背靠黑板,紧张而沉着地应付过去。他以实际行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抵制日寇推行的奴化教育,受到师生们的好评。那时,六年级班主任陈一飞推行奴化教育,他在课堂上讲:《满洲国》这一课,当场激起学生邓一东等在课堂上大吵,责问陈:“什么满洲国”?指责说:“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邓气愤地随即将课本上那一课撕掉。接着全班同学都将这课撕去了。陈见此无奈,只好说“校方知道不好”了之。1944年,校长换了陈鸿翔(陈一飞),又换了几个教员,原来的教师有意周伪校长捣蛋,新旧教员之问,教国语与教算术的,教高年级与教低年级的,互换教课,不会音乐的教音乐,经常发生矛盾。有些学生宣传抗日,反对奴化教育,甚至出走一两天,进行反抗,尽管敌人采取关押、逼着交保等方法,仍制止不了学生的反抗。这期间,鬼子谍报队常来学校骚扰,师生遭难,靠近学校西河边南住着鬼子,也经常三三两两地跑到学校去胡闹一阵,高年级女生都吓得躲藏起来。这年冬路过的伪军“广西猴子”,在冈小过宿,夜间将学校仪器门撬开,盗走学校在历届体育运动会得来的十余枚银盾,学校师生愤然派人追到草堰口,索回了两三枚。日寇投降前夕,又换了个校长王汝凤(王翔吾、上冈夏桥人)。在那阴云密布的日子里,教员和学生投奔根据地或不上学的事,时有发生,学校经常停课,学期未结束,课未教完,就“放假了”。

 

1945年秋,日寇投降后,上冈区成立,组织上决定:恢复上冈小学。1946年上冈小学复课。从有利于工作出发,请上冈镇长张运帏兼校长、王汉为校长、金秀章任副校主长兼教导任。上冈区文教股长俞顺海按上级指示,调来教员吴正经(吴翼飞)、费梦非、殷恒甫、花杏、董思源、仇英(女)、严广法(负责经济事务)等,总计教职员工20人。学校有12个班级,400多学生。为了加强冈小工作,同年秋,县文教科、县委组织决定调建阳县实验学校生活指导部主任郑正任校长。教师陆寿峰、潘馥初(女)、吴贞(女)等相继调来冈小工作。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通榆线十分紧张,国民党飞机扫射、投弹频繁,警报不断,为避开敌机轰炸,冈小分为东、西、北三处教室,东为东礼堂,西为西礼堂,北在昌明巷北边,许姓住宅。在情况恶化的条件下,学校仍坚持教学,学习防空,宣传防特,还收留一名小八路叫朱键。当时学生参加各街的儿童团,在蒋军占据前夕,虞强生等同学参加镇上,于文庙召开的宣誓大会,会上喝鸡血酒,演《路遥知马力》的话剧。1220(农历冬月二十七日)蒋军沿通榆路北犯,情况紧急,区、镇机关干部遂全部撤往冈西地区坚持斗争。冈小教师一部分随区委、区政府撤离,一部分紧急解散回家。上冈失守前的当天.上午,郑正、陆寿峰在枪炮声申述上街写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黑板报,并把事先写好的一批标语牌挂上街头,才安全撤出了上冈。陆寿峰教师回二区家乡,郑正与区委、区政府取得了联系,团结和带领冈小等教师,积极配合边区斗争,开展战时文化教育活动。如筹办战工队,白果干校,开展游击教学和战时宣传鼓动工作。利用学生写仿,进行反蒋宣传,还把标语写在各村庄的大、小行人道上,走路就看到,还受到教育。

 

上冈失守后,蒋军和“还乡团”闯进冈小拆毁了教学大楼,扛去大楼上拆下的大梁等木材,去架西大桥,下乡抢劫。1947年春节后,陈一飞出面准备整修筹办上冈小学,这时,“上面”却安排来一个名叫沈季英(女)的任校长,她家住上冈南边周家灶,来校前要学生整队到她家去“欢迎”,一来到冈小,就把学生集中起来“训话”,进行所谓“童子军教育”的奴化宣传。当时,教导主任姓张,教员有王秀全、凌振哉、邵悦之,还有教英语的姓蔡、教美术的姓仓,全校共有十多名教职员工,6个班级,约200多学生,仅搭些砖台子做学桌,那时,曾有八个月未发工资给教职工的事。

 

(四)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冈小学,置于共产党冈西区委的直接领导下,一方面,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参战支前,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另一方面则坚持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为革命事业努力培养人才。

 

19467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在美帝的支持下,调动百万大军,向解放区发动猖狂进攻,全面挑起内战。农历冬月二十六日,敌人占领上冈。从上冈到草堰口25里长公路线上的五里墩、七里庵、杨家巷、唐家莹、草堰口等地设了七个据点。还乡团、地头蛇到处杀人放火,捕捉党员、干部、革命群众,情况紧张,斗争残酷。镇上的干部和教师在撤离前安排了工作,随区委、区政府机关转移,下乡打游击。区委、区政府把下乡的干部教师组织起来,一部分安排在乡里工作,同时专门成立了一个以上冈撤出的教师为骨干的战工队,搞武装宣传。

 

19471月,为了便于坚持斗争,县委决定将上冈区与冈西区合并为冈西区,上冈小学校长郑正,教师朱达贤陶智、殷恒甫等,还有地方干部张秀春(上冈镇的妇联主任)、戴荣芳,在冈西区委的领导下组成战时工作队。区委委托俞顺海同志联系战工队工作,战工队由郑正负责,配合地方武装宣传,开展对敌斗争,迎接主力反攻。后有倪益民(任过上冈镇副镇长、上冈区生建区员)、季浩、杨豪(能写、善画)等,他们从大后勤回来,也调进战工队。还有区委介绍来的赵一波。此外,仓岗小学撤出的一部份教师也编入战工队。他们配合建阳总队,冈西区队到敌据点喊话,写标语,散传单,惩奸、藏粮、破路、割电线、刨电杆,做敌伪、顽的家属工作等,在上冈草堰口沿线同敌人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在后方还经常到各村化装演出《白毛女》、《铁骨头》、《王贵与李香香》、《渔滨河边》、《照减不误》、《福贵》、《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等戏剧,积极开展战时文艺宣传活动。

 

1947年夏,我军主在上冈的敌人主力撤走了,但反动政权还在,战工队随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星夜赶到上冈,发动群众。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区领导耿秉强、申耀人等,正集中人在上冈小学开会,狡猾的敌人从南边过来穿过文庙,悄悄窜到南巷头子,情况非常紧急,幸而有上冈镇的群众掩护,区领导同志和战工队同志个个安然脱险。不久,上冈这一带的敌人终于全部南逃,带走不少群众,我军发观岳追击敌人打了一仗,救回很多群众。

 

1947年秋,战工队以倪益民为首,杨豪、陈权等随区、镇干部到上冈,筹组上冈小学。听说敌人要来了,战工队同志就撤到董家墩和陈家墩,敌人走了,又回到冈小。1948年初,冈小礼堂(武庙大殿)正中,画有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上冈小学开始复课,校长陈廷儒(陈惕吾、上冈五里墩人,曾任浙江省嵊泗县委办公室主任)、教师有倪益民、季浩、杨豪、陆寿峰、陈权等。起初,学生上学人数少,他们就有计划开展劝学活动,从开始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上学读书。后逐步增加教师彭子嘉、仓国桢、嵇慕渔、刘景元、杨飞(女)、唐余虎等,班级开始仅三个班,大体分初级、中级,高级,在武庙大殿东边的楼上下。那时,干部变动大,校长任职时间短。校长陈廷儒负责一学期(后调左幼小学,调华中行政办事处中等教育研究班结业,后随大军渡江),倪益民接任校长。1948年秋,倪调县后,成席持接任校长。成调冈西任文教股长后,季浩接任校长(季后来曾任滨海县八滩中学、正洪中学校长)。那时,学校每天有教师值日,每周有一名教师值周,每星期一第一节课时,在校礼堂(大殿)集会布置一周要做的事,星期六第六节课后,全校集会,总结一周工作。季浩同志调走后,杨豪任校长。此时,上冈小学与湖垛小学一样(湖小校长叶长玉同志),均直属县文教科领导,为全县的两所重点小学,人事调动和各项经费由县直接下达。冈小由复课时的三个班级,发展到八个班级,有四百多学生。教师和学生不断增加,学校在被还乡团拆掉的大楼旧址新建了九间砖墙茅草盖的教室。县政府还拨了一万多斤大米,支持维修大殿东边的教学楼。

 

刚解放时的上冈还处于不安定状态,反动派在逃跑前搞了欺骗宣传,加之私塾丛生。学校花很大的力量进行劝学,起初是低年级学生先上课,逐步把高年级办起来。学生数不足,一所完小三个班级,五、六年级复式仅12人,教师除了抓紧教学外,还要上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干部带头送孩子上学。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积极支持下,学校打开了局面。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地搞了这样几件事:一是防空教育,为对付敌机的时常扰乱,学校加强了防空训练,规定以乱钟声为防空信号,慢钟声为解除警报的信号。有一天,中午放学,突然敲乱钟,数百名学生,都迅即在街道旁隐蔽,秩序井然,有效地预防了敌机的空袭。二是对敌斗争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他们敢于同随时来犯的蒋军作斗争。一次蒋军路过,一批小学生乘其不备,巧妙地从敌人眼皮底下弄来一些子弹,交给了学校,有的学生还向学校领导送了情报。三是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学校与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密切配合,大张旗鼓地进行文艺演出活动,校长陈廷儒带头上台当配角,张秀春、戴荣芳演主角,倪益民、季浩等也是主要演员,杨豪精心摘化装。每次演戏,大殿前的院子都挤得水泄不通,节目深受群众欢迎。1948年全县在钟庄举行学生汇考,参加的近千人。冈小去的12名学生全部考上,在全县总分第一。声誉大振:冈小的校风好,学生升学率高。

 

教师除搞好教学之外,还要配合镇上做宣传工作。夏天晚上办乘凉讲座,寒天办冬学,识字班,排练节目,宣传参战支前,宣传“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配合政治中心工作。为了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学校还派出教师陈权专职协助镇上搞社会活动,办业余剧团。业余剧团的人员从各行业有文艺擅长的人中选出,有吴长友、沈国章、刘士俊、魏崇禧、徐万鹏、仲岚凤、孙启凤、董正玉等人,最多时达四、五十人。为加强领导,由副镇长兼团长,具体负责由吴长友为副团长,陆家璋负责服装道具的借用和保管。他她们坚持“业余、时装、新戏”的方向,不吃公粮,不拿饷,在沧浪池北边(今女浴室)排演,于泰山院演出《嫁衣恨》、《血泪仇》、《三上轿》、《小二黑结婚》等。镇上还把剧团作为一个单位,出席镇上召开的各种群众会议,开会前拉拉队此起彼伏活跃会场。1948年以后,县内凡开活动分子大会或三干会,都调上冈业余剧团到县内演戏。有一次调剧团,在建湖县北大庵(今人民剧场旧址)演《刘胡兰》,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结束后,县长陆逵代表县委、县政府奖励他们七百斤大米、一套大幕。在此基础上,于1949年下半年,在上冈角头街办起了文化站,从此,剧团有了固定活动场所。

 

(五)

 

上冈小学具有光荣的历史,革命的历史,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上冈小学自1903年创立以来,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他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穿枪林、冒弹雨,血洒疆场;不幸落入魔掌时,他们在敌人的惨绝人寰的酷刑中,以严守党的秘密,忍受一切折磨,视死如归,气壮山河,可歌可泣。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兢兢业业,奋发努力,闪闪发光。这里仅就所知,列举几位英烈的事略。

 

吴宗鲁( 19041928 ),又名吴钟鲁,字绍连,上冈北吴家桥人,生于一个儒医(塾师兼医)家庭。幼年随父读书,广泛接触社会,深知民间疾苦,养成见义勇为性格。他在上冈小学读书期间,作文经常名列前茅,十四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淮安江苏省立第九中学。翌年春“五四”运动爆发后,吴宗鲁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罢课、示威游行,慨然以挽救社会危亡为已任。1922年初,他参加了上冈臧循为社长的“同志共进社”,分担宣传工作,他常慷慨陈词,抨击时弊,并利用出会顽灯的机会,将彩色标语贴在头牌灯上,借以提高人们的觉悟,后来进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当选为学生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在此期间,他积极宣传共产党主张。1927年,汉奸汪精卫继蒋介石在上海“四·一二”大屠杀后,在武汉大肆捕杀残害共产党人。126日,吴宗鲁被所谓“共产党嫌疑”而被捕,在狱中,他鼓励难友咬紧牙关,不向反动派屈服,一有机会,他还向看守宣传革命道理。192814日中午,反动派在汉口济生路阅马场以“鼓吹共党,阴谋暴动”的罪名将吴宗鲁杀害,年仅23岁。

 

王霖(19201941),原名王洪生,又名名孔洪生,上冈人。192086日出生在上冈东小缺口(红光村),父亲以补锅为业。他3岁失父,5岁随母亲改嫁给上冈贫市民孔开扬,改名孔洪生。先在冈小读书,后学缝纫。1940年底参加革命,化名王霖。1941年夏任盐城十一区修智乡指导员,9月调五区淳化乡任指导员。因叛徒王怀生、葛东成告密,于914日被捕,虽遭种种酷刑,但他对党的机密却守口如瓶。916日,敌人将他押到葛凌庄河南高墩上,绑在立着的石滚上,他视死如归,昂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卖国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20岁。就义后,区委书记区长带领区队全体同志来到他牺牲的地方进行吊唁。地方政府分别将这村、乡命名为王霖村、王霖乡,文教主管部门将这个乡的学校命名为王霖小学,王霖初中。1985年清明前建立了烈土纪念碑。

 

张石泉(19221942 ),上冈人。祖籍兴化,出生在著名中医张秋伯家庭。上冈小学毕业后,1941年在射阳县参加革命,搞税务工作,专查奸商运货船。1942年在横港西面南津口一带,张追赶一条日本洋行船收税,当赶到卢公祠西边拦住货船时,忽与日本鬼子的汽艇遭遇,张石泉中弹牺牲,年仅20岁。

 

陈铸,今滨海县陈铸乡人,他年幼丧父,随寡母生活,家境维艰,上冈小学毕业。1941年初,来上冈石桥头在同学王海波(王洁栽)家住几天,后和王在冈中分校同学。接着,陈跟赵敬之生活,于1942年从盐阜联中参干,分配在阜东县为区干,常率游击队逼进阜宁城打击日伪军,不幸在一次遇敌战斗中腿部负伤,流血不止,壮烈牺牲。后来,当地人民政府特改尹桥乡为“陈铸乡”,以志纪念。

 

沈纯(19111945),原名文儒,学名杨林泰,上冈镇人,出生于贫市民家庭。上冈小学毕业后,学藤竹工手艺,1938年春末上冈沦陷。逃难以农为业。1941年参加革命,任我新北乡助理、乡长,同年秋后调去盐阜行政学院学习,1942年初学习结束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调任四区民政区员兼西乐乡乡长,他积极组织群众藏粮、抗粮,开展反扫荡、动员参军、发动借枪、组织基于民兵阻击敌人,深入进行反伪化斗争。1945612日,因坏人告密,被新兴场的伪军拘捕。区委计划劫狱营救,秘密通知他做好越狱准备。沈纯同志目睹敌人戒备森严,深感劫狱把握不大,不能为营救一个人而牺牲更多的同志,因此他密写三封遗书托其徒弟转交区委和其家庭。他受尽刑讯逼供,终未屈服,自缢牺牲一己,而顾全大局,时年23岁。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为了褒扬他的英勇事迹,特发布通令:“沈纯同志不幸于今夏612日反伪化斗争中,被敌所执,虽受敌威胁利诱而不为屈竞以身殉。其革命正气实足引为我们行政人员之楷模,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忠烈,除优抚其遗族外,并将西乐乡改为沈纯乡,藉以纪念”。同时,区委还召开了追悼大会,并将其遗体安葬在坍圩村。

 

申德辉( 19171945),原名申安仁,共产党员,上冈北申家墩人。上冈小学毕业后,1936年考取南京栖霞师范,抗战爆发后,他到盘湾小学(今射阳县境)任教。1940年秋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他担任盐城县第十四区粮秣区员。19419月,他承任建湖县三区特派员。勇敢,沉着、机智,时常出现在边区和敌人心脏,打击敌人,镇压汉奸,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人民群众则勇气倍增。194526日区委扩大会结束后,他在回家时不幸被捕。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928日深夜,申德辉同志在盐城大寺藏经楼旁惨遭活埋,时年29岁。这年冬,建阳县委在德辉同志的家乡隆重举行追悼大会,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并把他的家乡改名为德辉乡、德辉村,小学为德辉小学。

 

王风兴( 19261947),上冈沙汪村人。上冈小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他于1945年在射阳县长荡一带帮助乡村干部搞清算斗争,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47年“还乡团”还乡时,被敌抓去。同年617日在上冈北边荒坟地英勇就义,年21岁。

 

赵敬之(19071947)建湖县草堰口乡人。上冈小学毕业后,1928年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口抗战爆发,他回上冈从事青年抗日救亡运动,办中学生补习团。194010月盐阜抗日根据地建立,赵敬之同志被任命为我十四区区长兼上冈中学校长,继筹办盐城县立中学,担任过盐阜区联立中学生活指导部主任,射阳县中学校长。1946年调至海南中学任校长。1947年秋负责筹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在穿越串场河封锁线时,不幸遇敌壮烈牺牲。1984年赵敬之烈士被列全国烈士名册。

 

汪斌(19271946)上冈镇人。上冈小学毕业后,于194510月参军,到三野十一纵、二十九军三十六师二五六团当战士。1946年农历冬月一天,与国民党八十九军作战,在沟墩广福桥英勇牺牲。

 

徐玉奎(19281947)上冈镇人。上冈小学毕业后,18岁入伍,到新四军十纵担任通讯员。194786日,在盐城县伍佑镇与反动派战斗,英勇牺牲。

 

严承祚(1931190l)上冈镇人。毕业于上冈小学和上冈中学。1950年南京军大毕业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某部指导员,在朝鲜战场上病故,葬于朝鲜的凤凰山。

 

李长年(196019 80)上冈镇人。出身于浴工家庭。曾就读于上冈小学,毕业于上冈中学。19777月到建湖县黄沙港林场插场,197910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8233部队215团二炮连战士,19802月于北京因公牺牲。

 

有投笔从戎的。吴振淮上冈镇人。1941年参加新军,解放战争立大功两次,抗美援朝时志愿赴朝参战,任师卫生部长、师后勤部副部长,回国后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习学毕业,任沈阳军区211医院副院长,63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唐秉煜,上冈镇人,1937年底离开家乡,后去黄埔军校学习,1946年于国民党国防部三厅任上尉参谋。其兄唐秉琳(冈小校友)于国民党江阴要塞任上校守备队长,后任炮兵总台长。1947年春,原上冈区副区长唐坚华同志组织派往江阴要塞搞通讯联络,不久介绍唐秉琳、唐秉煜参加中国共产党,经华中工委批准为特别党员。19492月,唐秉煜秘密到苏北向华中工委汇报后,兄弟二人与地下党组织,于420日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迎接我军渡江。在我219军部队和“上海部队”(起义部队代号)会师,要塞宣布起义后的第二天,粟裕接见了策反起义的有功人员。秉煜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工司学术部长,现为总参谋部特请任工程兵科学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约检查员。

 

王建民,上冈镇人,194510月离开家乡,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部技术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

 

玉洁栽(原名王绍波),上两镇桥南村人,在冈小读书时曾和朱泽同志住汤亮侯老师家。王于194312月参加革命,从建阳休养所到三师八旅12团休养所,工作经东海烟草公司到苏皖边区政府干部疗养院。解放战争到华中兵工厂,辗转苏鲁,过黄河夜遭敌机轰炸,独身抢救伤员,后到冀南日夜生产炮弹,支援前线。1949年夏,华中兵工厂与华中军工部合并,成立华东第三兵工厂,任医疗所长。在去北京参加兵工工会成立大会时,列席全国政协会议,见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还聆听朱总司令和李立三等同志的报告。抗美援朝时,兵工厂迁湖南株洲,在工厂医院作行政和政治工作,1986年秋于湖南省株洲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离休

 

薛益生,1937年冈小毕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要寨医院院长。

 

秋景,上冈镇人,19496月参加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5010月入朝参战,19536月回国转业,现在上海市住宅建设办公室工作。

 

上冈小学毕业的学生,投笔从戎的很多,这里暂不多举。

 

对事业学问有所建树的。在科学技术方面:

 

皋学炳,上冈镇人,几十年来,足迹遍全国各省,20多年从事了水利、机场、铁路、山洞、煤矿,房建等工程建设。1956年起从事公路科研工作30年。曾任北京公路管理科设计研究所长,兼北京公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公路》杂志编委会主任,现为京津塘高速公路高级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著有桥、涵、水文、公路路面、路基、工程材料等方面的书籍20余种。

 

陈廷祚,上冈镇人,曾任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顾问,细菌学家。他很谦虚,来信说:“写了一些零散的东西发表在刊物上”,现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顾问,将参加世界银行贷款对生物制品进行技术改造工作。

 

鲍廷钰,上冈镇人,曾任华东工程学院的系主任及弹道研究所所长,现任教授及博士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兵工学会理事、弹道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代表,从教30多年,学术著作计有译著5种,科学论文近20

 

仇春霖,上冈镇人,他很聪敏,在冈小、冈中读书时,为反对奴化教育,搞过罢课。1948年参加革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五十年代初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曾任北京钢铁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北京冶金机电学院院长,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武夷实业联合公司董事长。编著有《简明文学原理》、《简明美学原理》、《群芳新谱》等书十余种。

 

汤谨,上冈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现西安工学院任教,担任材料工程系副主任,曾主编《大型铸钢件生产》一书,署名是第一重型机器厂、哈尔滨工业大学合编。

 

王金鳌,美籍华人,美国验船协会验船师,曾在西德发表论河船艉流与推进效率及编著船舶学。

 

教育工作方面:夏瑞白,原铭夏期颐,上海劳动大学毕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讯兵学院任数学教师。

 

彭大同,复旦大学毕业,曾任南京语文中学教师,曾兼20多年中学主任,专研西洋文学英语专业。

 

陈宗泽,曾任江苏省九三学社组织部副部长,对生物遗传学和英语素有钻研。

 

花镜清,现上海静安区业余大学中文科副主任,教《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

 

孙云鹤,上海大夏大学毕业、曾任上海国棉一厂职大教师,著有《近义字辨析》、《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反义词手册》等书,分别由四川、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仲鸿生,上冈镇人,曾任辽宁微电脑开发公司经理,辽宁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部主任、现为外经贸系副主任。创建文字识别机及著有论文多篇。

 

王向明(女),1955年至1958年任冈小教员,曾受江苏省奖励为“模范教师”。

 

政治工作方面:

 

薛树芳,上冈镇人,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初期,任国民党行政院司法科长,见苏联于1930年前后先有“废除死刑制”,后有“恢复死刑制”,因此,薛曾著有《“废除”死刑论》经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王汝椿,上冈镇人,上海阐北区工读学校教育科研组长,发表过多篇关于少年犯罪问题论文。

 

武维琴,上冈镇人,北京商务印书馆哲学编辑室主任,研究东方哲学,出版《印度佛教史》等。

 

陈廷祐,上冈镇人,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著有《英文汉译技巧》、《怒吼中的刚果》、《书法之美》等书。

 

张允然,上冈镇人,曾任南京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现任市政协常委、市地方志编委、市历史学会、市档案学会顾问、南京中华业余财会中专副校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名誉馆长。现从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专史研究,主编出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的纪实、言证》专辑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照片集》二书,并于1985年《江海学刊》第五期发表有《简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论文。

 

其他有成为地县、师、团、级的干部、高级知识分子担任科研,教授,报社记者,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有建树的无名英雄也不乏其人。以上仅就所知可公开的内容举一些例子,尚有许多在海外和国外的不知他们的职位、创造、著作等,不能一一列举,尚待知情的同志补充,这不仅是上冈小学的校史需要,同时也可为地方志增添光彩的一页。上冈小学创办之早,正如前副省长陈克天所说:“建湖县境内现有的小学算上冈小学创办的最早”。省政协爱国委员会负责人陈良和市政协副主席唐均伯等领导同志关心冈小,于19851125日来上冈听汇报。对仇春霖、鲍廷钰、皋学炳等校友关心家乡建设的来信,县委书记王智新、县长刘鉴康、县政协主席陈金鹏等,都很重视。

 

上冈小学一批又一批毕业的学生,有的经过中等、高等院校的深造走上革命和建设的大道,有的为解放祖国而牺牲,有的为党的事业积劳成疾而长眠,有的为坚持真理,被林、江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而致死,有的经过十年浩劫至今仍然战斗在四化建设的各个岗位上为人民作贡献,真是人才济济,母校的光荣,人民的骄傲。

 

许多在上冈小学读书的老同志对家乡,对上冈小学怀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关心家乡的变化和上冈小学的建设。1961年,盐城地委书记陈宗烈(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后在中纪委工作,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同志从盐城来上冈视察,见到冈小大礼堂(原武庙大殿古建筑物)已被拆除,深为惋惜,他临走时要求把冈小建设好。194811月中旬,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朱泽来盐城市出席江苏省召开政法工作会议期间,特地到上冈小学,站在旗杆下拍照留影,以示对母校的深切留念。先后来母校看望、留影的有陈廷祚、鲍廷钰、耿秉强(江苏省国防科技工办主任,省政协常委)、耿飞、洪范一、仲静琼(美籍华人)、王金鳌(美籍华人)、孙云鹤、费维隽、周庆、王洁栽等。上海海运学院教授范广州,于1986610日前后,应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之邀,回了一趟盐城,曾挤空到老家上冈看看,并到了上冈小学。

 

 

许多怀有特殊感情的校友来信。如皋学炳的信中说;“我对英语的爱好,我虽年届古稀,在外事活动中,能与外国人交谈,不能不归功于基础的扎实”。“上冈小学在教育我成为一个献身科学正直向上,热心求知,至今未衰的人,起了多大的作用。当然,绝不止我一个人。我深深地感激当年的老师。光荣是属于老师,同样也属于今天奋斗在教学岗位上的老师。他们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为发扬上冈小学的光荣传统,教比秀的人才,参加伟大的四化建设”。中央统战部五局副局长邵纬生来信说:“陈升(江苏省委农工部处长)来京开会,他来看我,谈到上冈小学。大家对母校一冈小印象很深,冈小注重美术、音乐、体育等课,使学生全面发展,至今记忆犹深。”机械工业部高级工程师,洛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于19871月来信说。  “母校的童年生活,是很值得怀念的,当时‘五高’的学习情况历历在目,今后有机会当回母校看看”。曾主持过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工作的陈宗斌(吴正武)来信说:“树有根、水有源,我们这些人多年来能为党和国家做点工作,完全由于冈小和冈中的教育培养,就带着这点基础投身到革命行列来的,我们没有进过高中、大学,我们的母校只有冈小、冈中,所以对这两个母校确有感情,终身难忘啊!曾任建湖县委副书记,现任扬州市民政局局长徐竞相来信说:“水有源、树有根,母校是知识生长的源头,是参加革命进入社会的开始,是一个最有意义,最为深刻的回忆,对母校的音讯,也是至为关注的。如需要我做的事,请来信告知,应当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士壤肥料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陈廷伟来信说:“今年夏天,他在瑞士遇到一美籍华人和台湾亲友中的上冈人,一谈到上冈小学即怀念原来的校长和老师,他们为国家培育人才作出了贡献,至今我们深为怀念和感谢他们。”汤谨来信说:“愿与母校联系,能经常听母校发展的情况,并祝贺你们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用人才”。盐城市政协常委陈子刚来信说:“我深感母校的贡献丰硕。我能有今天,能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首先要感谢母校——冈小给我的启蒙教育。我今年七十有五,离母校六十多里城地区医院从事医务工作,曾两次访问母校,都逢假期,未访到一个同班同学。我与老学长陈宗良认为:母校的校史,是教育我们子孙后代的爱国,爱民的课本。”曾任河北省商业厅科长、省商业学校负责教育工作的廖树涵来信说,上冈是我出身的故土,我离乡己近50年,冈小是抚育我成长的摇篮,在那里许多老师谆谆给我们教导:“只有读好书,才能做大事,”在那里我与许多同学度过一生中最宝贵的时代,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忘了它。我祝愿母校百尺竿头,蒸蒸日上,祝愿后来同学健康成长。

 

19859月中旬,建国前曾任建湖县县长、盐阜行政公署副专员,现上海市住宅建设总公司党委顾问杨兆熊来建湖,看了二十多封老校友来信,建议抓紧把《同学录》搞起来。曾任南通地区纺织工业局长,党委书记肖俊(原名肖华文)给上冈小学的信中说:算来我离开母校已经50多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我所以能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首先,应该感谢母校对我的启蒙教育。在母校渡过的幸福童年,直到现在我还有不少美好的回忆。您们印发的校友登记表,现填好寄来,您们为母校与新老同学联系办了件大好事,真谢谢您们,盼能抓紧办好,请告。一贯从事教育工作的费维隽、宋颂五说:冈小的校友分布很广,建议上冈小学通过登报、广告等多种方法,能把《同学录》搞全。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上冈小学专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