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与苏北朦胧宝塔(止木)

发布日期:2013/9/30 9:37:31  阅读:3544  【字体:
 

 

  2001年秋,我从山西大同南行时,假道省城太原,参观了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殿宇、亭台、楼阁、桥树等都还保存完好的一个国宝级古典皇家园林——晋祠。祠内的圣母殿、鱼沼飞梁以及被誉为“三绝”的周柏、侍女像、难老泉等,都是深为学界和游人所共同珍视的精品性景观,而由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王体行书碑,也给我以极其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太原古称晋阳,是有唐一代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基兴业的“龙兴”之地。公元6177月,时任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由此起兵举事,仅126天便攻占长安,次年5月称帝,大唐300年帝国基业得以开创。李渊一登基,就将晋阳定为北都。而李世民这位随父在晋阳生活过多年,被时人呼为“晋阳公子”的继承者,也一样将其视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晋祠的这块唐碑便是李世民在东征高丽归途中于“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驾幸晋祠时留下的文墨遗迹。

 

  后人之所以推崇这块碑石,不仅在于其意在颂扬叔虞因而唐王朝文治武功的铭文由李世民亲手所撰,而且也因为其酷似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风格的书法字体由李世民亲笔所书。据传,《兰亭序》原本真迹已被李世民作为随葬品带入了昭陵,可见他对王氏书法的酷爱。所以,世人虽无缘亲睹《兰亭序》,但通过这篇铭文,也可窥其一斑了。研究人员发现,该碑铭全文共1203字,仅一个“之”字,就有30多种各不相同的写法。

 

  游览晋祠,近观唐碑,使我有幸亲眼目睹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这位“盛世明君”的一个遗世真迹。其实,小时候,耳朵里就灌满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年长的人们一直盛传的有关他与苏北水乡的一座千年古塔——朦胧宝塔的传说。

 

  相传,李世民率师东征时,曾抵达黄海之滨并驻扎于一片海滩上。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他夜巡大营,却信马闯进敌阵,恰巧碰上敌营主帅盖苏文。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盖苏文一眼认出是李世民,便策马挥刀来追。李世民则急拨马头,落荒而逃,因慌不择路,不久就深陷淤泥河中。

 

  说时迟,那时快。眼看有被盖苏文追上的危险,李世民只得弃马乘着月夜只身奔逃。危急中,发现一口枯井,便跳井藏身避祸。可待盖苏文追到这口枯井时,左寻右找,却不见李世民踪影。低头看看,井口上分明结着一张厚厚而完整的蜘蛛网,便料定井里不会藏人。于是策马别去,而李世民却因此躲过了一劫。

 

  后来,做了皇帝的李世民始终没有忘记这次历险。为感激蜘蛛结网的救命之恩,他特派尉迟恭在这口枯井处建塔纪念。由于李世民是个“真龙天子”,蜘蛛结网蒙住他,也即“蒙龙”。因此,这座塔就很自然地被呼为“蒙龙宝塔”。后来大约是误传误写,“蒙龙”变成了“朦胧”,流传至今。

 

  朦胧宝塔隶属于现江苏省建湖县宝塔镇,在镇区的西北端,与阜宁县东沟镇的永兴居民委员会隔河相望。流经阜宁县城的射阳河与流经建湖县城的西塘河在此交汇。这里,镇名显然是因塔而得,于新近几年才改过来的,历史上一直叫辛庄乡。而区划调整前,永兴也是一个独立的乡。那里的小商品交易一直很繁荣。

 

  西塘河是一条贯穿建湖县境的南北大河,在离县城北约四五十里的地方,与蜿蜒东来的北塘河近乎垂直交汇,并一起拐向西北方向流去,大约一二十里,到永兴这个地方与东北而来的射阳河汇合。据当地人说,这里有两股水流,西边的射阳河水浑浊,东边的西塘河水清澈,清浑之间有一条很明显的水印,而夜晚又仿佛有两个月影在水中晃动,于是有了“一河二水双流月”的独特景观。

 

  我的老家就住在北塘河边。北塘河像西塘河一样,宽阔水盛,河湾也很多。但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何家乡的这两条母亲河会叫“塘河”,莫非它们也是“唐河”之误,因而,是在唐朝开挖的河吗?

 

  永兴虽地处偏僻,但一直是个很繁荣的小集市,小商品、小吃很丰盛。小时候,父亲喜欢撑船去那里做买卖,每次回来都会装着一船的胡萝卜或山芋等。那时候,家乡是一汪汪的水田,只长一季水稻,而永兴却全部是旱地,出产的都是一些旱地作物。坐着父亲的小木船,我曾去过几次永兴。去了永兴,在船上便能远远望见朦胧宝塔。或许就是因为宝塔的缘故,那时候,也把去永兴说作去朦胧。

 

  记忆中的朦胧宝塔,是一座仅存塔身没有塔顶的半截砖塔,有二层小楼那么高,远看像孤瘦的古堡。它通身是灰褐色的,呈八面形,有明显的倾斜却就是不倒。由于年久失修,上部长了一些野草,有许多鸽子或鸟雀成群作窝。虽然如此,它在我心目中却一直是一个庄严、肃穆、迷茫的古建筑物。特别是由于民间传说,塔下水井里,隐居着由李世民失落的玉带而化成的一条巨蟒,每逢夜里会出来作怪;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兵曾数次开炮轰塔,却屡打不中;文革期间,红卫兵拿它当“ 四旧”试图推倒它,却有高人告之说要用稻糠搓绳才可以拉倒,而稻糠是搓不起绳来的,如此等等而被疑为神塔,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后来了解到,据《建湖县志·名胜古迹》记载,朦胧塔始建于北宋,复修于明代。而前述有关传说,则有《淮郡古寺院》的记载为本。另据清光绪《阜宁县志》,宝塔附近还有一个寺院,名净慧寺,创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上世纪80年代,省文管会曾派人专门勘探考察,不仅确认该塔建筑式样是明代风格,而且发现塔下出土的石函,装有高僧舍利数粒。如今,朦胧宝塔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予以保护。

 

今年春节,我去在宝塔镇的五姐家做客,专程去宝塔作了一次探访,发现修建后的宝塔不仅在顶部加建了葫芦塔刹,还有院墙相围,墙里除宝塔外,寺院也修建复原了,但整体来看,却失去了往日的庄严肃穆之感。看来,修复一处文物,有时能收到效果,有时也会适得其反。然而,不管怎么说,这座烙印了千余年漫漫云烟,积淀了丰厚文化底蕴的朦胧宝塔,其主体建筑依然未变,因而,它在我心中的份量,始终还是沉甸甸的。

 

转自《人民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