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站小作用大 人少奉献多(孙彪)

——追忆大潭口地下交通站

发布日期:2012/7/22 9:44:17  阅读:2147  【字体:
 

 

抗日旌旗遍海涯,  无形战线一奇葩。

交通站设大潭口,  护干传情贡献佳。

(护干,护送军政干部)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地下政治交通工作是我党一条特殊的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师与盐阜区党委为了沟通盐东、建阳二县的政治军事情报、干部的秘密往来,决定选择两县的结合部、敌占区的薄弱点——大潭口,组建地下政治情报交通站。经地、县、区委研究,选定了座落在建阳县四区靠近草堰河、串场河、通榆路不远的大潭口河西,深受“三座大山”压迫、苦大仇深的、家庭有老小十口、大儿子是地下党员的孙云秀家,为交通站的堡垒户。四区区委李志、倪杰特地来孙家,代表地、县、区委作了具体的交待和落实。大体内容为:组建政治情报交通站的重要性,交通站的性质属地方党委领导的半军事化地下严密组织,也是建阳县东大门的核心通道,隶属地、县委组织部双重领导,建阳县四区区委社会科起指导关系。工作人员35人,生活上实行供给制,任务保密性、时间性、责任性很强,要有不怕牺牲精神,日夜苦干的劲头,做到人亡信灭,舍命护干。执行任务要有预案,二人同行双保险,建阳县一、二、三、四区都有联接者。方式方法人自为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学会与狼共舞,同魔周旋。

 

      大潭口政治情报交通站从19426月组建到1949年冬完成历史使命,经历抗日、解放两大战争的洗礼,8年多的日日夜夜,全站人员在战斗中学会与魔鬼周旋,斗智斗勇,智过串场河、巧过封锁线1000多次,递信数万封,护送军政干部百人次,遇险10多回,征程数万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追忆大潭口交通站,当时有四大特点:

 

一、有一批在白色恐怖的敌占区搞地下斗争、深入虎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成员。如1942年冬,首任站长、中共党员孙大谋为完成地、县、区委交待的,深入了解日伪军盘驻在四区中心地——花墩头中冈据点敌情,为我军拔掉该据点作准备的任务,在执行敌情传送任务中,不幸在倪家河被敌所俘,遭受老虎凳、灌胡椒水等酷刑,孙大谋坚持气节,不为所屈,经组织设法营救,后才得以生还。根据孙大谋传送的敌情材料,1943226日,建阳县总队发起了夜袭花墩头日伪据点的战斗,经过一夜的攻击,拔除了花墩头据点。孙大谋身份暴露,组织上为其改名王健,委任四区区委社会科科长。

 

二、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分清敌我友,搞好统一战线的思想。二任站长孙宏达很重视做群众工作,对大潭口及我们传送路线的周围群众,秘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摸清社会政治背景,落实掌握好一定的特情户,为我所用,帮难解危。使政治关系复杂、思想较为进步的渡工王荫怀、王文兰主动告知串场河、通榆路之敌情;沿途选择了墩子高、房子多的郑瑞庭、沈其鳌家挖地下室,搞隔板墙作特殊情况下躲人藏信之用等。该站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由于敌情变化,根据工作需要,发展吸收了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但对我党不存二心的沈桂连、沈家太父子为交通员,利用他们做“黑白通”。

 

三、有一种在对敌斗争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且有随机应变、乔装打扮,蒙混敌人、大智大勇的精神。交通员在春夏秋装扮成弄鱼摸虾,掏螃蟹拾花生的;冬天装拾草挑私盐、背粪篓子拾粪的,把情报书信送进送出,护干迎来送往。可以用八句打油诗来概括大潭口交通站人员正常生活工作情况:

 

战争交通不问时,一有任务急奔驰。

明知艰难险阻大,斗勇斗智献神奇。

经常事急踏晨霜,都是黑夜接线忙。

渴饮沟河冰冷水,饥饿难受野蔬尝。

 

四、有一个依靠各地有关领导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的环境。中共盐东县县委书记胡特庸、建阳县县委书记刘阳生、以及区委杨以希、丁铁、倪学凤等领导对交通员同志非常好,当个宝,见面总是问寒问暖,硬是要吃饱睡好。沿途的干部、开明绅士韦干才、陶明、仇老花、董正香、谷连方、陈曙东、郑耘都能指迷津,给方便,确保了大潭口地下交通的畅通,保证了三师、盐东、建阳党政军护干、传情的任务的完成。

 

摘自《老党员话建湖党史》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办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