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备份栏目 > 建湖县志 > 正文

0101我县乡土史略(建湖文史选辑第一辑)

发布日期:2011/10/17 14:59:28  阅读:4791  【字体:
 

陈衡志

    我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中西部,县境东北与射阳县为邻,东南和西境与宝应、淮安湖荡毗连,西北与北境与阜宁接壤。全县总面积1114.57平方公里,人口74.3万。县境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河网密集,平畴沃野,素称“鱼米之乡”。战争年代,盐阜根据地的军需粮秣不少一部分仰给于建湖地区,因而,这里早有“盐阜区小乌克兰”的称誉。
    为了让今天的人们对乡土历史变迁有个大致的了解,特略述如下:

古淮夷地
   

    远古时代盐阜平原原为古黄海的一部分。古淮水夹带大量泥沙东注入海,淤沙沉积,渐隆渐起,再经过几次海侵海退,最后成陆。据地质学家考证,今县境东北大团、草埝一线,为成陆后古海岸的一部分。那里的东冈、西冈和中冈,原系古海岸沙丘。境内西的古射阳湖,就是成陆期沙坝封闭而形成泻湖的遗址。县境东北近海而地势高,西部离海渐远而地势洼,这正是“陆沉”的一般现象。
    近年,紧邻县境北界的施庄等地有孔石斧、石(石奔)、石环等文物的出土,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五六千年前,县境东部海浜地区已有人类定居,从事渔猎耕稼了。据有关典籍记载,最先定居古淮水近海地区的部族叫淮夷,其居地称淮夷地。七十年代的黄沙港水利工程,在沙汪头工地上,曾出土独木棺一具,“刳木为棺”是铁器普遍使用以前的事,这证明春秋以前,县境的先民们已受中原先进文化影响了。那时有个国都位于今邗江县的古干(邗)国,它的势力和影响很有可能达到县境。春秋初年,吴灭干,县境为吴国所拥有。吴王夫差筑邗沟,东北通古射阳湖,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夫差自黄池退师拒越时,曾“封其民于江淮间”,古淮夷地居民中又增添了原处太湖流域的士庶。吴亡,地属越。越亡,地入楚。秦统一全国后,淮夷地列于郡县,淮夷散为民户,渐与汉族同化。

汉射阳侯国与盐渎西境


    秦汉之际,境西射阳湖已成为农业和交通重心。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刘缠(即前楚项伯)为射阳侯,县境为侯国封地的一部分。射阳侯国除,地属射阳县。汉初,鉴于“前秦盐铁之利十倍于古”,实行“弛山泽”的政策,东部海浜煎盐之利兴。武帝元狩年间,射阳县东境立盐渎县,县境划属盐渎。分治的经济背景是“盐渎利在煮海”。当时县境东部沿冈地带灶亭相望,小阜、石桥、沙墩一线以西沼泽地带盛产芦苇,供灶丁樵采煮盐。建国以来,沿冈地区两汉墓群和砖瓦窑遗址的发现,侧面反映了当时沿冈地带盐业经济的繁荣。
    汉宣帝年间,削夺了广陵王刘胥的射陂(即射阳湖)草地“以赋贱民”,境西的临湖地区土地得以进一步的开发,形成了当时今县境东部盐业为主,西部农业为主的经济特点。
    武帝时,曾先后迁瓯越、闽越之民“使处江淮”,古盐阜平原居民中,又增添了两越族的成份。
    汉末,射阳、盐渎二县为孙权、曹操两大军事势力的争夺地带,战乱连年,人户逃散一空,二县因此废置。直到晋武帝统一全国后,二县才恢复建置。

南北朝时的隶属更迭


    东晋安帝时盐渎更名盐城,不久,分广陵郡北部的盐城、射阳二县地立山阳郡,统山阳、东城、左乡、盐城四县。立郡的军事背景是为了防淮(淮北为少数民族政权占有)。当时今县境东部属盐城,西部属左乡。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东魏的高洋夺取了梁的山阳郡,在山阳郡东部分设射阳郡。当时今县境东部属射阳郡盐城县地,西部属山阳郡左乡县地。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陈将徐敬成收复山阳、盐城后,射阳郡改成盐城郡。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北周行军元帅韦孝宽取陈江北地后,因袭旧制,县境分属盐城、左乡,以后情况大致未变。
    南北朝时,盐城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岁煮盐四十多万担,盐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隋唐五代的县境变迁


    约在隋初,左乡县废置,县境全为盐城属地。隋末,江淮义军领袖之一的韦彻,据盐城割地称王,置射州,下设新安、安乐、射阳三县,由于地少县狭,县境有可能分属三县。
    唐初,“废射州,省三县”,县境附属盐城。此后历宋、元、明循而未改。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县境为徐敬业的势力范围。唐代宗大历年间,淮南黜徙使李承屯垦射阳湖,在楚州(今淮安)城东六十里筑捍海埝以防海潮,并建立包括今县境西南在内的天平、射阳一片内核水系,“收获十倍于它岁”。那时,从今泰州鱼行坝引江水北来的海陵溪正从县境西和西南部流过,江水灌溉着两岸的溪田,宜稻宜麦,为盐城的膏腴之地。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黄巢率义军转战江淮,曾厉兵秣马于距今县境北部不远的喻口一带,给当地的劳苦人民以一定的影响。唐末,县境为吴王杨行密(史称杨吴)的势力范围。
    五代时,盐城的盐利为南唐的经济命脉的一部分。与今县境东北部直接有关的新兴场盐课司署始建于这一时期,版图属县,政事属场。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灶区的刑事、民事、灶田田赋才陆续收归所在县办理。

宋金对峙阶段的战乱迭生


    宋初,县境中西部为“四乡”之一的长建乡属境,该乡的中心地带长建里(建阳镇一带)为南宋末年抱幼帝昺投海殉国的民族英雄陆秀夫的出生地。
    天圣年间,范仲淹兴筑南起泰州,北至盐城脚下的防潮埝,其北有海岸沙丘可代堤防,减少了海潮倒灌的威胁,县境农田受惠不浅,腹部的沼泽地得以进一步的垦发。
    南宋时,县境战事迭发。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韩世忠兵溃沭阳,驻节盐城,“行收散卒”,并在境西射阳湖设防。次年,完颜兀术陷楚州(今淮安),通泰镇抚使岳飞奉召率部将吉青迎击进犯古盐阜平原的金将粘罕部,打败金军,粘罕只身乔装逃往淮安。同年,山东梁山泊义军领袖张荣率水师进驻盐阜平原,“乘乱嚣张”。八月,楚、泗等州镇抚使赵立,率军来境内平乱。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四月,明州守将徐文叛宋,由海道入据盐城,投靠伪齐刘豫。次年,楚州录事参军权盐城县令刘舜士率四乡吏民守土抗金,盐城暂隶泰州。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前锋进至长江北岸,宋将孔道以孤军守盐城。孝宗初年,金兵入寇,陈敏血战射阳湖,败金水师。宁宗开禧年间,卞整聚众起事,此后又有胡德、胡海聚饥民起事。理宗绍定年间,饥民哨聚射阳湖,船居达数万家,拥有兵杖,广结水寨,官兵难制。一度投降蒙古,后又归宋的李全,率部由楚州入据盐城,在境西打造船(舟达),称兵作乱。百年的战乱,户口锐减,盐产大幅度的下降。

元末的人户凋敝


    关于元代的县境情况,很少见于文字记载。建国初建阳镇元至正年间奠基石的发现,说明建阳镇至尺在至正以前已成为人户聚居的集市。六十年代庆丰瓦荡崔彬墓的出土,侧面反映了至正年间社会的动乱,道教的盛行和官吏的贪鄙。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在北驹场起事,境内响应者甚众。丞相脱脱亲征高邮,枢密院判董搏霄戍守盐城,围剿退守湖荡的起事兵众,战祸空前惨烈。盐城全境只剩下八千余户,一万九千多口,到处田荒灶废。

明代的移民、备倭和农民起义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尽快恢复江北淮南的经济,先后移苏、松等处之民“以实淮阳凤滁”,盐城一次就迁入一万多户,因为移民发生在洪武年间,又是强制执行的,故群众习称为“洪武赶散”。县境大多数宗谱记载其迁盐始祖来自苏州阊门,入境落籍后,由官吏插草为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有的充当灶户或养马户(境内有官马厂四)。经过长期休养生息,户口有了增殖,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明代县境物产稻、麦为大宗,盐次之,天然染料靛蓝又次之,酒醋产量亦丰。东塘河两岸沼泽地带多獐、狍、麋鹿、天鹅之属,当地衙门每岁要向皇家进贡这些方物。
    明中叶以后,倭寇不断内犯,县境东北屡受其害。平倭军官于沿冈设封堠、营寨以备倭。五里墩就是当年的烽墩遗址,大团口东的沙沟营就是备倭营寨——沙沟(今南草堰河)海口寨故地。官民和灶户、场兵先后在草堰口东北匣子港、大团口东的古洋马港斩杀来犯的倭寇多名。
    明初,县境范堤东即为大海,宣宗时,离海三十里,此后不断接涨,堤西古灶地卤气渐消,盐灶东移堤外,报废灶地经过爽碱种青,辟为农田。新兴场盐课司署于今上冈设便仓收盐,不久改为商垣。随着盐务的发展,上冈兴为集镇。境内的唐桥、朦胧(河东)等商业集市,也多兴于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兴化县令欧阳东风督浚神台河(今西塘河中段)和长沟(季埝至高作),于胡垛庄北立神台,以祭水神,这就是胡垛庄兴而为湖垛镇的前奏。与此同时,扬州推官李春开浚戛粮河,建阳镇的商业也因之发展。
    明末,助饷、练饷、辽饷,扰民甚烈。加之水灾迭发,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崇祯四年,县境支庄、刘庄、袁庄、李庄、孟庄数十里起义军的“船只相望,金鼓相闻”,沙庄、上冈几同战场。次年秋,义军船只百余艘进袭停泊胡垛庄的官兵运米船,截获军米十多万石。县境地主阶级组织东西义社(武装组织),镇压人民的反抗。
    明代县境中西部为盐属新丰乡,建成乡地,乡以下为都、里,清初仍沿袭旧制。

清代的战事、水利和商业


    清初,县境的灶丁、盐民先后两次参加司石磐、历豫领导的反清复明的武装斗争,遭到清军的残酷镇压,株连甚众,连清廷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也发出“盐城莞尔小邑迭扶二王,可谓忠义”的惊叹,下了“速安抚”的诏书。
    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新置阜宁,当时今县境北部的陈桥里、埝头里、朦胧里划属阜宁。明末清初,淮黄屡溃,西水迭发,“平地升水数丈”,“庐舍人畜漂溺无算”的记载连篇累牍。仅康熙一朝,平均三年就发生一次洪水,最长时间“田沉水底十八年”。退灾后,川陆易形,境西的溪田大部分沦为湖荡、梁泽等处湮为平地。康熙末叶,清廷开始致力于里下河地区的水利工程,射阳湖流域为重点区,县境古老干流东西两塘、戞粮、串场等河得以大力整治,减少了西水和海潮的威胁。乾隆、嘉庆两朝大兴“围田障水”之法,县境古老圩堤多兴于此时,腹部和沿荡低洼圩田区,易涝易旱情况有了改变。
    随着海岸东迁,亭灶下移,新兴场盐课司署在嘉庆初年北迁上冈,上冈开始成为灶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清末淮北场晒盐成功,淮南灶盐成本高,滞销,县境东北盐业也因此一蹶不振。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年间,江南商人为避战乱来境内上冈、湖垛、建阳经营杂货、药材、香烛、刨烟、酱腐等业。湖垛的吉恒丰为旧制盐城杂货业的“三大巨擘”之一。客籍商人的发迹致富,刺激了当地习惯于粮食堆垛、生息放债的地主阶级,争相仿效,沙庄、蒋营、高作、东夏、廖庄等农村集镇逐步增多。此后,随着帝国主义商品经济的触须伸入县境,显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业经济特点。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克江宁、镇江、扬州三府,江北戒严。上冈北夏桥一带的农民和灶丁,群起响应,后因遭盐城营官兵镇压而失败。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春,捻军李成部克阜宁,前锋进至县境七里庵,因闻盐城有备而回撤。部分捻军准备渡潮河东进,县境和阜宁的地主阶级武装——团练沿河东设防,相持七昼夜,捻军西走。

辛亥革命后至民主建政前的县境概况


    武昌起义后,驻上冈缉私营哗变,杀人越货。清军十三协乱兵抢掠,建阳、湖垛损失惨重。
    民初,实行市、乡自治,县境为盐属常盈、楼冈、湖垛、建高、上冈、新兴六市(南草埝河北部分)和梁垛、草埝二乡,北部为阜属陈桥乡和硕集、沟墩二市的一部分。市设议、董两会,乡设议事会,行代议制。不久,市乡自治奉令停罢。
    废灶兴垦后,县境东北灶民摆脱了旧盐法的羁绊,效仿棉垦公司植棉。冈东成了县境最早植棉区,上冈成为盐阜平原大的棉花集散市场之一。湖垛的船市、蛋市,沙庄的剪刀,周庵的铁铸农具驰名下河州县。
    县境的现代工业始兴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客籍商人在上冈创办的宏兴昌蛋厂,有工人二百名,这是境内出现现代产业工人之始。该厂日用鲜鸡蛋近二百篓(合十吨),所制多种半成品运交洋行,远销欧美日本。此后,湖垛又增设两爿蛋厂,营业称盛,县境为粮产区,年输出稻米一百七、八十万石,或由海傤帮背运营口、天津,或南销通泰。全境有槽坊二百家以上,年输出泡酒一万五、六千石。二十年代初湖垛出现机器碾米业,加工快,质量好,费用省,米商乐于投厂加工,殷实富户竞起仿效,全盛时期多达六十余家,旧式碾砻业因而淘汰。抗战前,上冈创沙明发电厂。一九三八年日军进犯县境,战祸摧毁了数量少、基础又微弱的工业。
    清末,“驿政归邮”,丹徒人黄立三创邮局,习称“商铺”,上冈、湖垛均设分铺。后收归国有,湖垛设二等局,上冈设三等局。下设代办所、信箱多处。二十年代前后,湖泰班、益邵班(经蒋营、沙庄、草庵)开航,县境腹部和临湖地区的土特产品输出量大增。三十年代初,通榆线客车在上冈停靠。不久城乡电话兴,湖垛设交换所,后与长途电话接线,北通淮、涟,南达浙江全境。抗战爆发后不久,有限的交通设施均毁。
    一九二七年春、夏间,孙传芳五省联军过境,沿冈地带遭劫严重。同年端午节,北伐军第十四军抵达县境,工农运动兴起。同年秋,国民党盐城县清党委员会成立,工农运动横遭扼杀。国民党当政后不久,行区乡制,县境楼冈、常盈二市合为十一区,上冈、草埝合为十二区,三丰市为五区,建高市为六区,南草埝河北岸为四区的一部分,辛庄地区分属阜属七区和十三区。一九二九年年底,参加政组派的下台军阀马玉仁,指使其外甥刘汉民(辛庄人)在盐城搞军事政变,武装反蒋。刘部朱汉卿率众抢掠上冈,袭击驻湖垛的警备队。月余,江苏保安处李长江率部进剿,政变失败。次年,马玉仁接受阎锡山、冯玉祥的二十七军军长的委任,由海道进至东郊庄,设司令部,后迁沙家庄。召集旧部,收编土匪,抢掠以代粮饷,民间损失惨重。时称“闹马党”。同年秋,为江苏保安处长李明扬击溃。次年,运堤溃,全境成泽国,土匪丛生,民不聊生。一九三八年四月下旬,日军佐藤支队由东台进犯盐阜,国民党八十九军望风逃遁,丧师失地。盐城县府和江苏第六区专员公署西迁湖垛。上冈、草埝、朦胧相继沦入敌手,日军奸淫烧杀,形同禽兽,令人发指。原为东北军的五十七军(代号“杨开端”)常恩多和霍守义师,先后于沿河口、杨家巷等处,奋击日军,鼓舞了县境民气。同年七月初,日军南撤,上冈,草埝、阎家大尖一片焦土。县长戴曰阶在追击南窜日军的途中,不幸落水殉职。一九三九年春日军复陷阜宁,陈洋、合德、宝应同时陷落,县境东北和西南均受到日伪军的正面威胁,八十九军三十三师沿湖设防。税警第八军和省常备二旅先后在靠鱼湾、大缺口等处,击败向境东北窜犯的日伪军。同年底,陆军中将咨议兼沿海游击司令马玉仁在十四区上冈东部(今属射阳)抗击日军的战斗中,光荣殉国。
    县境现代教育兴起于清末“废科举办新学”阶段。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全境盐属六市、二乡,办有高等小学堂九所,国民小学一百余所。抗战前有完全小学十三所,初级小学二百余所,多数设备简陋。中学均为私立,先后有群英、建溪、海南、上冈、光湖等九校,多半时办时停。其中群英中学开办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中共盐城县第一个党支部是在一九二六年就建立了,第一批党员有草埝的唐秉钧、唐君照、梁开甲等。一九二八年,中共盐城首届县委诞生,首任县委书记是薛家滩人薛农山。不久,上冈、草埝等处,均有党的组织。同年秋,县委曾派人领导建阳镇附近农民的反验契斗争。此后,草埝口河北又有了拥有武装(红军组织)的支部,辛庄西部,裴刘庄也有了党小组。一九三五年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的组织活动全部停止。
    七七卢沟桥事变不久,盐城旅外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地下党员唐君照、赵敬之等人组织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推动了县境东北的抗日救亡运动。次年春,陕北公学学员李寄农等来盐城,先后成立民众动员委员会,苏北抗日同盟会盐城分会。十四区上冈也相应成立分会。
    一九三九年夏,在陈文部队入党的树海、徐亚云、王大林回到境内,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淮海特委派刘大漠(女)来境内树家桥成立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工委主要任务是发展党组织,调查地形、军情、物色民主建政后的区、乡干部人选。赵敬之、陈宗泽等人创办的盐城县第一中学补习团成了党的活动基地。次年春夏间,工委撤销,中共盐城县委在前李府成立,县委书记方炳文。县委的主要任务是为迎接主力南下作好准备。

民主建政后至建国前的革命斗争


    一九四○年十月,八路军五纵队南下盐阜。同月十日县境首次解放。不久,盐、阜二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派民运队分赴各县,接管区、乡政权,组建区乡人民武装,筹集粮饷,成立工、农、青、妇、商、学各救会,开展抗日救亡和减租减息运动。建立县、区参议会,加强区乡政权建设。一九四○年春,华中局在湖垛附近召开了一次会议。同年春夏间,由于准备反扫荡的需要,新四军军部、华中局机关、江淮日报社,由盐城先后迁至县境西部。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同志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同年七月下旬,日伪发动第一次大扫荡,蒋营、湖垛、乔庄、石头桥、上冈、草埝、新兴场先后陷落敌手,并向四周衍生,实行点线占领。根据斗争形势需要,盐阜区党委决定划原盐属四、五、六、十一、十二、十四区建立建阳县(因境内建阳镇而得名)。同年九月十八日,在高作季陆墩举行肇建典礼,首任县长唐君照。中共建阳县委相应成立,首任书记冯国柱。建县后的区域划进划出,几经调整,一九五六年始如今制。建阳立县后的四年抗日斗争极其艰苦。县境西南敌我顽三方势力犬牙交错,东南部敌伪据点林立,只有西北一隅比较稳定。日伪经常清乡、抓夫、抢粮,顽韩武装、特务、汉奸、土匪伺机捣乱,特别是每年夏秋季节,日伪抢粮和我方反抢粮的战斗,几乎天天都有。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县军民坚持原地斗争,夹缝生存,开展清匪、反特、除奸、反顽、反扫荡的斗争。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政权进一步巩固。一九四三年春,日伪发动第二次大扫荡,结果,民主政权岿然不动,顽韩政权彻底覆灭。自此,全县军民全力对付日、伪。同年十月,蒋营伪据点为我拔除,蔷薇河一线无敌踪。年底,东夏伪军大部反正。此后,楼夏、郑沟、裴刘、大崔、大头铺等大小据点有的被袭破,有的撤除。建南、建北、沿荡联成一片,形势根本好转。到了一九四五年初,县境敌伪只剩下沿冈一线和上冈、湖垛一线少数据点,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同年秋,日本投降,伪军全部龟缩盐城,建阳全境解放,湖垛镇开始成为县治所在。
    一九四六年,全县实行土地改革。同年冬,国民党军队占领沿冈一线集镇和邻近西南的射阳镇,逃亡的恶霸地主、汉奸、土匪随蒋军主力武装还乡,向我翻身农民进行反攻倒算。喻口、沟墩从射阳划属我县。党领导翻身农民组成保田大队,保田保家乡。一九四七年夏秋间随着沟墩、田舍、盐城、射阳镇的攻克,还乡团全部覆灭,全境无敌踪。
    战争年代全县人民参军参战,开展大生产运动,人力、物力支持前线。从苏中七战七捷开始,一直到渡江战役,全县出动的后勤担架船只,支应的军需粮秣难以计数,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建国以来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九五一年,奉苏北行署令,建阳县改称建湖县。目前,全县设建湖、上冈两镇,近湖、建阳、高作、辛庄、钟庄、冈西、草埝口、冈东、庆丰、裴刘、芦沟、沿河、颜单、恒济、蒋营、荡中等十六个乡。
    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工农业蒸蒸日上。一九八六年,全县工农总产值八亿九千九百一十九万元。实现了第一个翻番。其中,县、乡工业产值三一九千零三十万原,村、户、联户工业产值一亿六千零三十三万元;粮食总产值十二亿万千多万斤,种植业产值二一四千二百八十八万元,林木副渔产值八千五百六十八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五百二十三元七角九分,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三亿一千九百八十五万元。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有各类中、小学六百八十所,十八个乡镇已有十七个通公共汽车,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成绩显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县新的历史篇章,将更加光辉灿烂。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