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80岁刘景高:难忘水乡儿童团(游育林)

发布日期:2016/8/11 15:08:42  阅读:1845  【字体:
 

 

 

讲 述 人:刘景高,男,80岁,现住建湖县城向阳西路

访 谈 人:游育林,建湖县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访谈时间: 2015612

   

  日本鬼子侵占我们这一带时,我还是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也参加过站岗放哨,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过跑反、转移、藏身等活动,但没有直接与敌人照过面,更没有进行过直面的周旋和斗争。对我们水乡儿童团与鬼子斗争的事迹虽也有所耳闻,却只是一鳞半爪;我对全县儿童团打鬼子的全面了解,是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主持编写《水乡儿童团》一书。

  在编写初期,我们编写组经过3个多月时间的征集,收到了来自全县的40多篇故事,我从中进行了筛选,挑出较好的,组织人员进行合并、加工和艺术处理,最后定下13篇,计6万余字,于19737月经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根据我那一次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水乡儿童团遍布全县各地。哪里有游击队,哪里就有儿童团;哪里有民兵,哪里就有儿童团。从集镇到乡村,从商店码头到学校作坊,从大河小沟到芦荡草滩,儿童团是水乡一支十分活跃的队伍,他们配合新四军游击队,配合民兵,在抗日的战场上干得风生水起。

  根据我所搜集到的资料,我觉得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其斗争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站岗放哨   街头巷尾、村头路口、渡口桥梁等,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在那里挑草、玩耍、钓鱼、划船等,看似漫不经心,眼睛和耳朵却密切关注着过往行人,发现情况便及时报信。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有根据事先约定的信号报送信息。如风车报信,风车本有8根桅杆8合篷,鬼子来了就落下1合篷,游击队和民兵一望风车就知道了,或疏散转移,或组织战斗。茫茫芦荡宽广无边,儿童团员们还用衣服来报送信息,用一根竹竿,把一件白色的衣服绑上竹梢,伸到空中去摆动,芦荡游击队见了,就知道有了情况,便可因时因地决定是迂回伏击还是引狼入滩。如果情报解除,竹梢头上换上1件红色或其它颜色的衣服摆几下就行了。

  二是书写和散发标语   那时即使农村完小,往往也改为设点教学,教师到点上巡回教学,写标语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写了标语,放学后就四处张贴。除了墨水写的标语,大家更多使用锅灰、白石灰水写标语。这种标语又大又醒目。还有利用平整的地面,摘下楝树枣嵌成标语,或砍下树枝嵌成标语。这种标语,敌人要毁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有时儿童团还用放风筝的方式,把标语放到敌人据点里去。风筝尾巴上系着飘带样的大标语,风筝落下去,敌人就会气愤地扯风筝,往往一扯,那原来包在里面的许多小标语便散发出来,弄得他们气急败坏,嗷嗷大叫。

  三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跟敌人斗智   利用水乡有利的地形地物,巧妙地跟敌人作斗争,这是儿童团斗争的一个特色。例如,一支游击队得到消息,鬼子将有一弹药车沿岗而下,游击队决定锯桥拦截,不料弹药车提前而来,掩在前面树丛中放哨的儿童团员见了,灵机一动,拿起砖头就砸向车子,鬼子立即停车往树林里开枪。可往这边开枪,那边砖头又砸了过来。鬼子两边遭袭,忙于应对。就这样,既让枪声给游击队报了警,又延缓了弹药车到桥头的时间,待车子开到桥头,游击队的撤桥已结束,弹药车栽入河中,鬼子也束手就擒。再例如,一条公路边有一块西瓜田,炎热的夏天,鬼子常停车抢摘西瓜,儿童团员们就生出一个主意来,建议游击队在瓜田里埋下地雷,将导火线系在瓜藤上,鬼子车子经过时,他们故意在瓜田里吃西瓜,鬼子见了立即停车下田,可是一摘瓜地雷就爆炸,西瓜没吃上,人却上了西天。

  四是以英雄为榜样,关键时候英勇无畏   战争是残酷的,在抗日的战场上每天都有战士流血牺牲,也有儿童团员惨遭杀害。但为了民族大义,大家都以英雄为榜样,前仆后继。例如,有一个儿童团员,在桥头放哨时,敌人突然而至,令他带队。他想到游击队员们一夜未睡,这时正在村里睡觉,怎能将鬼子带进村呢?他走到桥中间,突然一转身,抓住前面第一个鬼子就跳下了河,后面的鬼子忙向河里开枪,游击队员们听到枪声,一个个惊醒了,立即冲了过来,河里的那个鬼子淹死了,那个儿童团员也受了伤,不过随即得到了救治。又如,有一天,一个儿童团员在庄头钓鱼,一抬头见鱼贩子带着一队鬼子到了跟前,这鱼贩子对庄里情况很熟悉,因他套骗过一个小孩的鱼,让民兵队长斥责过,今天带鬼子来能有什么好事呢?儿童团员灵机一动,问篓里的鱼要不要带去,鱼贩子停到路边看鱼,儿童团员随手将鱼篓往他头上一套,鬼子听见鱼贩叫喊回过头,那儿童团员早已跳进河里不见了,鬼子朝河里开了一阵枪,等到他们把鱼贩子头上的鱼篓拿下来,庄上的人早已被惊动了。

      水乡儿童团还在传递情报、找人、送信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虽然水乡儿童团那个时代远去了,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尽管他们多数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们都是无名英雄,他们的事迹已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在水乡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水乡儿童团》出版发行时印数超40万册,《新华日报》还专门为此发了述评。其中有些故事还被知名画家编绘成连环画,在全国发行。

 

      (本文参加2015年“建湖抗战往事”报告会,在相关学校巡回演讲。)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