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光明使者”葛新民(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6/5/27 11:17:30  阅读:1775  【字体:
 

 

建湖县建阳眼科医院是一所久负盛名的专科医院,其规模、设备和医疗水平,在全国同级医院中屈指可数。对此,医院创始人、老院长葛新民功不可没。这位老先生虽已离世20多年,但他的辉煌业绩和独到的医术,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

葛老1933年出生在今建湖县建阳镇顾家庄一个劳苦家庭。在五兄妹中,他行四。童年只上过一年私塾,后因抗战爆发,他就跟着父母过“跑反”生活。

1944915晚,新四军100多名新兵连战士在顾家庄宿营。驻湖日伪军获悉此事后,即于16日凌晨三点趁着大雾前来偷袭。我军在仓促突围中,有22名战士英勇牺牲,顾家庄亦有6名群众遇难。葛新民的大哥葛天民在新四军水上枪械所搞枪支维修,那天回家取换身衣服,也遇上这场灾难,左腿主骨被敌人的枪弹打断。家人用船将他送至益林的冯氏兄弟诊所医治。该诊所是冯明之、冯海之两兄弟合办的,有苏北名医裴达生在此坐堂,仁医仁术,颇有名气。在葛天民枪伤抢治过程中,少年的葛新民就萌发出将来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梦。但他又知道,医学博大精深,没有文化是断然学不好的。不久,毅然跟着哥哥前往丹阳求学,插班进了国民小学。可惜只读了一年多就回来了。

1948年春,益林战役打响,冯氏兄弟为避战火移居顾家庄。葛家不忘冯氏兄弟为葛老大抢救治疗枪伤的恩惠,便伸出援助之手,帮其安家解困。葛新民抓住了这个机会,经常到冯家借阅医书,观察临床,有时还帮做副手,逐步学会了消毒、打针、包扎等基础护理技能。冯氏兄弟看到他聪敏好学,手脚勤快,人品又好,便欣然收他为徒,葛新民从此走向从医之路,为自己实现少时梦想迈出第一步。在冯家学医的日子,他总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苦学不辍,觉得冯氏一家人喜欢,就连秀外慧中的冯家小妹冯爱珍也看中了他。这位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化验师,日后真的成了葛新民生活上的贤内助和事业上的志同道合人。

葛新民在冯家完成学业后,原想回家开业行医,但他考虑到家乡荡区群众经常下水割柴、摸鱼,易受风寒,患眼疾的特别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光明,便决意再专修眼科。在冯氏弟兄的资助下,来到安徽蚌埠邵氏眼科诊所接受培训。

1953年,葛新民满怀壮志,回到顾家庄挂牌,开办了眼科诊所,还附设了一间西药房。次年,他被县卫生科安置到新成立的新阳(乡)联合诊所,专门为群众治眼疾,一时间,附近眼疾患者纷至沓来,顾家庄夹河的河面上,几乎被大大小小的船只驻满了。1958年“公社化”的时候,新阳联合诊所并入建阳公社医院,葛新民一家随诊所搬迁至建阳。相信风水的人都说葛家宅基地风水好,后生个个有出息。老大葛天民是有名的精加工能手,曾发明六行播种机,多次受表彰奖励;老二葛益民是上海无线电二厂的技师;老四葛新民当上了公社医院医务主任;老五葛锦元大专毕业后即为华生电机厂技工学校校长及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因此,葛新民离开顾家庄后,当地掀起了一阵抢占葛家宅基地的风波。葛新民知道了,淡淡一笑说:“‘出息’不是上帝恩赐的,而是靠自身的努力,打拼出来的。”

葛新民是不断追求、勇于攀登的人。1962年,他又到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深造,拜著名眼科教授茅祖裕为师,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会做各种疑难手术,成为茅教授最得意的门生。回来后,为光大祖国医学,他发力开辟新的领域,又开始钻研中医理论,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眼疾的途径,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葛氏眼科疗法。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脑膜葡萄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玻璃体浑浊、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初期白内障、结合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青光眼等症,不但效果极佳,而且能减少疗程,缩短治疗时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由于葛新民治疗眼疾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向他求医的人也越来越多,上级主管部门于197711月作出决定,将建阳公社医院中的眼科单独划出,新立建湖县建阳眼科医院。这是省内首家县级眼病专科医院,葛新民被委任为院长。他带领全体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978年新建了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门诊楼;1984年新建1200平方米的病房楼;1986年新建8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楼;1989年再建900平方米的宿舍楼;1990年又建了1684平方米的病房楼(含老干部病房)。到1990年底,全院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实有院房6754平方米,病床150张,还有几十户家庭病房,各种医疗器械与设备基本能适应当时需要。

改革开放后,慕名而至的眼疾患者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0年代初,曾为毛主席治过眼疾的北京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教授构想出一种治疗白内障的新方法——针拔套障术,但此法须经专家实践方可推行,而葛新民正是受邀前去做临床实践的第一人。这一高难度的手术,犹如在睫毛下做微雕,许多眼科专家都望而生畏,葛新民却将它做成了。与会专家,不但充分肯定唐教授的构想,而且对葛新民也赞佩不已,称他为“眼科神刀”。此外,眼科手术中的人工晶体植入、晶状玻璃体切割等高难度手术,他做起来都得心应手,成功率在98%以上。

葛新民的不凡业绩曾被多家媒体介绍过。《中国建设》杂志曾用五国文字发表文章褒扬他。香港《大公报》也为他作过长篇报道。从此,葛新民和他主持的眼科医院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部分国家。1988年,世界眼科组织的专家克雷斯蒂夫妇,两次专程来建阳考察。这对金发碧眼的光明使者,对葛新民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眼疾的做法大为赞赏,称它是“一大创举”。美国、德国、荷兰等国都有专家前来考察,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葛新民从一个只读过几年书的农民弟子自学成为眼科名医、副主任医师,实属不易。这与他的勤恳好学是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名著和数百部中医经典、眼科专著,充斥着他的书架和案头、床头。他还写下了40多万字的学习心得,又在《中华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江苏医学》等专业刊物上陆续发表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脑膜葡萄膜炎16例报告》、《淡竹叶治疗麦粒肿、病毒性角膜炎》、《针刺为主治疗慢性球后视神经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等眼科医学论文30多篇,对近代眼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高手在民间。葛新民一生做过上百种眼科手术,为10万多名眼疾患者作了复明手术,诚奉大爱,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光明使者”。尤其值得庆幸的是,葛新民带出了包括他儿子葛正光在内的100多名眼科新秀,他们至今活跃在省内外各地,是一支战胜眼科疾病的精锐队伍。葛新民的名字,已被载入《中国名医四百家》一书。

正当葛新民和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可恶的肝癌却一步步向他袭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仍振作精神,带病工作。临终前,他再三嘱咐他的团队,要“甘做良医,不求富贵”,要“精益求精,诚奉光明”......

19931014(农历829),人民的好医生、优秀的共产党员葛新民同志溘然逝世,终年60岁。

传承父业的葛正光接任院长后,充分利用建阳眼科医院的名牌效应,坚持跨越式发展。1996年,他将眼科医院从建阳搬迁至县城,依靠硬件投入和技术创新,使今日的建阳医院已建成为国家二级专科医院,年住院5000多人次,手术6000多台次,被评为“全国百姓满意放心医院”,葛正光也先后被授予“中国医院优秀院长”、“盐城十佳名医”、“建湖县优秀科技人才”等光荣称号。倘若葛老有知,定会含笑于九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