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忆兴化战斗和淮东战役(董衡文)

发布日期:2016/2/26 13:57:50  阅读:1963  【字体:
 

 

(编者按)董先生系黄埔军校十期毕业生,原国民党团级军官,1946年后弃军从商;现为南京黄埔同学会成员,上冈镇冈西村农民。他写的这份回忆录主要反映韩德勤部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涉及新四军对其支援等事,内容未经核实,载此以共享。

 

(一)

 

1940年,我在成都接到家父的来信,告之日寇侵占盐城,我的两个内弟和一个襟弟惨遭杀害,家父腿上也被一刀刺伤,村中房屋几乎被烧光。我读了来信,悲愤填膺,国难家仇齐上心头。“日本侵略者侵我国土,杀戮我同胞,是可忍,孰不可忍?!而我一介武夫,身在大后方,真是报国无门。当时我正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遂向校长蒋介石请缨抗日,得到前教育长张治中先生的支持。恰好军校第十五期毕业生百余人要分发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顾祝同部)报到,于是,军委会命我率领。我们分乘20辆卡车从成都出发,经重庆到贵州贵阳、独山转广西柳州、桂林,到江西赣翔后,再到上饶,到达顾祝同部。当时,我抗日报仇心切,无心在顾部任职,一心要回江苏,经顾祝同电请军政部批准。我向顾祝同要第十五期的三个学生同行,他们是石宗彦、朱流章、顾光祚。顾祝同碍于情面,也答应了。

 

我们一行四人,一路步行,经安徽微州(歙县),江苏溧阳三丫桥、宜兴张渚,到达日军沪宁线封锁线(奔牛车站附近)。我们脱去军装,换上便衣,向地方头目买了良民证,用白布条挂在襟前,很顺利地通过了封锁线。历尽艰苦,到达驻兴化的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部报到,韩德勤任命我为参谋处上校参谋职。

 

其时,正是黄桥决战后,韩德勤损兵折将,气急败坏,要找新四军报仇。我慷慨陈词,说明利害,力劝韩德勤枪口对外。因为日军己侵占东台、盐城(距离兴化均为60公里),随时有侵犯兴化的可能,形势所迫,韩德勤已经无暇顾及报仇之事,终于决定抗日了。

 

(二)

 

兴化城古称昭阳镇,四面环水。如果死守孤城,只有坐以待毙,非汽艇不能与敌周旋。为此,我与该部修械所所长周守仁经韩德勤批准,亲自动手装修钢甲汽艇十余只,前后装有炮位和机枪。这在当时条件下可谓先进了。同时韩部收到由第三战区运来的二七式掷弹筒及苏罗通平射炮,所有官兵皆不会使用,我又教给他们使用方法。这两件事,使韩德勤对我非常器重。他知道我当过军事教官,让我给全体官长上课,讲解战术及军事学教本课程,约计一个多月,为迎战日军做了一系列准备。

 

不久,日军由东台进犯兴化。先由三只汽艇,五十三名日军,从兴化东门外夹河猛攻兴化城。我请求率领钢甲汽艇迎战。三只钢甲汽艇迂回到夹河敌艇背后突然袭击,一发发炮弹射向敌艇,敌艇还未来得及掉头迎战,很快就被先后击沉。日军只得弃船登陆,用机枪对我艇疯狂射击,我艇机枪手不幸阵亡。我立即上前抱起机枪向日军射击,臂上也受了伤,我带伤坚持战斗。同时,守城部队和我钢甲汽艇夹击敌人,日军腹背受敌,53人全部被歼,无一生还。我钢甲汽艇首战告捷,凯旋而归。兴化全城欢声雷动。韩德勤奖给我法币三千元,我全部分给艇上官兵。

 

第三日,白天日机轰炸兴化城,夜间,派汽艇百余只从兴化城东北角乌金荡攻城。我军一一七师七○二团驻防民立楼,不料在换防时被日军趁机登陆,占领民立楼。民立楼为兴化东北制高点,军事上很重要,如果民立楼失守,兴化城就难保了。韩德勤派特务营长王际虞夺回民立楼阵地。王营长是黄埔第十三期毕业生,又是原江苏省老省长王懋功的侄儿。王营长率部对民立楼发起多次冲锋,皆因敌军居高临下,我军伤亡很重,最后,一营人几乎全部牺牲,王营长只身游泳潜出兴化城。民立楼阵地虽未夺回,但是争夺民立楼的勇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抗日的壮歌。

 

在争夺民立楼阵地的同时,我率领钢甲汽艇十三只在乌金荡与日军汽艇展开激战,敌众我寡,我艇被敌人四面包围。但我是钢甲汽艇,敌是木质汽艇,在数量上敌占优势,在质量上我占优势。及至天明,我已击沉敌艇多只,而我艇无一损伤。我艇由于炮弹不多,且歼敌目的已达,又因寡不敌众,被迫向中鲍方向突围。敌艇尾追不舍,又被我钢甲汽艇击沉了数只。敌艇怕中埋伏,不敢穷追,我艇安全到达中鲍。我部有关领导对我钢甲汽艇全体官兵致以亲切慰问。王际虞营长见了我,失声痛哭。我安慰他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希望你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直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兴化战斗后,我到医院治疗枪伤,出院后又回家疗养和探亲。伤愈后,韩德勤已率部西移射阳湖区,我便赶到荡西归队。

 

(三)

 

韩德勤在黄桥决战中,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兴化战斗又受创于日军,西撤途中又几次与新四军发生磨擦(我在家养伤),因此元气大伤,到达荡西后才得以休整,补充。我赶到荡西时,因为我在黄埔军校学的是通讯专科,加之兴化战斗有功,因此委我以通讯参谋、作战科长职。在淮东兵力部署如下:陆军一一二师(东北军,师长霍守义)驻风谷村一带,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辖三十三师(师长姜永藉)和一一七师(师长刘漫天),驻安丰、曹甸一带,陆军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原旅长翁达在黄桥兵败自杀)驻流均沟、马家荡一带。其他挺进纵队以及地方保安团队分驻荡边外围。副总司令部和省政府驻大小杨舍,我为韩部建立起有线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网。为防日军侵犯,各部均构筑防御工事。

 

韩部在淮东得到休整后,军容重整。韩德勤在车桥飞机场举行了阅兵式,由我任引导官。车桥阅兵后,韩德勤军主力西去皖北,独立第六旅及八十九军一部份以及保安团队留守荡西。独立第六旅号称韩德勤的御林军,人员足,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但在黄桥决战中损失惨重,进驻射阳湖后,虽经整编,也只剩下两个团:第十六团(团长万季侯)和第十八团:团长为苏祖武。韩去皖北时,将苏带走,我兼团长。万季侯是贵州人,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我们是黄埔同学,很合得来。

 

1941年底,日军从车桥、陈河向我发起进攻。白天派飞机狂轰烂炸,夜间向我阵地进攻。我军坚守阵地,待日军逼近时,地雷爆炸了,手榴弹、掷榴弹一起投向敌群,炸得日军尸横遍野。日军的每一次进攻都付出极大的代价。我军坚守阵地三四个月,后来第十六团阵地被日军攻破,我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在冰天雪地里和敌人周旋20余日。由于淮东地区迂回地带狭窄,我军处境十分险恶。

 

这时,新四军向我们伸来援救之手。驻荡东顾家庄、交睦庄一带的新四军派通讯员送来信件一封,内容是晓以抗日大义,指出我军面临险境,建议合作抗日。条件是只要我部同意与新四军合作抗日,新四军愿把荡东防地(顾家庄,交睡庄一带)让给我军,并供给粮草。为此,李仲寰召集一次会议,出席的有万季侯、孙庸(第十八团团副)和我等人。会议直开到半夜。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一致认为新四军有合作诚意,条件也不苛刻,同时考虑我部处境,决定答应新四军提出的条件。于是新四军主动东移,我部进驻顾家庄、交睦庄一带,终于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七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