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乡镇志 > 正文

上冈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各类之“会” (夏瑞庭)

发布日期:2014/6/12 13:42:15  阅读:5917  【字体:
 

 

上冈古老悠久的历史,不仅表现在发达的教育、繁荣的经济、通畅的商贸等方面,而且盛极一时的“会”风,也是其它地方极为少见的奇特历史现象。早在明末清初,上冈的庙会、迎神赛会、盂兰会、春秋祭会及行业会等其兴盛之况,不仅闻名大江南北,甚至享誉旅居海外的同乡之中。这些各式各样的“会,反映了上冈人民热爱乡土的强烈感情和多彩的文化生活。

 

名目繁多的各种庙会

 

清代中叶,上冈即重视修筑庙宇。上冈的寺庙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风格,通常采用宫殿式。庙址十分注重风水,往往选在林木幽深、依河傍水、环境幽雅的地方。当时最为著名的文庙,其主体建筑建有大成殿、魁星楼、文昌宫,泰山院建有天王殿、罗汉殿、藏经楼;武庙建有关岳主殿,其辅助建筑有东西殿、客堂、方丈室、中殿、前殿,东西阳、山门等。

 

各寺庙建筑雄伟,香火旺盛,由此而产生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庙会。农历正月初三,东岳庙烧开门香;正月十五,三宫殿出北“三官驾;二月初二,六度庵出南“三官驾”;三月二十八,泰山院举办东岳天齐王会,并出巡;四月初八,药师庵举行地母会;五月初八,财神殿举行财神会;五月十三,举行关圣帝君会(上冈当典摆“花供”);六月初八,火星殿举行火星会;六月二十四,雷祖会,二、六、九、十九日,观音庵、观音阁分别举行“朝圣”,同时,普贤堂、自醒堂则各自举行戒烟酒的“理教”会。文、武庙有春秋二祭,干旱年代,龙王庙出龙王会,玩龙舞,斩旱魃“求雨”,丰收年做太平会……—年四季会期不断,每到香期,香客和游人络绎不绝。

 

各类庙会不仅引来了百里方圆敬香的善男信女,还吸引了来此开展贸易的四面八方的客商。寺庙前到处有卖香烛鞭炮的摊点,镇上专营香业的近10家,鞭炮业的有20家之多,烛坊两家,所有杂货店都有香烛鞭炮销售。山东人来此出售玻璃玩具嘀嘀晶,浙江人来销售竹嗡子,无锡人卖泥娃娃等各式各样的玩具。同时,庙会也促进了茶馆、饭店、旅社业的发展。

 

声势壮观的迎神赛会

 

早期,上冈历史上组织规模较大的迎神赛会有之“三官会”、  “天帝会”、“龙王会”、“都天会”等,其中以“都天会”最盛。

 

据传,都天菩萨张巡,唐邓州南阳人,开元末进士,官真源令,为人正直,不媚权贵。安禄山起兵,张巡与许远合兵守睢阳(河南商丘县南),拜御史中丞,坚守数月,因援绝粮尽,州陷被杀。后世王朝,旌其忠烈,封之为都天大帝、英济王、吴天大帝等。因其正直,百姓认为他可驱邪避疫,为民消灾降福。因此,在当时医药保健条件差,时有瘟疫流行情况下,群众便兴师动众,敲锣打鼓抬出都天菩萨到各街巷走一遭,以求消灾。

 

规模最大的都天会,一是在遇到连续阴雨或大灾年,由新兴场公署班头组织进行的。组织者在此之前,都要斋戒沭浴,然后于都天庙神前,专门“求课”、“问卦”,选择吉日后,用黄纸写公告称:“谨择于某月某日适逢都天大帝圣驾出巡”,下款是“通镇公白”。二是丰盛年景出会,其时间较长,一般三天两晚,各行各业顺序组成一粮二草三青货……整体统一游行。还有化装《打渔杀家》、《水满金山》……戏剧、踩高跷、顽湖船等。大规模的都天会是白天出都天出巡。抬神轿、香亭、台阁、悠秋、大棚子和扛旗伞执事所需要人力,一部分是身强力壮的搬运工人,除此还有镇四周农村的农民与镇上的贫民。他们虽是自愿服务,但也给予适当报酬。

 

出会前,先是男性老中青年人分别烧磕头香。出会中,虔诚的男性青壮年烧肉香,又称烧挂香。还连续几天,化装一“白无常”扫街清道。

 

都天出坛,赛会进入高潮。各会班头齐集桥北都天庙,站立于都天菩萨前点名,称为“点卯排衙”。都天神像外表比最高大的人个子还大一倍,黑色光亮瓷头,红胡须,顶戴黑色皇冠,身着黑色龙袍,腰束彩色黑底腰带,大红布棉裤,足蹬粉底乌靴,下踩布虎,坐特制的大圈椅。神像由专做红白喜事的搬运队派8人(另有4人作候补替换),抬着都天坐的绿呢大轿。轿子前面由若干人举黄色底的字牌,牌子上书的一是敕奠济王,二是都天府,三是吴天大帝,四是肃静、回避。出发前,先由一班人站堂呼“威”。都天菩萨出庙前,沿途各行业会按顺序排好队前进。出巡路线是由上冈北大桥(原名永利桥)进北坝大街,抵北十字街口向西转向南,经中心街,过唐家大场,进北街到博场,路过角头大街,向西走鱼市口大街,经西大街,由米行口向南,走箩行巷抵新兴场公署后,奔小草巷,抵南十字路口向南,再经南街直向南到周家灶大场。稍作休息,朝东过周家灶大巷子抵通榆公路向北,经六度巷向西到南街头,走南大街过角头大街向东,经东大街到通榆路向北,直奔北大街过北大桥,最后进都天庙。行进中,名绅在各处摆香案跪拜接都天,各家各户都备好茶水接待。

 

“冲威”是都天会高潮中的高潮。“冲威”即抬着神轿的人进行奔跑,各人自觉由街心让道,“冲威”之前,首先选定一位嗓音高大洪亮的人员,先由他高声呐喊:“起一驾一威一武……”(其声音可昕半里远),两边齐声呐喊呼“威”。全程跑的有10处。最后冲堂进庙是最热闹、也是最严肃的时刻。当抬神轿子的抬着都天神像复位,先前撤出大殿的香钱柜、蒲团、天井内的大香炉等均同时全部复位。此时,善男信女也冲进庙内,抢着烧香,求神保佑,消灾降福。至此,三天的都天会便告结束。

 

热闹非凡的盂兰盛会

 

小乘教的“盂兰会”,本是佛教徒为超度“众生”亡灵一种奠祭仪式,但在上冈历经发展,已成为庆祝丰收年景,挂灯结彩,搭台唱戏,唱录书,摆花供,放焰口等一项群众性的大规模的文化活动。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三十日的十六天中,由角头街开始,依次由鱼市日大街、西大街、北大街、东大街、北坝大街、中心街、北街,每街进行两天活动。通常是白天营业,晚上鼓乐齐鸣。因地藏王像在南大街东边六度庵内,所以南大街最后压台结束。

 

逢会的街坊在两天中,在街的两头搭制木结构与屋檐相齐的门灯,各商店门前挂有优质木制上下两层六角玻璃宫灯四至八张不等。于街头或适中点,选择一间陈列室,室内台面上摆着形式不同但成对的各色台式宫灯,以及珍奇、古玩、盆景、金鱼。室内香烟缭绕,灯烛辉煌,清香扑鼻,还配有留声机。全镇及镇郊的人都要来此观赏,两天中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另外,还要搭台唱录书。三十年代,经常被聘唱的是上冈石桥头名戏班首领骆步蟾、吕竹山二位老人为主,再加上戏迷爱好者李氏兄弟等,不用化妆,稍作分工,生、旦、净、末、丑围着台上两张大桌坐一圈,清唱京戏。常唱的曲段有:《杨六郎告御状》、《打龙袍》、《打鼓骂曹》、《贵妃醉酒》、《宇宙锋》、《昭君和番》、《将相和》、《遥逍津》、《跑城》、《追韩信》、《四郎探母》等。配上张氏细乐,听戏者人山人海,聚精会神,鼓掌赞誉不断。盂兰会的压轴戏和高潮是放焰口,九至十三位和尚不等,众僧拜佛,诵经念忏,钟鼓齐鸣,声传数里以外。地上点放彩色纸做的歪歪灯、河里散河灯,除逢会街坊外,在其接近各有关街段的博场、小曝场、唐家大场、虞家大场等处,也先后搭台唱淮戏。

 

各街之间活动的组织规模和质量各有差异,但重要内容和程序都是相同的,而且,彼此之间都不甘落后,都争取把本街的两天会期搞成全镇最出色的两天。整个十六天的盂兰会期,成了全镇居民一年中文化生活最丰富、集中的十六天。

 

因“会”而生的各业行会

 

在各类会期之间,一是因为便于组织参与,一是因为各行业有各行业的规矩,因而按行出会便成了参会的主要组织形式,各业的行会也因此更趋健全和严密。各业行会组织会名各不相同,粮食业叫积福会,草业叫广福会,青货业叫清福会,京广杂货业叫同福会,磨坊豆腐业叫晋福会,笆瓦木建筑业叫赐福会,金银钢锡铁业叫洪福会,鱼业叫河福会,肉案叫兴福会,成衣叫双福会,帮船业叫兴隆会等。各行会的名称不同,但也有一致的地方,即皆择福寿吉祥如意字眼,以求神赐福佑安,皆能表明行业特点,贴近经营行业命名。

 

各行业参会的旗伞銮驾等有各业的特色。其共性一般都有缎呢旗伞、龙幡,注有会名的朱红漆木制头牌。清福会、同福会铜质的刀、矛、戟、锤、金瓜、月斧、朝天凳等伴朝銮驾。积福会、广福会乃锡制。各会都有珍贵红木(也有楠木、柏木)精雕细刻的香亭(一个香亭即需两个半木工,专门雕刻一世)。

 

各会都有五颜六色的彩色绣花缎六角伞。同福会用彩色花线刺绣成“天官赐福”、“八仙过海”、“麻姑上寿”、“天女散花”等四把华盖伞,在伞的各面刺绣着各种不同人物形象!清福会以《三国演义》中故事为主题,分别绣成“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请诸葛”、“群英会”、“甘露寺”、“借东风”、“火烧赤壁”、“水战庞德”、“空城计”等,积福会、晋福会选择钟鼎博古图案,用金银丝绣成“百寿图”等。其缎呢伞的伞檐有各不相同的梅、兰、菊、竹等多种彩色图案。各业更有名人彩色绘画,彩缤纷,图案各异,使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到了夜晚,参加各类之会的行业会还有夜式的会具,普遍是标明该业会名的木结构玻璃头牌,明角制品花、鸟、鱼、兔等各式各样的灯具。瓦工举的是有半人高五彩明角十二月花神;茶厨业担的是五彩明角制品的花担子;鞋工摆的是形式多样七巧灯;成衣和鱼业分别抬的是男女悠秋。男的化装成贾宝玉,穿的太子服、太子装;女的化装成杨贵妃、西施、貂婵、王昭君;肉案子是铁制三、四层楼高的台阁,“唐僧取经”、“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各行业会夜晚举灯出游,均有乐器伴奏、演员歌舞、吹拉弹唱,表演人等还在特制的彩色悠秋架内上下摆动。

 

这类活动,当时是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发展了贸易,繁荣了经济。1938年春夏,日寇第一次侵占上冈,在其侵占的68天中,所有庙会、各业行会、迎神赛会、盂兰胜会等所展各物,连同各个寺庙、殿堂,及其庙宇中清乾隆初年以前栽植的古银杏树,《三国演义》彩色画屏,名人古画,玉如意等极其珍贵的古玩财物等,全被日寇一把大火毁于一旦。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八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