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建湖”得名小议(萧河月)

发布日期:2013/12/2 15:13:58  阅读:2638  【字体:
 

 

建湖县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初名建阳县,后因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遂更为现名。王大林《关于建湖县在民主建政前后党组织活动和政权建设情况的回忆》一文中说:“建湖县各取建阳、湖垛二地名而合而为一,表示水网地区,并藉以反映地方特色和历史变迁情况。”(《王大林纪念文集》)此外,还有一些更加详细生动的描述(《建阳县更名建湖县纪实》,载《塘河春秋》),总之此说已成定论,自无可议之处。不过,当初主事者们想到“建湖”却事出有因,这便是历史上建阳县就有建湖区。

 

1945年秋(9月),在我军民的打击下,日伪节节败退,敌寇伪军已全部撤离县境,为了更好地推行政令,中共建阳县委对境内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在收复的原日伪占领区成立上冈区、芦沟区、建湖区和建阳区。其中,原一区更名为高作区,同时划出该区西南部,与收成区东北部,设立建阳区,其时今建阳镇归属该区洗南乡(《建湖县组织史资料》明确记建阳镇由一区划属新成立的建阳区)。同时,以湖垛镇为中心,划芦沟区、秉文区、高作区、武陵区的部分乡设建湖区,《建湖县组织史资料》记建湖区下辖镇南、高马、松樵、万东、万西、永太等6个乡,区委、区政府设在湖垛镇,与建阳县委、县政府同城,但这时湖垛镇尚不属建湖区领导,直到1946年底才划属建湖区(《建湖县志·建置区划篇》)。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建湖”之名首次出现在我县行政区划中。从这个区划设立的情况看,“建湖”之名,这里“湖”字当是取自湖垛镇,因为虽说湖垛镇不属于这个新成立的区,但这个新区却是国境线它而设立的,而这“建”字似乎不太可能取自“建阳镇”,因为另有一个建阳区,而建阳镇正为该区领属。那么这个“建”字来自于何处呢?

 

今天的建湖县城此前单设有建湖镇,2001年与近湖镇合并成新的近湖镇,建湖镇的前身是湖垛镇,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湖垛镇在建国初之前实际上是南北两镇,南镇以大洋桥(今建湖大桥南)、万福桥一带为中心,沿西塘河(旧亦名神台河,后废此名,亦名黄沙港),旧名就叫湖垛镇;北镇以今神台桥一带为中心,旧名叫神台街,神台街沿建港沟(今神台河)发展,我推测当初设立建湖区时,这个“建”字正是取自神台街所临之建港沟。当然,因为相关的文献资料阙如,这只是笔者的一种推测。不过这个建湖区在建阳县历史上又被称为“建湖小区”,因为此后还有一个大的建湖区。

 

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占领通榆公路一线沿冈城镇,为了适应反占领斗争的需要,中共建阳县委决定小区并大区,其中将原武陵区(辖梅塘、古虹、走虹、武陵、夹晏等6个乡)、收成区(辖收成、交睦、新阳、湖戛、西官、太义等6个乡)合并为新的建湖区,而原建湖小区所领的属于高作区、秉文区和芦沟区的各乡全部归还,湖垛镇改升为县属镇。同时,撤销建阳区,建港沟以北部分并入高作区,建港沟以南部分并入建湖区。当时为了区别,把原先的建湖区称为建湖小区,新的建湖区署驻地迁至今颜单七里一带的尹家大舍。

 

到新中国成立时,建湖区所属乡镇又不断有所变化,领属乡镇中湖戛划归高作区,梅塘、古虹、走虹划属荡东区,原属建湖小区的高马、镇南重新划归建湖区,原属建阳区的荡中、西尖、建南划归建湖区。这个建湖区一直到1956年初并入荡东区。也就是说建阳县更名为建湖县时,仍然是有个建湖区的。

 

最后要说说主事者们的情况了。建湖区(建湖小区)设立时,建阳县的县委书记为刘阳生,县长为树海,王大林是县委宣传部部长(19459月至194710月)。到建湖大区成立时,建阳县委书记为树海,县长为杨兆熊,王大林仍为宣传部部长,但同年10月即任县委副书记,次年9月接替黄元喜任县委书记,一年后由陈宗烈接任。新中国成立后,因建阳县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1950年底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专门发文给江苏省苏北行署与盐城专员公署,要求建阳县更名,并将新县名上报审批。其时任盐城地委书记的正是刘阳生,他主持讨论时,参会的人员中有地委秘书杨兆熊,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元喜,农委书记王大林(一说时任民运部部长),这些人都在建阳县委、县政府任过主官,对“建湖区”的存在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想到“建湖”也就是件自然的事情了。当然,王大林对“建湖”名县所作的新的解释,是相当精彩,也是富有深义的。笔者只是想提醒大家,“建湖”之名与建湖区应该是有着相当的内在联系,故而一议。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