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九里一千墩·九龙墩·古道墩

发布日期:2013/8/29 17:35:15  阅读:3526  【字体:
 

 

建湖县紧傍古射阳湖,汉代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上规模的汉墓群即有三处:一处在县境西南临湖地带的恒济镇九里村,俗称“九里一千墩”;一处在境东北古海岸边的草堰口镇永丰村,被称为“九龙墩”;还有一处是在建阳镇南郊与走马沟平行的古道上,统称“古道墩”。这几处汉墓遗址,以其古朴的风姿,赢得游客的神往。人们称其是“古籍的记载,汉代文化的象征”。

 

九里一千墩    九里本是县境恒济镇的一个古老村名。九里与射阳故城——今宝应东北射阳镇仅隔九里荡,东至黄土沟,南至廖徐庄,北到孟家庄,均相隔九里,故村名曰“九里”。这一带,盐渎立县前属湖西射阳县,成村集的历史久远。九里起到宝应县天平乡天平庄,在此范围内,土墩数以千计,并各有其名,俗称“九里一千墩”。在清代,这里曾发现汉墓道、画像石、汉铜虎、千金镫、双鱼铜洗等文物。建国后出土的有铜器、陶器、玉器、漆器、铁器、木器等200多件文物,以汉代居多。近年村民苏加来挖屋基,就挖到218公斤铜钱,其中一部分汉代铜钱,全部上交国家,现存在建湖县博物馆内。

 

九龙墩    在草堰口永丰村一华里的土地上,有九处隆出地面1——3米,每处占地5——10亩不等的土墩子,人们叫他“九龙墩”。1980年该村村民取土制坯时,从郭家墩、朱家墩、吴家墩三个大墩子内挖出汉代墓葬,才知道是汉墓群。郭家墩汉墓规模较大,为土坑木椁墓,棺椁用整块楠木凿成凹槽状,椁内放首棺木三口。其中一棺盖上用两个多枚五铢钱串在一起,组成两条长约75厘米的龙形图案。中间一具棺内的死者,胸前斜放着一把残存约75厘米的铁剑。穴外还出土一些陶器、漆器、木俑、马食槽等。朱家墩汉墓,出土玉器30多件,内有大型乳丁纹玉壁,玉璧外围直径 22厘米,内径7厘米,呈淡鹅黄色,玉质晶莹,雕刻精致,为国内博馆中所罕见。吴家墩汉墓出土有陶器、铜器和铁器,均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古道墩    主要分布在建阳夹河以南至走马沟附近。据史书记载,宋代义侠李全在此扎营组建水师时,曾在建阳附近挖掘汉代楠木馆作造船材料。今人在镇水泥厂附近的奶奶墩、三里墩和砖瓦厂对河的古荡墩,又发现汉墓多座。其结构多为土坑墓、木坑墓、卷顶砖室墓,棺椁亦是用整块楠木凿成凹槽形,随葬品多寡不一。  出土文物有玉器、铜境、陶器、铁件,三足兽面铁盆、五铢钱和王莽铸币“大泉五十”铜钱、花纹砖等100余件。专家根据出土古钱分析,为西汉中、晚期墓葬,距今约1970多年。

 

以上墓葬的发现,是两汉时期今建湖县境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其时,县境东部滨海地带,“盐铁之利十倍于古”。西部临湖地区,地处江淮航运中心,经济较为发达。建阳南郊地段,是境内“西高田”,历史上曾是淮扬的走马驿道,交通繁忙,古道两侧,村落较多。这几处汉墓的发现,对研究建湖乃盐渎的历史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转自《塘河流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