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康熙赐建的“藏经楼”——弥勒禅院

发布日期:2013/7/21 13:57:41  阅读:2507  【字体:
 

 

弥勒禅院相传系盐城镇兜率寺的分院,总寺建在盐城。建于高作的分院,主要为贮藏经书所用,故而弥勒禅院内的“藏经楼”颇具盛名,它与当时的永宁寺藏经楼驰名水乡,被人们称为佛祖两大“经库”,盛名远播,流传至今。

 

从弥勒禅院勒石碑文的记载看,该寺院初建于唐代后期,复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由清圣祖康熙皇帝下诏,赐修弥勒禅院。复建后的弥勒禅院主要功能由“藏经”变成了贮粮,以为总寺院管理庙辖庄、田资产为主要任务。当时弥勒禅院管理庵田(俗称“和尚田”)数十顷以上,设置东西粮仓两处,由寺院方丈代为管理庵产和庵田所产粮食。方丈相当于当地的地主豪绅,下设管家负责管理佃户和田产收种。弥院内储粮仓库有几十间,形成了一个寺庙型的庄园。

 

弥勒禅院的建筑特点系仓房式围墙建筑,主建筑一进三堂,即寺庙的前殿、中殿、后殿,亦称前仓、中仓、后仓。四周砌有高大围墙,以防偷盗粮食。主屋建有七十余间,佛像不多,存粮不少。寺院的和尚主业为管粮,也为周边群众兼做些佛事。

 

弥勒禅院其师徒衣钵相传。据百姓记忆,其住持僧系为时觉、涤成、伟度、印云、园荣、明德、定静七世。相传弥勒禅院三世住持方丈伟度将寺院领导权禅让给大徒弟印禅,而印禅不愿当家,外出云游,让位于师弟印云。印禅死后,云印将其放在玻璃棺内,三年尸骨不腐,后来云印为他肉体装金,称为“肉身和尚”,象征得道成佛,终成正果。印禅的尸体装金后,用金缸葬于东仓塔内,成为人们求佛、求子、求财顶礼膜拜的偶像,轰动一时。相传在弥勒禅院,有十多个和尚死后肉身不腐,葬于塔下,至今,令人神秘莫测,可惜禅院和神塔皆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个神奇的传说。

 

转自《高作神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