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家谱 > 正文

家谱民族远祖与氏族远祖(家谱小议之四,唐明伯)

发布日期:2011/10/17 16:33:36  阅读:3104  【字体:
 
 
 
    制谱牒自然要追溯源踪,不过有的家族谱牒所述甚为久远,再加上故事描述、传说渲染,神乎其神,让人十分讨厌,使谱牒这样最应真实的材料在源头上就显得虚假迷乱。
 
    近日读到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对这一问题颇有论述,摘抄于下。这是胡适为绩溪旺川曹氏宗族一个支谱写的序言,时间是在民国8年(1919)。对中国族谱喜欢追认黄帝等为远祖一事,胡适在序言中说:“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玫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各姓各族都中了这种‘源远流长’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不相干的人作远祖。因此,中国的族谱虽然极多极繁,其实没有什么民族史料的价值。这是我对于中国旧谱的一大恨事。”(转引自赵华富《论远古中华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的形成和中国谱牒对这一认同观念的继承》)这段话虽说讲得有些尖锐,但确实道出了谱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问题。从胡适写这篇序到现在将近百年,在新时期的家谱制作中,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而且从趋势看似乎很难改变。
 
    与胡适这个观点相对立,赵华富先生认为,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统治者及士大夫对远古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产生了“大一统”思想,所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书·王吉传》)。这种思想在孔子作《春秋》时被明确地提出后,不仅被封建统治阶级所继承和发展,而且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宋元以来,许多中国谱牒继承了这样的思想,追认黄帝为中原各族共同始祖,认同尧舜等人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其实这样的思想,也为炳荣膺直抒己见接受,今天,全世界的华人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年年清明节公祭黄帝、炎帝。因此,赵先生认为胡适的观点过于偏激,是对家谱制作中追认黄帝等为远祖的误读。此文的观点,应该说还是颇有道理的,由此我想,对家谱中这一现象还是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必要。
 
    如果有家族追认黄帝等为民族远祖,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是说成是本宗本族的一世祖之类,那就很值得考虑了。因此,我认为在家谱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分清民族远祖与氏族远祖,并且在编纂过程中明显地加以区分。
 
    民族远祖,关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认同,除非有着特别的渊源,一般而言,主要是在序言、祭词等文件中展示即可,不必强拉硬扯。
 
    氏族远祖实际上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本姓远祖,一种是本族远祖。本姓远祖,现在许多家谱只是从一些资料中抄录,实在是没有多少民族史料意义,也没有多少社会史料意义。我认为应当把本族中所传承的所流传的,关于本姓远祖的相关资料录存下来,哪怕只是一些传说故事,这才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也是对于本姓后辈与本姓他支来说有所贡献的责任。对于本族远祖,一般家谱都会详加录载,在这一点上就是不要随意改动、舍弃老谱传承的内容,如果认为老谱错误或是荒诞,那也应该附录原文,并作详考,说明改动与舍弃的理由,留给后辈再思考再辨析的空间,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也才是对祖先负责的态度。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国外谱牒中对家庭谱系及相关资料的重视与记载,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国外媒体会报道某个名人与另外某个名人之间的同族关系。国外所特别重视的是本族远祖的认同与记载,一般是指拥有共同族徽的族系。说到族徽,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是国外族谱中专有,近来见《百度百科》中记云,此为中国西周、春秋时代就有的,族徽作为家族的标志,铸制在青铜器上,运用于青铜铭文中,或者镶缀在家族的旗帜上和家族成员的铠甲上,它所突出的是形象,并记称中国各民族均有族徽。查《辞源》、《辞海》,未列“族徽”条目,列此就教识者。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