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名胜寻芳 > 旅游天下 > 正文

雨中登书院(余江)

发布日期:2014/11/18 10:15:46  阅读:1938  【字体:
 

           

 

(一)

庚戌年三月朔,潇湘大地霪雨菲菲,橘子洲头水烟濛濛,岳麓山中翠色青青。江南的秀色无处可藏,千年书院古朴留芳。

连续两个深夜航班,辗转盐城、上海、昆明、长沙,一口气签下三张团体购买的大合同。总算能在湘江岸边放慢点脚步、小憩放松一下。我是带着几分“春风得意”的心情,一路看过江南江北的春色园、黄埔江畔世博宏大、云贵高原的滇池风光,再到橘子洲头江雨博击、湖南师大书声朗朗,在烟雨濛濛中登临岳麓山,一头扎进这千年书院。

印象中湖南一直是个很文化的省份,当代卫视的楷模便是一个例证。与江南淡泊宁静的格调有几分相似却总感到有点不同之处.沈从文笔下的吊角楼的小镇比较江南水乡就是明显多了俊险的氛围和山野的气息,硬朗得许多,就如同开国无勋毛泽东诗词、书法皆了得,而留芳千古的是他推翻了一个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政权的革命豪情。而岳麓山埋葬的蔡锷将军的同时,一起埋葬的还有将军的浪漫情怀,他和小凤仙的传说同样秀丽得如三湘大地的山水。

岳麓山秉承三湘特质,山水相伴,刚柔相拥。深居内地,而东临湘江,山幽涧深,古人云“碧嶂屏开,秀如琢珠”丝毫不为过也。而最为文秀、保存完好建于北宋开宝的“大学”便坐落其中。

 

(二)

 

真的是好雨知时节,不知是自己尘世的商业气息太浓需要洗涤,还是这山中书院需要有雨打竹叶的清翠相伴。总之,这春雨正好,在古树参天的千年书院听雨正好,在雨打风吹的痕迹中回望朱熹与张栻的交流与雄辩正好。

群山环抱,远山横黛,层峦叠嶂,连绵而并不显雄巨之中一个古建筑群跃入眼帘。灰白的墙体,青色的瓦舍,翠竹摇曳之中连片的飞檐亭榭沉寂在娇柔的春雨里。入目的一切透着一种平淡和雅致,还有透心的那份古韵、文化的气息。静心于此,你会觉得空气里都有波光在晃动、都有多年的时光在延续、都有那楹联诗词在涌现。

没有什么其他的时光让我觉得更心旷神怡的了,栖息在这个书院的片刻都会让人滋生一份满足,你的双眸可以尽情触摸传统文化的艺术痕迹。从头门、大门、二门到讲堂百米石径就把你带进历史的沧桑之中,讲学程式之严格、师道之尊严,到了这里就首先告诉人们对知识的虔诚、对道德的规范。文庙体现长江文化对黄河文化的吸收、传承和广大。园林式的碑廊,几十块原碑和新刻都一样显示了广泛的社会价值;书院八景,前后各四,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阴别径、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各得其妙,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画、如诗如画。

其实这个学堂我大概是第三次登临造访,也带回过几本它的书籍。千百年来,它作为一个传承中国儒家理学、传统文化的学府,从简陋的书屋发展成明朝天下的书院,继而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悠久的表现力,已经瞩目,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历史驿站,古往今来已为众多莘莘学子和文人墨客所眷顾。评论这些都几乎成为一种愚蠢,于我而言更是“妄为”了。这里走出的文化宏儒以及留下的美文绝句,无论是古是今,看来我今生难以读遍,只能留下缺憾的守望。

 

(三)

 

这次,在雨色青青之中,再赏这段历史,让我对这书院另一个层面的理解和思索却是不吐不快,甚至也觉得是这历史学府给我连连造访、静悟者的一个启迪和授课,抑或这是一个历史的一个暗语——这是一个纯文化的书院为何走出那么的驰骋疆场的将帅,为民从奔走的志士甚至还有那么一批兼济天下的商贾。

他们以文化的情怀,以善为本、以品为上的人格之下,心怀民众、眷顾苍生的苦难之心,血流不止,却矢志不渝。书生的柔弱,文人的闲适淡泊,被荡气回肠的金戈铁马所替代,这些人的言语明志,总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历史之中,潇湘多迁客骚人,而且很多婉约得如李清照笔墨。感觉之中那个柔美得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仿佛就出自三湘大地,若不然为何把自己在大观园里的居所叫“潇湘馆”呢?其实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人便以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为志向,甚至以此为极端趋向的也很常见。与世无争,孤芳自赏,梅妻鹤子者有之,隐身于山水者有之,云游天下者有之,他们以纯美的追求和思考塑造了自己残缺的人生,在青山绿水之中,在如诗如画的岁月和景色里只留下孤芳自赏的痕迹,这是中国很多文人的自我慰藉的一个悲剧人生。

岳麓书院没有,没有这些仅仅儿女情长或避世自赏的文人,这里似乎把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为宗旨、始终把天下万民为己任作文人立命的根本。确实,泱泱大国不缺挠首弄姿的美文、不缺花前月下的吟唱,华夏的青山绿水不是用来埋葬孤傲的空名、不是用来埋葬愤世嫉俗的呻吟。民族的振兴、文化的昌盛经济的腾飞需要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需要为民奔走的文化战将,需要有修身治国之志的儒商。岳麓山里早在北宋就有周式这样的楷模,明清最盛,思想家王夫之、魏源,将领曾国藩、左宗堂、刘长佑,革命志士杨昌济、程潜、唐才常等等。创始人朱熹、张栻留在赫曦台上,“泛舟长沙渚。。。。。。怀古壮士志”的联句就寄托了他们的思想,伟大领袖毛泽东数寓书院也是留下多篇豪情美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变法强国的先驱都于此开学、立书,“时务轩” 康先生的对联“胸蟠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就是劝诫人们在天下危乱之际应该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切不可为自己蝇头小利虚度一生。

水的柔美、山的雄壮,不仅在岳麓书院里隐约着、交织着、辉映着,更在从这院落的历史里让千百年来的后来者敬仰着、传承着。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