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民间艺苑 > 民间故事 > 正文

孔子隐贤村里访淮夷

发布日期:2011/10/18 10:43:48  阅读:2550  【字体:
 
 
 
    古人说:“春秋无义战。”那时大国争雄,小国夺利,各国之间勾心斗角,连年战事不断,天下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年,燕国派出一个使臣出使鲁国,说是燕君有一件稀世珍宝要呈给鲁君,鲁君一听就乐了,只听朝臣中一位老臣议论说:“不虞之宝不可受,否则定会引祸灾啊。”鲁君听得此言,当然是满肚子不高兴,但一看原来是司寇(相当于今天的政法部门首长)孔丘,一时也就不好发作。
 
    这时,只见燕使拿出一颗硕大的夜明珠,那可真是耀人眼目,把鲁国宫殿照得金碧辉煌。鲁国君臣看得无不拍手称奇,鲁君更是忙不迭地说:“快快呈上,快快呈上!”燕国使臣却说:“且慢!启禀君主,此珠中间有一九曲小孔,我们国君说了,以一个月为限,贵国若有人能将细丝线从孔中穿过,即将此宝献赠,并从此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若是无人能将丝线穿过,那我们就要原物带回,你们就得从此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否则的话……”使臣从鼻孔里哼了几声,带着珠宝扬长而去,把一趟目瞪口呆的鲁国君臣撇在大殿之上。
 
    鲁君这才知道燕国献宝的真实用心,想买后悔药也不知道药店门朝哪,硬着头皮问道;“哪位贤卿能将丝线穿过那夜明珠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呆若木鸡,这时还是孔子站了出来,说:“既然各位谦让,那臣愿领得此任。”鲁君一见知识渊博的孔子出头,心中大喜,站在一旁的掌管朝政的季氏说:“孔丘,一月之内完不成此任,那是要受罚的!”孔子十分爽快地说:“愿受极刑!”百官们见孔丘当堂立下军令状,着实为他耽心,你说那丝线怎么可能穿过那颗夜明珠的九曲之孔呢?
 
    再说孔子也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只是大堂之上为了鲁国的尊严,也为了避免燕国的讹诈才大着胆子领下重任。回到府中,弟子们听得老师从头至尾这么一讲,一个个都摇着脑袋说是没办法。孔子这时心里倒是有了主张,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带着子路、子贡到民间访贤求计。师生三人走村串户,走了五五二十五天,一无所获。子路早就沉不住了,大声责怪老师说:“您就不该接受这么个差事,更不该听那季老头还立什么军令状!这下该如何是好?”子贡嘴上没说,肚里的意见也是多得不得了。孔子却还是不着急,鼓励学生们不要灰心,继续前行。
 
    这一天,天气闷热,师生三人在一棵大树下乘凉,一个村姑在村头井边汲水,孔子便命子贡拿着水罐前去讨水。子贡上前施了一礼,向她讨水。姑娘见他书生模样,便问从何处而来,子贡叙述了一番。姑娘说道:“你既是孔子的学生,一定是有学问的人了,我有一字请教于你。”于是将扁担往井栏口一搁,问是什么字,子贡没想到一个村姑竟会考他,一时答不上话来。姑娘又朝井栏旁边一站,问这又是什么字。子贡被她的哑谜弄糊涂了,急得满脸通红。姑娘微微一笑,倒了一罐子水给他,挑起水桶,回家去了。
 
    子贡将水端回,就将姑娘问字的事说了一遍。孔子听后哈哈大笑说:“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井栏口上搁根扁担,不是个‘中’字嘛,‘中’字旁边立个人,就是我这个仲尼的‘仲’字啊!”子贡羞愧地说:“啊呀,我真是热昏了头。”
 
     孔子觉得这姑娘倒有些学问,便向一路过的农民施礼下问:“请教此村何名?”农民说:“这村是由淮夷组成的,名叫‘隐贤村’。”一听“淮夷”,子路、子贡颇有不屑之意,孔子对子贡说:“你忘了人家一个淮夷小姑娘就把你考住了?”子贡脸一红,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跟着孔子一同往隐贤村而去。走到村头,见路旁摆着一只泥锅腔,上箍三道草腰子,孔子看在眼中,从路旁绕过,走近村舍,见院门紧闭,便宜上前轻叩门环喊道:“倪三姑,请开门。”只听“吱呀”一声,双扇门大开,走出一位老妈妈问道:“倪三姑是我的小女,你这位老者何以晓得?”孔子微微一笑说:“你家路头上放了一只泥锅腔,箍了三道草腰子,不是倪(泥)三姑(箍)嘛。”老妈妈听后,称赞先生是高才。
 
    老妈妈请孔子师生进屋奉茶。孔子求贤心切,欲请三姑出来相见。倪母说:“三姑外出有事去了。”孔子一听,自然有些失望。老妈妈问他找三姑有什么事,孔子就把燕国进贡之事如此如此说了一遍。
 
    天已正午,倪母请孔子师生用饭,四样菜中有一盘红烧鲤鱼。他们因腹中饥饿,就不客气地吃起来了。孔子将鱼挟开,发现鱼籽仍在鱼肚里,遂对倪母言道:“三姑仍在家中,请出来相见。”倪母说:“何以见得?”孔子说:“这条鲤鱼的籽仍在腹中,这是‘子不能离母’,谅三姑没有外出。”就在此时,东房铃铛声响,门帘掀起,走出一位苗条俊秀的姑娘,头扎黑布头巾,身穿黑布褂裤,腰束一条黄色丝绦。那丝绦有四、五尺长拖在身后地下。姑娘右手托着一块黄灿灿的喷香香的饭糍粑伸向前方,一言不发地慢慢走向西房。孔子见了,忙将饭碗一丢,对着西房打了一恭,说:“多谢三姑指点。”回头对倪母说:“今日叨扰,日后定然报答。”师生三人告辞出来,一路上子路、子贡莫名其妙。
 
    师生三人上路日夜兼程,终于在限期的前一天晚上赶回国都。孔子当即吩咐子路如此这般地准备了一番,子路遵命照办。次日五更,孔子带着一个精制的木盒上殿拜见鲁君,说是托陛下洪福,有了办法了。鲁君甚是高兴,命内侍传燕国使臣前来献宝。
 
    话说燕国使臣等了一月,心中暗喜,认为鲁国输定了,现在一听宣他上殿献宝,不免心中吃了一惊,但转念一想,这是一个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鲁国难道有神人不成,于是乎还是得意洋洋地摇上大殿。
 
    只见孔子不慌不忙将木盒打开,取出一只腰系黄色丝线的黑色竹节蚂蚁,将它推进夜明珠一端孔内,又将一块焦黄的饭锅粑放在另一头的眼孔旁。竹节蚂蚁嗅觉灵敏,透过珠孔闻到了饭锅粑的香味,就在宝珠内沿着弯弯曲曲的孔道拼命拖着丝线向前爬行,过了一会,就从另一端的孔口爬出来啃吃饭锅粑了。这时,鼓乐震天,金钟齐鸣,群臣一齐跪下,三呼“万岁”。鲁君高兴异常,当即为孔子加官晋爵,孔子连忙禀奏,说是从淮夷聚居的隐贤村里倪三姑才是鲁国的功臣,要奖还是奖给倪三姑,于是鲁王下令免除隐贤村三年的赋税。那个一直趾高气扬的燕国使臣无话可说,只好留下宝珠,灰溜溜地回国交旨去了,估计燕王不会有什么好果子给他吃了。
 
    孔子皆因不耻下问,再加机敏过人,一经三姑启发,便宜能点到为知。所以被后世尊为“圣人”。不过,说到这里,可要告诉各位,淮夷之地就是今天淮河流域一带,我们里下河地区也正在其中,说不定这倪三姑一家就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呢。
 
    讲述者:曹效庭(木工)  曹致成(教工,中师文化)
    采录者:王荫(建湖高作人,盐城市文化局离休干部)
    采录时间:1985年1月
 
【编者注】此故事刊载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盐城市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本网录载时作了修改,最主要的修改是把隐贤村说成由淮夷组成的村子,以此来拉近这个故事与本区域的关系,同时也更能体现孔子不耻下问,终成圣人。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