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唐:热心文史情无限(王学言)

 

打开《建湖文史网》,王兆唐的名字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他的文史资料遍布网站,令人赞叹;他对建湖的历史好似一部活字典,使广大读者叫绝;他用笔记录了建湖件件往事,他的每一篇文章仿佛把人们引进了建湖的文史资料库。

 

过去只见其文,未见其人。百闻不如一见,在县政协胡志超秘书的引见下,2013713日终于见到了年已76岁的王兆唐先生。

 

王老果然文如其人,精神抖擞,非常健谈,谈到文史,打开话闸子,老人深情无限,滔滔不绝,感慨万千。

 

他,本是建湖一名知名的高级农艺师,创造学术专业辞条20多个,一生研究农业科技,为建湖的粮食丰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在省级以上农技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是中国农学会中国植保学会会员,称得上是建湖农业科技的“泰斗”。他对农业自然科学研究亦卓有成效,首次发现“三唑酮”在水稻防病中的运用,发现5种新昆虫,受到过国家农业部表彰。故乡的农村生态自然环境九龙口经他多年调研,被认定为世界最罕见的古泻湖原貌,是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保护区。而这恰恰又是王兆唐30年时仔细观察研究的科研成果,那80万字的考察记录九龙口古泻湖的资料档案,翻开卷宗,如同寻宝,将人们引进大自然神奇莫测、鬼斧神工的境界。对九龙口的考察,他的古潟湖原貌调研结论,与国内和美国等外籍专家的考察,形成的结论完全吻合。如此翔实的资料和结论,真正体现了一位从事科学研究人员的才能与水平,更体现了王兆唐对自然科学史料研究的留心观察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王兆唐,不仅仅是一位在农业科研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与突破的高级农艺师,还是一位对文史研究颇有成就的行业专家。他在漫漫人生磋砣岁月的长河中,对建湖文史研究整整遨游了半个多世纪。

 

他从走出学校门那天起,就钟情于用笔记录往事,他年轻时就喜欢听老人讲故事,说往事,每次他都把听到的、见到的记录下来,且编号保存。尤其是建湖的文史,他将亲闻、亲历、亲见一一记录在案,如今,在王兆唐的书室里一摞摞已经泛黄的堆放整齐数百万字的记录本及报刊书籍,分门别类,标签齐全,令人惊叹。说他是建湖历史的资料库、活档案一点也不过份,因为单笔记本大大小小就有上百本。然而这些正是王兆唐半个世纪以来“文史人生”的见证。

 

事实是文史工作的生命,王兆唐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与史有缘,勤奋笔耕,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有时,为核实一件史实,他自费数千里当面了解当事人,有时为了一个历史事件,他不厌其烦调研多名知情者。他先后到过上海、南京、海南、北京、福州等全国几十个城市走访当事人,不仅为记录建湖文史作出重大贡献,也为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事实和史实依据。

 

王兆唐涉足的文史十分广博,有农业、工业、教育、科研、军事、战事、革命斗争史等等无所不在。

 

在建湖人们流传着40年代的刘少奇两住北当典的故事。这一详细的史实是王兆唐老人五十年前走访有关当事人、查阅大量资料所得。那是40年代初,刘少奇从延安来到盐阜区,于1940112日从盐城来到湖垛镇,住北当典(湖垛镇杨家典当行、原址为现水利局地段),当天曾为八路军一支队三团营以上干部做抗日斗争形势报告;而鲜为人知的是第二次住在北当典,召开鲁迅艺术学院领导干部的整风大会。第一次在北当典刘少奇用的是化名“胡服”,称党中央领导同志,第二次为真名刘少奇,称新四军政委、兼华中鲁艺分院院长。

 

王兆唐通过自己的留心观察和调研,用笔记录了发生在建湖的一件件一桩桩重大历史事件,栩栩如生,生动感人,读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如1940108日树海、王大林等人迎接八路军首次到建湖。当日下午八路军到了湖垛镇,街上商店张灯结彩,敲锣打鼓,鞭炮声、欢呼声响声一片,到处是宣传标语,数千人挥舞手中的红、绿、黄三角纸旗。八路军宣传队在街上张贴安民告示,告示上留有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队长彭明治,政委吴法宪。八路军穿着整洁、武器精良,有30多匹马的骑兵,很有军威。10多位排列整齐的号兵吹着嘹亮军号,标志着旧政权土崩瓦解,秋风扫落叶,同时,意味着新政权、抗日根据地诞生。

 

这些如此翔实地记录,填补了我县文史资料中的空白,弥足珍贵。然而,打开王兆唐的史料记录,他每篇史料文章几乎篇篇有根有据,时间、地点、人物、场面一应俱全,令人惊奇,感人肺腑。

 

1937年出生在我县沿河镇的王兆唐,钟情文史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是早年加入共产党和民运队的抗日勇士,他们的家庭既是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又是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杨兆林是30年代随树海等人参加革命的游击队员、共产党员,曾为建湖抗日寇、斗韩顽、打蒋匪、除汉奸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哥哥杨春当时是特务团民运股长,曾参加过1942年的古基寺战斗,1943年东夏伏击战,1946年的通榆阻击战,1948年的潮河(戛粮河)阻击战等十多次县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事。所有这些,都与王兆唐热爱文史、留心文史、记录文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些都是王兆唐一片赤诚奉献文史的精神所在。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