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县在抗日烽火中诞生(李世安  王学言)

 

 

建湖县位于盐城西北部,俗称“盐城西北乡”(与高作西北厢并非一回事)。从唐代起,西北乡一直为盐城县属地。194010月,八路军、新四军于盐城会师后,正式建立盐城县抗日民主政权。为加强西北乡的领导,盐城县政府设立西北行署(印章为“盐城县西北行署”),管辖“盐城西北乡”。19414月,鉴于各区民兵政权基本建立,为减少层次,盐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西北行署。是年6月,日寇图谋对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盐阜区党委根据刘少奇、陈毅同志提议,决定将老盐城县划为三部分,建立小县分治,后因日军“扫荡”形势紧迫,划县准备工作尚未完全就绪,即按划县的区域,临时成立盐城、盐东、西北三个行政公署,并于7月正式分治。原盐城西北乡的五区、六区、十一区、十二区、十四区的地域划归西北行政公署管辖,唐君照任主任,胡叔度任秘书,这便成了后来建阳县的雏型。

 

1941年秋,日伪大“扫荡”后,为了有利于坚特对敌斗争,时在盐阜区工作的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同志重新提出划县问题(见黄克诚《关于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问题》),将盐城、阜宁两个大县划成6个小县分治,西北乡地域单独立县。据唐君照、唐采庭、孙达伍等老同志回忆,对县名命名问题,盐阜区党委和地方干部曾多次商讨,本想用湖垛或高作镇名为县名,参与划县的同志认为,湖垛名字不好叫,且该镇已被敌人占领;高作虽然开辟较早,但位置偏僻,结果确定以湖垛西边的大镇——建阳镇名为县名。建阳是南宋左丞相、民族英雄陆秀夫故里,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建阳为县名,更能激起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取得共识后,报请华中局批准,于1941918日正式命名,并在建阳北乡高作陆家墩召开了建阳县成立大会。19459月,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建阳县境内全部解放,县政府遂迁驻湖垛镇。从此,湖垛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县名不变,仍称建阳县。

 

全国解放后,因县名与福建省建阳县雷同,经政务院批准,于19517月改名建湖县。笔者因工作关系曾抄存当年更改县名的有关材料,可作县名由来的依据。其一是:盐城区专员公署专员陈书同署名的文件,其文曰:“本署所辖建阳、台北等县与其他省区名称相同,容易混淆,现经本署研究……建阳县拟改为建湖县”。其二是: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惠浴宇给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报告,其报告称:“奉钧会19501228日电,为本区所辖建阳、台北二县与其他省区辖县名称相同,容易混淆,嘱即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更改县名等因,当即转告盐城专署,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兹据报称,因建阳县境内有建阳、湖垛两较大集镇,且县府驻于湖垛镇,拟改建阳县为建湖县。台北县境内有大中集和新丰两较大市镇,且县府驻于大中集,拟改台北县为大丰县,是否有当,仰祈鉴核示遵,实为公便……”。其三是: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盐城区专员公署1951719日通知:“顷接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七月十二日苏民字第1665号通知为转请华东报经政务院批复同意我区……建阳县改为建湖县”。

 

根据上述档案资料,我们得知“建湖”二字,是取建阳、湖垛两镇名的首字合称。建字在前,湖字在后,这就是建湖县名的由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